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疯狂肯定要交学费携取旧书归旧隐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9日 13:15 华夏时报
荷银首选基金经理史博:市场疯狂肯定要交学费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 本报记者 吴君强 早上6点起床,8点左右到办公室,第一件事是打开电脑,浏览当天的券商报告和晨会纪要,8点半公司内部晨会,之后还可能有一系列的内部讨论会或者与外部券商的交流。中午有一个半小时的休息时间,这期间,得到楼下的食堂把午饭解决掉。1点钟股市再次开市,即使有午餐会,也要尽量赶回办公室。公司的下班时间都是5点半,也可能八九点钟回家。 这是一个典型的基金经理工作日,史博也如此。 这位有着10年从业经验的基金经理现在负责运作泰达荷银首选企业基金,同时还兼任研究总监。基金规模不算大,业务加行政,事情也不算少。 “基金经理很像农民,干得是体力活,但是还得靠天吃饭。行情好的时候,大家都有好收成;行情不好的时候,就要看各人的努力和眼光了,这跟农民种庄稼还是一样,碰上没有雨水的日子,搞不好就是一年颗粒无收。但是通过勤奋和呵护,也许还可以有相对不错的收成。”性格内敛的史博自嘲时笑声爽朗。近来由于股市震荡加剧,史博最近更关注对公司基本面的深入把握,以便能够有足够的信心和定力迎接市场的跌宕起伏。因为工作时间紧凑,《华夏理财》的记者对他的采访分成三次才完成。 在外人看来,基金经理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拥有高地位,享受高收入。但在史博看来,基金经理是标准的职业经理人,个性被掩盖在组合之后。投资分析需要大量的阅读,个人时间难免受到挤压,史博以前爱看的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诸如聊斋,明清笔记,各种漫画,如今基本上束之高阁了。说起股市的大起大落,他引用老子的“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来说明暴涨暴跌都是短暂的,建议投资者稳定投资情绪,不要冲动,盲目乐观;更不要悲观泄气,妄自菲薄。 正是这十年,史博作为基金业的“老人”,见证了中国股市的跌宕起伏和基金行业的发展壮大。 1998年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毕业后,史博进入博时基金公司做研究员,一年多的时间里调研了40多家上市公司,2000年有机会去英国工作十个月,体验到了成熟市场投资分析的实际做法。2002年6月,史博进入湘财合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泰达荷银的前身),2004年07月至2005年2月,史博担任湘财合丰周期的基金经理,这期间,该基金的增长率达到9.44%,远高于同类产品2.87%平均增长率,更是跑赢大盘15个百分点。2005年,史博加入中国人寿在投资部做高级投资经理,他负责的股票账户2005-2007年上半年年业绩优异,得到了公司充分的肯定。 一幅白边眼镜,话语不多,表达严谨、逻辑缜密,记者面前的史博,气质偏向于工程师。对于过去的业绩,史博只字不提。他只是告诉记者,如果自己基金持有的股票跌了,尽管不是他自己的钱,他也会非常心疼,“不心疼、不总结,只会有更大的损失。” “对我来说,能够通过我的专注和努力给投资者带来回报,这是基金经理这份工作的魅力,真正吸引我的就是这种职业荣誉感。”史博说。 不过对于股市整体的起落,史博显得心态平和。 “去年,新基金一发就发400个亿,百姓还不明白基金是怎么回事,就蜂拥追逐,这显然是不正常的。我当时就私下说,投资需要的是缜密分析和理性判断,这种盲目的群体性热情肯定要交学费的。”说到兴致之处,史博引用“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建议投资者按耐住一时的激情,不要追高。“投资者是在交学费还是在获取收益,只有事后才知道,而不是事前。”史博说,“做投资一定要有前瞻性,否则在股市气冲斗牛的时候大举进入,随后而来的必然是寒山一带伤心碧”。 按照史博的思路,在股市,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都有自己的优势,个人投资者虽然综合分析能力不如机构,但也能够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甚至通过常识获得较好的收益。 同样,关注一个基金经理的能力,不能只关注其单年的业绩,还是将时间坐标拉长,一个牛熊转换之后,基金经理的真正能力才会展现出来。 对于基金行业的变化,史博的看法同样辨证,他说,无论行情好坏,基金业都是在“洗牌”,行情好的时候,看哪个基金能抓住机会,乘机发展壮大,行情坏的时候则是“负向洗牌”,看谁遭受的损失最少,“用巴菲特的话来说,就是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