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真相:一季度赎回可能超1000亿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9日 12:39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曹元

  “破了4000点,我们是买进的,但是到了3600点,我们已经开始赎回了。”光大阳光2号投资经理卓致勤透露了本周他的操作。

  阳光2号是光大证券发售的FOF(Fund of Fund,投资基金的基金)集合理财产品,是基金投资中的机构投资者。然而,较之散户基民更理性的机构投资者开始赎回基金,一定程度表明投资者对基金的赎回力度加大。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曾初步测算,今年一季度基金赎回量将超过1000亿元。

  赎回的历史趋势

  实际上,基金的赎回趋势从去年已经显现。

  观察发现,A股市场上的股票型基金的净申购情况走出一波短于A股走势的周期。2004年、2005年,因为A股乏力,股票型基金出现亏损,许多不能忍受的基民赎回基金。但奇怪的是,2006年市场熊转牛的时候,投资基金的财富效应非但没有引起新基民的进场,反而引起了老基民的大幅赎回。

  国金证券基金分析师张剑辉介绍,2005年许多股票型基金净值都跌到了7毛、8毛,2006年牛市开始发力,基金净值也收复失地,基民抱着落袋为安的心态对基金继续赎回。实际上,根据历史经验,大跌之后的反弹往往是基金赎回的高峰。

  据统计,2006年上证指数上涨130.43%,当年股票型基金却遭遇净赎回100多亿份,规模甚至同2004年、2005年净赎回规模相仿,这三年股票型基金净赎回率为10%-20%左右。

  2006年年底,坚守阵营的基民往往获得了100%的投资回报率,基金的财富效应重新吸引了基民的目光。2007年股票型基金的申购和赎回规模分别增长到16331亿份和8910亿份,增长率分别为41倍和17倍;申购率和赎回率则相应地从48%和60%增长到236%和129%。

  表面上看,2007年股票型基金的净申购达到7421亿份,申购赎回比例为1.8︰1,基民申购状况良好,然而,分季度来看,净申购比例确实逐季下降。

  根据基金四季度报告显示,2007年四季度股票型基金获得了1022亿份的净申购,但净申购率异常快速地降至个位数8%,这是一年以来的新低,过去三个季度分别为63%、44%和26%。其中,申购率和赎回率分别降至27%和18%,均是一年来的新低,但申购率下降的幅度远远大于赎回率。

  与此同时,去年四季度混合型基金现金流的变化趋势和格局与股票型基金如出一辙,净申购率降至不到1%。2007年四季度低风险基金相对更得到基金投资人的青睐。当季债券型基金的净申购量为120亿份,净申购率提高到24%,基本恢复到上半年的水平。2007年四季度货币型基金也一举扭转了过去两年净赎回的惨境,当季净申购量达到523亿份,净申购率高达62%,基本恢复到2005年来的历史性高位。

  分析认为,四季度股票型基金及偏股型基金的净申购率骤降表明投资基金的流动性遭遇了压力,基金投资的多空力量开始扭转。

  近期赎回放量

  进入2008年,熊势汹汹。截至3月28日,上证指数跌幅31.96%,偏股型基金跌幅22.52%。基金的财富效应再度消失。

  但在1、2月份,上证指数17.35%的跌幅不足以吓退基民的参与。北京、上海、深圳三地一些大型基金管理公司透露,1、2月份仍然维持净申购。

  越跌越买是许多理财顾问等告诫散户基民的“金科玉律”。正是基民心中有这样的理论支撑,让他们在1、2月份的表现相当理性。

  然而,深圳深南路一招商银行的理财顾问表示,进入3月,他们已经不建议投资者用大量资金投资基金,而是推荐他们做基金定投。

  国金证券分析师张剑辉认为,今年偏股基金平均跌幅达到22%,部分产品跌幅甚至超过了32%,这让许多去年年底买基金的基民达到了忍耐的极限,不排除他们进行规模性赎回。

  历史数据显示,在基金投资中存在这么一群不能忍受较长时间下跌的投资者。比如去年共有三次大规模的调整,起始点分别是2007年2月27日、5月30日和10月17日,前两次调整后股指迅速反弹,所在季度基金出现较大规模的申购,去年一季度净申购855亿份,二季度净申购2000亿份,但四季度调整时间较长,净申购萎缩到了250亿份。

  今年以来,调整时间较去年10月17日的一波更长,因此规模性净赎回的可能性非常大。

  从基金投资机构来看,他们也在赎回基金。华泰证券紫金2号投资经理赵春生表示,仓位已经下降不少;光大证券卓致勤则透露,仓位已降至50%,其中10%左右还是债券型基金。

  基金大多证实3月份出现净赎回。记者分别致电7家基金公司,有4家表示出现了净赎回,一家表示没统计,一家表示持平,一家表示还在净申购。

  来自基金销售渠道的数据更为触目惊心。四川某银行基金销售人员向本报记者透露,3月中下旬,该行基金申购赎回比例高达1︰7。厦门、沈阳等当地媒体也通过银行部门的数据表示,基金出现了赎回潮。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