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服务与国际相差甚远 罚息早已经接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1日 07:03 北京现代商报 | ||||||||
“3.15”前夕,工商银行国际卡客户袁先生(应当事人要求不披全名)因0.24元尾款疏忽未还,被银行催收按当初全部欠款额计算的853元利息。袁先生认为此规则与当初办卡时的约定不一致,此项变更本人既不知情也未同意。此事件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各方的争论。日前,新浪理财联合北京现代商报共同推出的网上调查显示:近八成网友表示并不知银行有此规定,近九成网友认为银行此举属霸王条款,约五成网友认为自己如遭遇此事将和银行斗争到底。
在对袁先生的“信用卡全额罚息案”的回应中,中国工商银行牡丹卡中心业务管理部总经理韩旭升表示,工行对牡丹国际卡的计息方式采用的是国际惯例。日前,袁先生致电本报对此表示不满:既然是规则制定向“国际惯例”看齐,那为何银行的服务却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呢? 全额计息是“国际惯例”? 招商银行银行卡中心一位负责人表示,银行对于超过还款期限的消费者按照消费金额全额计息的方式,是国际银行界的“通常做法”,是一种“国际惯例”。不过,部分银行可能因为吸引顾客而变更其计息方法和费用。记者查询了VISA组织的中文网站上的相关条款,发现它在“如何计算利息”中公布的确实是一种“全额计息”的计算方法。 专家表示,最新的国际信用卡章程已将原来只对欠款部分收取利息改为对消费款全部从消费发生日起收取每日万分之五的利息。我国银行在制定信用卡计息规则时都是参考了国际的计息规则。 据记者调查,国内几乎所有的贷记卡都是采用了“全额计息”的规则,包括招行国际卡、建行龙卡贷记卡、深发展信用卡等,但招行和建行的信用卡有“10元以内视同还清”的条款。 牡丹国际卡客服离“国际”太远 袁先生日前致电本报,表示对工行的客户服务水平表示很不满意。“为什么我们的银行在收费方面总是搬出对自己最为有利的方式称为国际惯例?而在服务水平上却不跟人家比较呢?要知道即使国外按全额计息的银行,实际操作的时候也会具体考量持卡人的信用记录,根据欠款多少的实际情况予以减免,绝不会像工行这样揪住持卡人几角几分零头的疏忽不放,为自己牟取利益。” 袁先生认为,在信用卡还款手段上,工行的服务手段也是很落后的。“由于工行的电话和网上银行有金额限制,当消费金额较大时,柜台还款仍然还是主要的还款方式,那么就很容易发生零头欠款的问题。” 一位在银行工作的人士也告诉记者,“银行制定信用卡计息规则与国际接轨是没有错的,但问题是目前有些银行处理问题过于机械,服务不够人性化。” 国内银行服务亟须“补课” 目前不少大型商业银行在开拓信用卡市场,但只忙着发卡,却忽略了在条款解释等方面做足服务功夫,服务意识亟待“补课”。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银行在规则制定上向国际看齐的同时,服务也应该跟上。即使按全额计息方式,国外一些银行会把信用好的客户10元以内的欠额忽略不计,因为它认为这是疏忽导致的,而非恶意透支。如果国内银行也能进行如此人性化的区分,那么袁先生的麻烦基本上就不会遇到了。 随着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的临近,袁先生的疑问值得我们深思:“如果我们的国有银行还是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仍然把自己视为凌驾于消费者之上的政府职能部门,以其目前这样的服务水平,他们拿什么来应对外资银行的竞争和冲击?” 相关背景: 新浪理财与北京现代商报联合调查:八成半网友认为此举属霸王条款 部分网友观点: IP:69.227.42.*的网友评论说:这种事还要吵半天,足见中国的制度不健全,效率低下,这些什么都不懂得专家,不是一直都说要向国际看齐吗?他们懂得国际信用卡的标准吗?专们瞎说 IP:61.185.224.*的网友评论说:你也说了“如果当事人找不到”,为什么就不能逐个通知呢?事实上,每个信用卡持有人都有地址留下,当出现欠费时,为什么不通知? 我在**银行借款,快到还款期时,我的手机可以收到还款提醒。这是一个小事情,但从此,我选择了**银行。工行这件事到现在还如此大牌,他考虑到客户的利益了吗?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么样?工行就算打赢了官司,也必然输掉了信誉! IP:61.177.154.*的网友评论说:任何人都有出现疏忽大意的时候,作为一个"上帝"也不能老把损失推给银行,有的时候只能当作是一次教训,教会自已以后怎样更好地理财,更好地生活.我是一位服务行业的员工,同时又是一个经常被其他行业服务的"上帝",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在提高自身素质,我想我们也该反省一下自已了! IP:218.94.127.*的网友评论说:工行请回答:1、申请卡是不是每个客户都必须填表而且还要本人签字?2、那么为什么修改章程(相当于修改合同)就不需要与每个持卡人逐个重签呢?或者至少要有每个持卡人的书面同意呢? 新浪理财将继续追踪案情发展,并欢迎相关各方和媒体发表观点、参与报道。联系电话:010-62675933;邮箱:sinamoney@vip.s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