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饭局外交隐含职场玄机 保持警惕规避潜在陷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3日 08:44 中国青年报

  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刘洁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中,吃是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位于需求的最底层。然而现代社会,吃饭的意义却远不止这么简单,“撮饭”已经成为当今中国人最常见的社交方式,也是职场中人最习惯的社交途径。对职场人士而言,午餐已经不仅仅是午餐,也是职场的延伸。

  餐桌映射出职场的格局和文化

  午餐映射出职场的动态和格局。职场的人事变动,工作重点变动,都会从午餐的桌子上表现出来。而作为午餐大背景的组织文化,也可以从午餐中窥见端倪。

  一起吃工作午餐的情况无外乎这么三种,一种是存在紧密的工作联系,比如同部门的员工或者同一项目组的成员;一种是存在紧密的情感联系,比如私底下交情不错的同事;还有就是因为特定事件而临时形成的午餐组合。因此从一个人午餐对象的变化,可以大致推测出他工作重点的变化。

  以李若的情况为例,从和她吃饭的对象所从事的方向和擅长的领域,大致就可以了解到她近期选题的范围和风格。午餐对象的变化也体现出人事变动,老员工的离职、调职、升迁以及新员工的加入都会为餐桌上带来新面孔。

  除此之外,从午餐情况也可以看出所在组织的文化。组织文化像一个巨大的气场,已知觉到或未知觉到的方式对其中的成员起着作用。同种文化下的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趋同,而不同文化下的成员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方式。罗子舟的餐桌会充满辛辣和其整体组织文化的不友善是有直接联系的。而夏倩能在餐桌上自由地贯彻她工作生活互不掺和的原则,也离不开一个以人为本的组织文化土壤。

  职场有自己的动态平衡规律

  午餐桌上的变化会对餐桌边的成员造成影响。一方面,午餐的对象基本都是和我们有着密切工作或情感联系的同事,他们的离开可能意味着我们失去了合作愉快的工作伙伴,也许还是私底下的好朋友;另一方面,午餐反映出职场形势的变化,餐桌上的人员更替可能意味着同事升迁了,或是得到了更好的机会,而不是自己。这样的情况中的任何一种都可能影响人的心情,可能给人带来压力。

  假如李若配合默契的某个同事离职去了别的地方,也许一段时间之内她会感到选题策划和落实不那么得心应手,会有点压力,也许还会影响到情绪。这就是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人的心理造成的影响。

  然而环境本身也在不断变化,人也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职场有自己的动态平衡规律。失去了这个机会,可能得到另外一个;新同事刚来配合不是很好,磨合一段可能会越来越得心应手,也许还从他身上学到一些新的东西。所有的变化都不是永久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遇到不顺心的时候不妨想想这个规律,不要让不良情绪过多影响自己。

  在可能的利益联盟中保持警惕

  虽然午餐和职场息息相关,但还是有一些人想努力把工作和生活分隔开来,在朝九晚五的八小时之内营造一点属于个人的时间和空间。夏倩就一直致力于这种超越职场的生活化的联结。这当然是一件好事,然而也要小心其中可能存在的陷阱。

  饭桌本身就具有社交的独特优势。心理学实验表明,我们会把愉快感觉和正面态度附着在任何与好的食物紧密相关的事物上,因此我们容易喜欢饭桌上见到的人,饭桌上听到的点子。也就是说饭桌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使得结盟变得更容易。而当谈论的是生活化的话题时,更容易弱化职场的概念,将餐桌上的对方知觉为生活上的朋友。

  然而同事毕竟是同事,职场中的午餐也不是什么话题都可以说。将话题局限于生活中的吃喝玩乐兴趣爱好是最安全的,千万不要顺嘴就把话题拉到职场中个人的是非上。抛开背后议论别人是否恰当的道德问题,在工作午餐中谈论别人是不安全的。餐桌联盟其本质上也是利益的联盟,而在这样的联盟中,应该保持一些职场应有的警惕。

  警惕性不够也是樊雯的教训。女经理在饭桌上拉近了与樊雯的距离,然后樊雯就一直在单方面的付出。因此对饭桌上建立起来的友谊要保持一定的警觉,尤其在对一个人还不是太了解的时候。樊雯也陷入了另一个陷阱,就是吃人嘴短。当我们接受了别人的好处,来自社会和自身的压力都要求我们作出回报,即使这种好处并不是自己主动要求的。对付这种陷阱的唯一招数就是谨慎选择饭局,并且要在合理的时间内选择自己愿意的回馈方式来终结回报的压力。

  一顿小小的午餐,却充满了玄机。不过,只要记住午餐也是职场的一部分,我们在职场中应该遵循的规则在午餐中同样适用,就可以有效避开午餐陷阱。此外,最好能有点平常心,不要让职场中的一时起伏过分影响自己。毕竟再有玄机的午餐也只是午餐。八小时之外,我们还应该拥有另一部分的人生。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