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曝光台315特别活动正式启动】近年来,银行卡被盗刷、买理财遇飞单的案例屡见不鲜,金融消费者维权举步维艰,新浪金融曝光台将履行媒体监督职责,帮助消费者解决金融纠纷。 【在线投诉】
新浪财经讯 1月15日消息,近日,德意志银行在京召开2018年度《中国概念》媒体交流会,德意志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在会上对2018年的中国经济做了展望。
张智威博士认为,2017年中国经济成绩不俗,增速稳健,消费及服务行业的表现尤为突出;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持续蓬勃;供给侧改革颇见成效,提升产业收益。过去一年全球经济环境良好,日本和欧洲经济增速提升,市场平稳,美元下行使人民币兑美元走强。
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将经历转型。过去投资主导的劳动密集型经济增长模式将在劳动力人口缩减、去杠杆、基础设施投资放缓、宏观经济政策收紧等因素的作用下,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调整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房地产及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将被一部分行业取代,例如高端制造业和中高端消费领域。德意志银行认为,2018年在这些领域的创新发展值得期待。
2018年,德意志银行预计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将调整至6.3%左右,风险可控。目前新一轮金融去杠杆、收紧房地产投机的政策已经落地。2018年上半年GDP增速可能减缓至6.5%以下,二季度政府或将松绑房地产紧缩政策。下半年GDP增速应有所反弹。
在财政政策方向上,中国将继续保持财政赤字GDP占比3%左右水平,同时德意志银行认为财政支出总额增速将自2017年的13%下降到5%左右,其中包括中央及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人民银行应会保持基准利率稳定, 不排除在下半年上调的可能。2018年下半年,人民银行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德意志银行预期人民币汇率在2018年基本保持稳定,年底兑美元汇率为6.70。
就外部环境而言,2018年将充满变化。德意志银行认为全球主要央行将收紧货币政策。欧洲央行及日本央行缩减资产购买规模、美联储缩表体现出这一轮全球量化宽松周期的高峰已过。此外,美联储仍处在渐进式加息周期,德意志银行预计12月将迎来新一轮加息,并在2018和2019年分别进行四轮和三轮加息。
以下为张智威演讲全文实录与记者答问实录:
张智威:大家早上好!我先讲一些观点,然后可以一起讨论一下。
主要探讨三大问题,风险和机遇两方面的问题,从我们的角度来看,今年最被低估的影响因素,另外一个是通胀的讨论,第三个是中国下一个大机遇,我们所说的大机遇,因为我们开会来的很多投资者都是做股权投资的,在过去的两年里面,全世界的投资者对于中国这边所谓新的机遇,新经济这方面的看法变得更加乐观,这是挺明显的。比如说国际上的杂志《经济学人》去年连着发了几篇文章是关于中国创新的,有一个封面文章讲深圳所谓中国创新的hot,我们能够感觉到国际投资者的看法在改变,如果我们看三年前、四年前的时候,我们的客户经常会问我们的问题,关于中国的债务问题,是不是会硬着陆,类似这种问题是比较多的,宏观上风险的担心是比较多的。
去年特别明显,前年投资者有点开始对中国创新的故事更关心。大家觉得这些故事是真实的,而且是创造价值的,开始越来越多问题在问这些方面。而且中国的发展特别迅速,国外的这些投资者觉得很不可思议,但是确实是发生了,下一个大机遇在哪里是从这个角度来看。
实际上中国的经济增长,我们是经过了比较大的转变,刚才我提到2014年、2015年的时候,经济下行比较厉害,这是名义GDP,如果看实际GDP下降的速度没有这么快,但是名义GDP上的波动是从增长10%以上掉到了接近6%,最近这两年又到了10%以上,这个波动性是蛮厉害的。我们觉得很多的因素起到了影响作用,我们看一下每一个周期性的影响在哪里,其中一部分是房地产和财政的周期,财政的支出是现在我们比较关注的,财政政策的变化。虽然我们过去几年,政府都是在说审慎财政政策,如果我们看支出的变化率,变化是蛮大的,包括在这个时间点(2014年-2015年)的时候,政府的财政支出如果都加起来,总支出甚至有一段时间变成了负增长,前面政策有很大的收缩,之后财政政策是放松比较多的,尤其是去年财政支出的增速蛮快,这里面包括预算的支出,还有所谓的政府基金的支出,基金支出里面有一部分是通过外币收入过来的。这部分因素是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一部分。
土地销售增长速度也可以看到波动性是比较明显的,这是财政政策里面的一个波动性最大的方面。
去年比较独特,过去中国房价是一线城市涨幅比较快,去年是一二线城市被压住了,三线城市增长速度比较快。它对三线城市的影响,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蛮大的。从三线城市对中国的GDP、人口的影响可以看出来,接近60%的GDP和人口是从三线城市来的。
我们为什么要讲这个事情呢?因为很多投资者,尤其是海外的投资者,以及中国大多数机构投资者都是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对于二线还有一定了解,对于三线了解就不太多了。但是实际上发生在三线的事情,对于整个宏观经济是很重要的。而去年三线城市的房价上涨,是对中国经济产生了财富效应,我们估算总体财富效应规模接近50万亿人民币。这50万亿人民币里面有一部分,实际上是三线价值的上升导致的财富效应。我应该强调一下,这个事情是过去没有发生过的,我们国家一直说房价的暴涨,都是在一二线城市,三线城市的价格是非常稳定的,一直到2017年的时候。
财富效应对消费有一定的好处,带来一定的支撑。我可以先讲一下这个,大家一个比较直观的印象,如果把茅台的价格和青岛啤酒的股价比较一下就能看出来,中国中高端消费品的价格上升得比较快,因为这方面的需求上升比较快,需求是因为财富效应导致的,是这么一个逻辑。
同时,我们也能够看到,大家可能会问的一个问题,三线城市价格的暴涨有多大程度上带来宏观的风险呢?我们看了一下房价,虽然涨幅比较大,三线城市的房价到现在还不是特别贵,这个怎样分析呢?看房价对收入的比率,如果看所有的三线城市,很难做一个结论,说这些城市的房价出现了泡沫,至少从价格上来说比较难得出这个结论。
但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是,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政府现在在怎样去管理三线城市,或者说整个全国房地产的价格,是在逐渐把土地的销售量进行控制,从住宅土地销售的价值和销售量可以看出来,政府土地销售的数量上升速度是很快的,销售从平方米的角度来说上涨的速度并不是很快。
还有其他的几个事情也对我们的经济有一定的影响,供给侧改革确实是起到一定的正面作用,也是对名义GDP增长起到了支持的作用,尤其是在2017年,如果我们只看供给侧改革影响的这些Sector,对GDP的影响也达到了接近2%的水平,从2015年负的贡献到现在是接近2%正的贡献。
还有出口,也是有一个周期性的贡献,这个贡献如果跟财政这方面的影响相比较来说,相对小一些。这张图里面把财政、出口、供给侧改革都加起来,看看他们对名义GDP增长的贡献,财政的影响还是蛮大的,其他也起到了正面的作用,三股力量合起来,使得2017年经济的增长是比较好的。
往下走,2018年的预测,我刚才提到,我们觉得市场上讨论的风险比较少的风险,我们觉得是财政方面政策,出口方面差不多,预测今年和去年的情况都还不错,7%左右的增长。供给侧改革这方面,还是正面影响,但是没有像去年那么明显了,财政支出上面可能政策会收紧一些。为什么说财政会紧缩呢?其中一部分,现在看来土地销售,我们觉得可能会放缓,以前中国的土地销售,房子的销售和地的销售基本上是同步的,两个市场是共振的。去年是第一年,房子卖得不是很好,地卖得非常好,房地产商有很强的预期,未来的房价还要涨,大规模买地。但是这种情况长期持续下去是比较难持续的,房企、开发商的资金链会变得更紧一些。
土地销售的价值增速可能会下来,对财政上会有一定的收缩方面的影响。
我们也看到了,这是所谓流拍土地的数目,四季度,我们也看到了媒体上的报道,个别地方出现了土地流拍,房地产商资金逐渐在变紧,应该说这是一个领先指数,在未来的一两个季度,可能会出现土地销售更明显的放缓。
另外还有一个财政紧缩的周期,一个因素,政府正在控制战略风险,我们做了一个专题研究,是关于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额的研究。债务额过去几年还是在提升,而且地方融资平台财务的状况是在转化的,这是他的资本,地方融资平台资本回报率是在往下走的。最近几个月我们也看到中央政府是在地方债务的控制上花力气的,习总书记在年中的时候第一次提出了地方债务的问题,政府官员要充分问责,这是第一次提出这个看法。过去的几个月,我们也看到了有几个省份都开始在做关于地方债务的清理工作,有一些违规的行为已经在做调查,2018年整个财政的方向是变紧,文件里面说的话,还会是审慎的财政政策,实际运行的时候,会有比较大的变化。
所以财政方面我们非常关注这个政策走向,但是财政紧缩应该说是正确的政策,对债务的控制,这是应该做的事情。
通胀方面,我简单说一下,我们的预测是在2.7,市场预测基本上预测都是在2-3之间,应该说是温和通胀的区间,比去年略高一些,我们确实要关注价格的变化,因为价格的变化对于利率的影响是很大的。今年通胀方面,我们把他当成一个风险来观测。
后面我讲一下机遇,哪些地方可能会出现下一个比较好的投资的机会,我们在读政府十九大报告的时候,里面有一句话,看到政府提到了要支持颠覆性创新。这里面可以看到专利的申请数目中国的增长速度是很快的。颠覆性创新的例子就是移动支付,在五年当中中国的移动支付数额已经从很小的数额增长到跟美国信用卡支付差不多的额,这是一个例子,在某一个领域,可以出现比较迅速的大的变化。
这次德银《中国概念》峰会里专家也讨论了一下,类似这样的创新,在中国哪些地方比较容易发生,对于中国GDP的影响会怎么样。中国GDP的计算里面,现在对于这种创新式的发展,可能计算的还是不够,逐渐把这些数据加进去。
我们自己对自动化这方面是比较看好的,所谓的颠覆性创新,下一个颠覆性创新可能会出现在哪个地方?自动化方面,我们认为对宏观方面的影响最明显。
十九大报告当中可以看出,经济当中哪些领域政府觉得是要支持的,那段话里面第一个提到的是先进制造业,自动化和先进制造业是联系比较紧密的。
为什么推自动化这个事情?因为从人口老龄化这个角度,我们的劳动力人口已经是在下降了,到2020年之后下降速度可能会比较快一些。那种情况就会导致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所以政府的政策,未来五年、十年,自动化领域,用机器代替人力应该说战略上我可以理解,为什么把资源花在这上面。我们看到《中国制造2025》这些计划里面都提到了所谓自动工厂之类的,我们自己也是比较看好这方面的发展,这是我们现在研究比较关注的重点,未来几年自动化方面,是不是会出现提速的情况发生。
我们能看到,中国的工业机器人数量还是蛮低的,虽然增长速度蛮快的,但是跟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几年,政府推的力度会比较大,私营的企业投资这方面,做一些研发的潜力,我觉得是蛮大的。
这是我们做的研究报告里面主要的内容。
还有就是关于控制金融风险,我看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里面提到了主要要做的事情,控制金融风险,精准脱贫,环境保护。控制金融风险这方面的动作已经很大了,这件事情和我们刚才提到的事情,财政方面政策的紧缩是一个方向,政府对经济增长的速度现在不那么担心了,更多的是担心增长的质量,希望把风险控制住,财政和金融这两方面都是控风险的方向。所以今年上半年,这方面的政策会更多的出台,但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全年我们预测GDP是在6.3%,我们觉得对于整个中国从未来三年来讲,2018年到2020年,增长到6.3%的话,也能够达到2020年人均GDP翻番的目标,GDP的增速调低一些,对于政府政策的控风险,这些政策的空间更大一些。
我就讲这些,大家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讨论一下。
腾讯:关于制造业投资,2017年投资的增速会大幅下滑,PPI的高位已经过了,你怎么预计2018年一季度,2018年上半年,制造业的投资能不能有一个回升呢?
张智威:上半年可能看得还不是太清楚,他可能不是继续下滑的状态,而是比较平的状态,现在看起来分化蛮严重的,如果我们看各个不同的行业,投资的额度,像这些新经济,做资本投资的增速还是蛮快的,但是很多原有的行业,投资的速度就比较慢一些,包括基建。如果看今年上半年,下滑可能就是基建,基建相关的投资,像机械,增长速度不会特别快。这件事情多大程度上是负面的,看去年的FBI,看实际增长的话,拿PPI除一下,实际增长在某些月份都是负增长,这个事情在过去多少年很少看到。但是经济还挺好,从政府的角度来讲,会把这个现象认为是一个转型,劳动力只要没有太多的失业,居民的收入还在增长,可能政府会觉得这是乐见其成的事情。投资上,因为有过剩的产能,所以有些行业投资是比较慢的,政府倒不会做什么大的投资方面的政策。就好像十九大的步调说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某一些地方的供给是比较弱一些的,提到整个中高端的消费这些方面,所以投资可能更多的,不见得集中在制造业这方面,而是对于消费行业、服务行业的投资更支持一些。
腾讯:投资的下滑对于2018年经济增速会不会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张智威:这个还要再观察,我们预测上半年会弱一点,下半年会好一点,这是现在的预测。这个事情的风险,因为我们总是看一些高频的数据,最近看到的数据显示,上半年的情况还OK,上半年,特别是到最近为止土地销售的数据还是挺强的,12月份土地销售的数据增长速度还是蛮快的。刚刚我们主要关心财政政策的转向,财政政策是不是会出现一定的收缩,那个现在看起来还不明显。因为基建的投资,大笔的投资是从土地销售收入来的,如果土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还是30%几的话,政府财政方面的支出可能也不会下得很快。
证券时报: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房价的,为什么去年以来三线城市的房价涨幅这么明显,您觉得后续三线城市房价的涨幅会不会像去年一样出现这么大的涨幅。
第二是关于货币政策的,您预计央行今年货币政策操作上会有些什么样的变化,比如说会不会存在加息的可能性,毕竟你说过,通胀你的预测是2.7,会对利率产生一些影响,考虑到美国加息的情况以及国内通胀的情况,尤其是今年,会不会存在加息或者是变相加息的风险?
张智威:我们现在对于基准利率,一年期存贷款的利率预测今年是不变的,这是基准的预测。对于政府里面所谓利率回购的利率,12月份发生了,美国那边有加息,咱们这边是小加息,这个情况还会持续下去,中国的政策会有一定的,跟着全球的趋势,同方向会有一些运作,但是运作的速度会比较慢一些,还是同样的策略。
我们预期政府不会动基准利率,因为市场的利率已经上去,十年国开的债券,十年政府的债券,这些债券的价格已经在往上涨。同时,政府通过了金融去杠杆资管这方面,有一些政策在收紧,已经使得市场利率在上升了。在这种状况下,政府如果再提高基准利率,可能出现政策叠加的效应,我觉得是从这个角度来判断。
从风险角度来说,降息基本上是不太可能,升息的风险是要关注一下,升息的风险主要是在下半年,基准利率是不是会上调,什么情况下基准利率上调?一个是通胀比预期的要高,比市场预期的要高,因为现在市场大家预期基本上都不会过3的,通胀,CPI如果到了3%以上,大家对于央行升息的担心会提高一些。
货币政策,政策怎么去判断是松还是紧,两三年前大家就看基准利率,现在是很多方面都要看,包括基准利率,包括回购利率,包括对杠杆,对资管这些政策这些的影响,所以我们对市场利率的关心更多一些,比如说十年国开的利率,还有银行间市场的利率,这些市场的利率我们会更关注一些。
房价方面,我们觉得去年的房价,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房改货币化的政策,这个跟以前的变化是蛮大的。以前地方政府把土地从居民手里面拿过来之后,然后给居民建安置房,回迁房,后来政策逐渐变化成为政府不给房子,直接给钱,给钱的话,货币化之后,居民拿这个买已经建好的房子,这个动供需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还有一些其他政策的调整,就是在各个城市的层面,有一些城市说房地产商买了地,买了地之后不能预售,需要把房子基本建好之后再卖,对于当地房地产的供给和需求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今年会怎么样呢?实际上去年四季度的时候,我们已经看到有一些城市开始政策在转向了,三线的城市政策转向了,他要把房价稳定下来,四季度已经看到了一些城市房价在开始放缓,甚至有的有下降。
今年三线城市的价格可能是比较平稳的状态,现在各个地方都出现了比较大的分化,中央政府把政策决定权给了地方政府,三四线城市有两百多个城市,他们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做政策,有的政策收得比较紧的话,房价已经在往下走了,有的政策没有什么变化的,如果做一个平均的话,基本上是平的,或者是略有下降。
现在三线城市的判断挺难下的,主要是数据方面问题,三线的房价已经找到已经不容易了,我们花了很大力气找200多个城市房价的数据,从微观上去收集。除了价格之外,其他的数据都很难找到,很难做一个判断,价格的上涨从哪个程度上来说是持续的,这个现在市场上争论蛮大的,大家也可以看到房地产的股票现在很好,有一些投资者就会认为,三线城市经过这么多年去化的过程,库存已经下来很多,所以市场就会比较健康,其他地方价格都涨这么高,举例来说,从南京开车到泰州、常州的时间也不是那么长,价格差把这些低一点的城市也会拉起来,这是比较乐观的看法。悲观的看法,当地潜在的库存还比较多,空置率比较高,从基本面支持可能不是那么高。但是这些都是印象,很难找到有特别让人信服的数据,能够支持或者说是证明这个判断是对的还是错的,现在处于这么一个状态。
经济日报:12月31号,CNBC出了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叫“中国经济增长喜忧参半”,这里面讲了对中国经济的增长存在的担忧,一方面是说中国经济很容易受到美国税改的影响,美元的走强可能导致中国资本外流加速。还有一个担忧,担忧中国信贷违约问题比较严重,比如说理财产品的违约,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对于中国各个领域的影响会比较大,您对这个问题如何看待?
张智威:违约的这个事情,我倒是觉得,他是短期冲击,应该发生的事情,我和一些国际投资者交流的时候,有一些投资者也会提到这个问题,中国如果出现了违约,中长期的看法会更乐观一些,因为他们觉得,咱们这么长的时间,理财产品的市值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一直都没有违约,后边有一个隐形担保,政府给他包下来了,现在包下来,越做越大的话,将来这个钱还是要付的,实际上投资者对于中长期的储蓄会更担心的。有了这个违约,我觉得是好事,有违约之后就会有分化,好的那些企业发债会便宜一些,不好的会发得贵一些。现在的情况,大家都在一起,好的和坏的市场上不能够分得出来,这是一个不好的情况。
今年我们觉得倒是有可能出现违约的情况,如果发生的话,应不会造成金融市场大的危机。咱们这边的市场结构跟美国雷曼兄弟那时候,他那个是有点多米诺骨牌的结构,我们的市场不是这样,我们的市场,包括前年发生的地方国企债券违约,没有发生之前,大家都觉得如果发生了,这是多大的事情,会造成市场的恐慌,最后发生了也没什么,反而是使得大家对于市场里面的风险能够更好的做管控,所以我觉得对市场是一个正面的影响。
还有税改,实际上美元,现在看多美元的并不是很多,美元的走势是大家去年都看错了。对于税改还得再观察,具体对新兴市场会有多大的影响,这个现在还很难说。我觉得负面影响肯定是有的,可能对于其他的一些国家,尤其是跟美国竞争的同样产业结构的国家,欧洲跟日本这些地方,可能影响会更明显一些。因为他那些工厂,我们这边的工厂跟美国工厂的差别,专业化方向是完全不一样的,并不见得完全是因为税的原因会使得公司搬家,而在欧洲的工厂,发达国家的工厂跟美国是处于直接竞争的关系,这个地址是放在欧洲还是美国,这个税差会影响更多一些,这个可能还是需要再观察。
财经杂志:您对于GDP6.3%的预测跟市场相比来说比较悲观,今天早上李克强还说,觉得2017年是6.9%左右,中金也在最近调高了预测到2018年的预测7%,虽然现在不那么重视经济增速了,但是您认为下行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哪几个方面?
张智威:政策的调整,财政和金融、货币这三个方面的政策都是在收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策的定调,第一个要做的事情是金融风险的管控,这个方面,从政策的优先级来说,可能更多方向是往控风险的方向来走,是从这个角度来判断今年的GDP。
还有一个判断,中国整个经济的支撑点,如果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是基建和房地产,基建去年的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今年如果财政政策收缩,基建这方面应该会弱不少。如果今年GDP的预测做得太悲观,可能主要是对房地产方面的判断更谨慎一些,分歧主要是在这一块儿。
第一财经日报:我想问一下关于人民币的问题,本来的时候,随着外储和资本流动形势比较起稳,这个问题不太被市场关注了。前两天又把逆周期的因子调了,政策稍微有了一些变动,市场做出了一些反应,其实有人说央行在瞎搞,因为你做这件事情,可能意义并不是想这样,但是市场怎么理解是另外一回事,所以我想请您谈一下,今年大概会是什么样的形势,包括央行的政策意图,你们是怎么理解的?
张智威:汇率这方面,现在更多的是考虑对一篮子货币,因为对美元,变成主要由欧元和美元,是美元主导的。去年人民币为什么会有一些升值,因为美元对其他的货币都贬值。今年我们预测对一篮子货币贬值是在2%左右。因为去年年底的时候已经走强了很多,去年对一篮子货币是有小幅的升值,今年是小幅的贬值,是这么一个预测。
但是你说2%,可能就是基本上平稳,对于央行的政策,我们是怎样预期?我们觉得对于一篮子货币是相对平稳,尤其是从去年的下半年以来,实际上市场上的人民币走势一路走强,这部分是跟美元自己走弱相关。不管是在贬值还是升值,市场里面有不同的观点,货币有一定的波动性是比较健康的状态,但是不要出现单方向的走势,这可能是我的理解。
最近这几天政策的调整,人民币单方面的走强,突破6.5%,如果一直走下去的话,是不是会导致对经济的影响,我的理解是这样,要说对一篮子货币,至少在短期,可能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压力,我觉得并不是特别明显。
财经网:最近有新闻说啤酒涨价,你觉得这是不是通胀从上游往下游传导的迹象?
张智威:这个事情我们现在很关注,为什么我们预测CPI这方面,预测比别的稍微高一些,这是一个,我们觉得这个传导正在逐渐发生,虽然比较缓慢一些,这个幅度也没有这么大,但是还是在逐渐发生,因为需求比较明显的在变强。这个东西要传导到CPI上去,因为CPI里面有大量的东西,价格不是那么由市场决定的。市场定价这部分,我们特别关注的是食品,蔬菜这些东西,过去的几年都是比我们预期要低,像猪肉、蔬菜价格已经连续两三年了,比利时平均价格要低一些,会不会今年开始有所上涨,尤其是春节马上要来了,2月份是不是会涨上去,肯定会涨上去,但是到春节过后这个价格会不会下来,我们是蛮关注的。
新华社:我想问一个关于市场对外开放的问题,提到有很多境外投资者,现在关注中国市场的开放,他是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中态度积极不积极?如果积极,他最看重中国是哪个比较好的行业,刚才你也提到了一些,我想你再多举几个例子,如果不积极,他有什么担心?
张智威: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这个也有一些报道,国际大的投资者在中国建他们的团队,发一些产品。去年是MSCI股票已经加入了,当然这是一个过程,通过好几年把这个权重直接调上去。债券这方面,我们预期还是比较乐观的,我觉得债券看今年还是明年,我理解政府还是愿意,比较愿意促成中国的债券市场,加入全球债券输出,这个我觉得是一个时间问题。今年还是有可能能够加入到债券市场的。但是这个也是分几步走,刚开始的时候,权重是比较小的,国际投资者关心,比较看重哪些呢?对于新经济这方面,大家还都是比较看重的,很多新经济都是在海外上市了,从股价上也可以看出来国际投资者是比较认可的。债券方面,我觉得债券方面大家的看法基本上都认为,从长期的角度来看,肯定是中国会有更多的安排。因为现在中国的债券增长速度非常快,所以往下走的话,变成第一大的债券市场都是有可能的。
从主权评级也是分值比较高的,大家对于中国政府债券的违约没有什么太大的担心,甚至包括国开行这些大的银行的债券,大家还是比较看好的。在香港那边发行的很多中国的债券是供不应求的,每一次都是被超额认购。所以这方面,我觉得潜力是很大的,这方面可能短期,所谓打破违约这些事情,我觉得是好事情,因为市场里面如果开始出现一些违约,好的产品和坏的产品能够分得清楚,政府的担保在哪些程度上真的担保,或者哪些情况政府是不管的,这些事情都说清楚了,更市场化运作,国际投资者更敢进来,说不清楚规则的话,他就观望,等着违约先发生了再进来。
在债券方面,尤其是大的金融机构,大的国有企业的这些债券,都还是有信任能力的。
新华社:世界经济去年是稳健复苏的态势,其实这距离全球金融爆发已经十年了,刚才您也提到防控金融风险是我们现在三大攻坚战之首,防控金融风险对于中国来讲也是长期的,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表明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觉得很重要,你觉得中国的金融风险防控能够从世界经济危机的角度借鉴到什么。
第二个,中国政府支持颠覆性的创新,您觉得这些颠覆性的创新主要集中体现在哪几个领域?
张智威:我们也希望更好地理解政府提到的颠覆性创新这个提法,这个提法是蛮好的,显示了对创新的包容性。因为创新很多时候会影响到现有的行业,你是包容创新还是要保住现有的行业,保护现有行业同时对生产力就没有那么大的提高。十九大的文件,颠覆性创新这个提法提出来以后,给了一个方向,具体的,全世界层面都比较热的就是金融科技,这个事情也涉及到怎样考虑系统性风险、监管这些事情。后面争议比较小的就是我刚刚提到的自动化,这个事情是蛮大的事情,不仅仅是中国的事情,欧洲中央银行每年会做一个年度的研究会议,去年会议的主题就是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很快,对于宏观方面产生了一些影响。全球这么多年了,经济挺好的,为什么一直没有通胀,通胀不仅在中国低,在美国也低,在其他地方都低。没有通胀,那就不应该加息,不应该加息的话,资产价格就会有所提高,这是一个解释,自动化,机器越来越多,生产成本会下降,如果这是一个大的趋势的话,全球通胀会变成长期的,这是我为什么比较关心这个事情,但是可以看到的,已经在发生的就是政府正在拿出很多的资源放到这上面去,给那些工厂和企业,如果他们要借钱去做研发,去建工厂的话,政府会支援他们,资金的倾斜是非常明显的。
刚才第一个问题是关于金融风险,从全球去借鉴,可能是对杠杆率的关注,去杠杆政府也提到了,今年我理解重心更多的是在金融方面,金融去杠杆,资管、影子银行。
责任编辑:杨群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