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国基金总经理陈戈:宏观经济原动力仍在 看好芯片

富国基金总经理陈戈:宏观经济原动力仍在 看好芯片
2018年09月10日 18:46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近期,富国基金总经理陈戈在某论坛表示,宏观经济就是要解决两个大问题,一是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就是高杠杆的问题;第二个是高房价问题。

  现在看经济,不能太悲观,主要因为通胀率不高,就业比较充分,人民对于美好生活追求的热情还在。这三点是核心,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对于中美贸易摩擦,陈戈认为,短期对经济的扰动是存在的,但是中国有两大优势,分别是:产业链完善、消费市场大。这两个优势可以自己消化产能问题。

  对于产业升级,陈戈表示,这是漫长的过程,并非一两年就能完成。产业升级过程中,会有产业集中度提高的阶段,伴随着投资机会。 后市看好芯片行业、半导体行业等投资主线。

  以下是实录:

  大家好!刚刚主持人讲对中国经济未来做一个预测,其实这个问题很难,我只是谈一下我从什么角度去看待。

  首先,我个人从业生涯中,始终是保持乐观的。因为一旦悲观,人就会懒惰:反正经济不行了,我就懈怠一下,时间不是那么紧迫。但实际上每次危机,可能都是有机会的。所以说保持乐观是保持捕捉机会的意识,未来抓到机会的概率会更大。

  现在谈到经济,舆论都较悲观,有些文章写得很有煽动性,传播性也较广,大家看了会引起很多共鸣,心理可能会受到很多影响。

  但说起宏观经济,其实我这么看:要解决两个大问题,一是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就是高杠杆的问题;第二个是高房价问题。这两个问题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现在要解决这两个问题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不能在短时间去搞运动式的解决。现在我们也看到了政策的一些调整,未来解决也应该是一个逐步平稳的过程。

  邓小平南巡的时候曾经讲了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不能停下来解决。有这个信心的话,我对这两个问题还是比较乐观的。

  首先,来自外部的因素是中美贸易摩擦,大家担忧对外需的影响。可能短期对经济的扰动是存在的,但是中国确实有其优势,第一就是国内整个工业体系基本是完备的,第二我们有足够大的市场,产业纵深很深,以至于能够从内部消化问题。前几年外贸出口很好的时候,大家都在抱怨说把好东西都出口到美国去了,中国人自己用不好的东西。现在逼着国内企业好好服务国内民众,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活的美好程度,也是挺好的,这是我的看法。

  其次,中国过去几年高速发展,赚钱比较容易,简单的投钱或者胆子大加杠杆就能赚很多钱。现在可能变成要赚更有技术含量的钱。因为我一直从事投资,主要工作包括跟踪很多优秀的上市公司,我发现他们的产业升级不是所谓政府号召的,而是每时每刻自发的发生。只是说政府提出来以后,就开始当做一个口号来宣传,其实产业升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非一夜之间或者一两年就能完成。

  中国的产业升级得分几个阶段,过去大家完全粗放竞争,这个阶段是在赚简单的钱,赚利润比较薄的钱,只是靠规模来取胜。到后期阶段,一定会出现产业集中的过程。通过市场份额的集中,价格的稳定,然后企业能获得足够的利润,有足够的利润才能够更多去投入研发,从而进一步的产业升级。

  但是后期产业集中度提高的阶段,一定不会是在经济好的时候,一定在经济差的时候。实际上这几年国内很多产业的集中度都在提高,这是产业升级的必经阶段,也必定要在经济相对低潮的时候完成。可以看到现在这些正在发生中,正在不断深化过程中。

  现在看经济,不能说太悲观。第一通胀率不是特别高,第二就业比较充分,第三人民对于美好生活追求的热情都还在,这是核心,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现在很多企业遇到了问题,有国家政策调整的因素,也跟过去很多企业简单扩张、野蛮扩张、高杠杆扩张有很大关系。近期我们去调研一些企业会发现,有些企业很舒服,希望这个状态持续更久一点,有些企业就觉得度日如年。这就跟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关,财务状况好的,希望能趁机扩大市场份额。另外一批企业,可能就衰落或被淘汰。所以未来不同企业是结构分化的。

  今天有校友是做实业的,而我们基金公司是属于财富管理的行业。现在财富管理的企业也和实业企业一样,出现了变化。比如零几年的时候,比短期谁的业绩好,谁的投资布局正好赶上一个牛市,规模就做大了。现在已经不是这样了,现在基金品种有4000多个,投资者选的话不缺产品,缺的是好产品,缺的是好的投资能力,而且缺长期持续的投资能力。所以考核基金业绩,以前考核它的排名,现在就可以加一个很核心的指标,就是能不能够被投资者选中。

  比如说招商银行有一个摩羯智投,那么就看能不能被摩羯智投选中,富国有几个基金是被选中的。因为摩羯智投不是根据短期来选的,而是通过一套专业的指标体系来选。所以基金经理一定要做到风格稳定,有特色,在某一个领域是专家,那么机构之类的投资者想去投资这个领域的时候,想做配置的时候,想到去选管理人的时候就会想到他。这才是基金公司很核心的竞争力,而不是像以前靠一个牛市就把这个产品规模做大。

  现在A股有3500家上市公司,未来可能不会出现2007年或者2015年这种大的普涨式牛市。从投资研究的角度来讲,可能我们只需覆盖20%的公司,就是700家公司,我们真正要做的是把这些真正优秀的上市公司选出来。

  现在讲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怎么支持法?有人说再融资,多给钱,我觉得不是这样的。资本市场最核心功能是资源配置,配置背后是定价,能不能给这些上市公司以合理定价,从二级市场投资者的角度,我们把真正优秀的上市公司选出来,给它们合理定价,并以合理价格去融到资金。而对那些比较差的公司,我们给出很差的定价,最终它失去了再融资能力。这才是健康的资本市场,而这个责任是在我们的,所以我们需要去坚持正确的投资理念,选出优秀公司,把资源配置到中国经济的脊梁企业上面,这是我们必须要去做的。

  换个话题讲到创新。中国现在可能有不少问题,长期来看资源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中国有13亿人口,经济要高速发展,未来可能会出现资源瓶颈。我觉得需要通过创意来解决,各行各业都需要创意,产业升级也需要。

  现在看产业发展,很多资金会涌入新兴产业,这几年不断有新技术产生,有新产品推出,也不断有新模式推出,这些是中国未来很重要的驱动力。新兴产业未必集中在最前沿领域,可能各行各业能够转型并适应新经济的,能够具有开放意识、创新意识的,这种企业都会有很多机会。

  另外,从投资角度看,市场对于确定性高的公司,没有给予足够定价,这是对的。市场对于不确定性的行业或公司,需要未来想象力的产业,给的定价反而更高。比如半导体,现在国内PE跟国外比的话,是显著高估了,其实就是市场给风口上的行业给了更高估值。

  那么国内的芯片行业、半导体行业能不能够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对此我是很乐观的,因为现在有太多资源投入进去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泡沫。可能未来有一部分资金会成功,也有很多资金会亏得很厉害。但是不管泡沫如何,这种大量资源的投入一定会加速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就跟2000年的时候互联网泡沫炒得很高,给互联网企业都定了很高的价格,最终导致了资源和资金向这个行业大量集中,从而加速了互联网行业发展。或许半导体行业现在也是处于这样一个阶段吧。

  我个人角度来思考的话,较大机会应该在消费升级,这是个长期趋势。包括医疗、健康,其实都包括在消费升级里面。理由很简单,可支配财富多了人们就要享受更好的生活,增加更多的消费支出。医疗也是消费的一部分,当我们更加富裕的时候,我们对自己健康的关注会更多。而且这个领域会是长期的,毕竟中国人口高达13亿,无论贫富都有健康长寿的追求。

  当中国拥有这么大人口基数的时候,很多产业的未来机会是很明显的。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常福强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9-18 天风证券 601162 --
  • 09-13 顶固集创 300749 --
  • 09-12 长沙银行 601577 7.99
  • 09-12 兴瑞科技 002937 --
  • 09-11 捷昌驱动 603583 29.1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