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再次定向降准 货币政策分化令人民币承压

央行再次定向降准 货币政策分化令人民币承压
2018年06月26日 07:43 21世纪经济报道

【Pick中国好银行,你为谁打Call?】“2018(第六届)银行综合评选”正式拉开帷幕,作为#2018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 的重头戏,本年度评选设置了五大类奖项,网友可通过PC端或者手机端为喜爱的银行投票。【在线投票】

  央行再次定向降准 货币政策分化令人民币承压

  本报记者 张奇 北京报道

  央行再次定向降准

  6月24日,央行正式宣布定向降准,自2018年7月5日起,下调国有大型银行等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累计释放7000亿元流动资金,用于支持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和小微企业融资。多位分析人士认为,本次定向降准是一种创新,同时也显示货币政策存在结构性宽松,但是稳健中性的总基调未变,今年仍然有降准的可能。本次定向降准将撬动万亿资金支持债转股,有利于债转股项目资金成本的降低,推动债转股进程,不过,债转股项目推进过程中仍然有一些问题尚待解决。在本次定向降准宣布后,中美货币政策走向分化趋势明显,这使得中美利差或继续收窄,加之前期在美元大幅升值期间,人民币相对稳定,这导致人民币汇率明显承压。(张星)

  导读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称,准备金的使用限定前提条件、规定用途、强调结构性,应该说是一种创新。正常来说,货币政策管总量、监管管结构,这种差别化降准相当于总量、结构都兼顾了。

  在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运用定向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增强小微信贷供给能力”数日之后,定向降准如期而至。

  6月24日,央行正式宣布定向降准,自2018年7月5日起,下调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五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等十二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可释放资金约5000亿元;同时下调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可释放资金约2000亿元;累计释放7000亿元流动资金,用于支持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和小微企业融资。

  分析认为,此举有助于加速债转股落地、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不过亦有人担忧定向降准资金流向,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目前环境下,定向降准资金不易流至房企。

  本次降准叠加央行近期的系列操作,引发了市场对货币政策取向的讨论,多位受访人士均认为,货币政策是结构性宽松或边际宽松,总基调仍为稳健中性。

  此外,未来仍有降准操作亦是普遍看法。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称,下一阶段定向降准仍有空间、有必要,至年底可能仍有1-2次定向降准操作。

  结构性政策再创新

  本次定向降准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下调五大行和12家股份行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资金约5000亿元,用于支持“债转股”;二是下调邮储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外资行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资金约2000亿元,用于支持小微企业。

  定向降准支持债转股被认为是一项创新举措。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称,准备金的使用限定前提条件、规定用途、强调结构性,应该说是一种创新。正常来说,货币政策管总量、监管管结构,这种差别化降准相当于总量、结构都兼顾了。“肯定算是一种创新,以前没有这样做过。”光证资管首席经济学家徐高称。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此前央行已经对准备金政策进行诸多创新,包括2017年底开展“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今年初开展普惠金融定向降准、4月份开展降准置换MLF等。

  需要说明,本次创新操作亦引发市场对资金流向的担忧。“定向支持小微的目标较难实现,若把货币比喻为水,小微企业地势高,吸筹洼地可能仍是国企、房地产。“一位股份行支行负责人称。

  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一种资金通过小微企业流向房企的方式是,商业保理公司购买房企供应商(含小微企业)的应收账款,银行再保理放款给商业保理公司,然后房企给供应商补高额利息。

  “从历次降准的结果来看,‘定向’只能做到央行到商业银行这一步,而最终的资金流向,是央行与监管部门难以控制的。”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称。

  连平认为,资金释放后的第一步流向应该可以得到保证,监管可以定考核标准和具体指标。之后的资金流向与市场环境息息相关,目前环境下,定向降准资金不易外流。

  他解释称,通常货币政策大幅宽松释放的资金往往部分会进入资产领域,比如股市、楼市。原因在于投放力度大,但经济需求还未起来。但是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需求增长状况良好,而融资供给相对偏紧,这种情况下,小微企业本身资金需求非常明显,因而资金释放后,不易外流到其他领域。另外,银行对资金投向也有监管,小微企业需报告用处,银行可监测其流向。

  “货币政策可以兼顾结构,但不代表能自己完成对结构的控制,所以现在强调‘双支柱’,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要同时发力。在结构上限制或减少对国有企业、地方政府、房地产部门的信贷和资金流向,更多要运用金融监管政策。” 谢亚轩认为。

  年内或仍有1-2次降准

  伴随着本次定向降准,货币政策取向引发探讨,其中一个讨论是货币政策是否已经走向宽松?

  这种说法不无依据。其一,当前流动性的官方表述已经出现变化。6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相关表述为“合理充裕”,此前为“合理稳定”,更早之前为“基本稳定”。其二,央行操作层面来看,本次降准已是年内第三次,此外5月MLF抵押品扩容,6月央行超量投放MLF。

  不过多位受访人士认为,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基调未变,不过在结构和边际上出现变化。连平称,去年是在朝偏紧的方向运行,现在则是朝偏松的方向。“从结果来看,强监管和去杠杆下,流动性不是合理适度,而是偏紧,这时如果不进行偏松方向调整,那么货币政策实际状态就偏紧了。”

  “货币政策需要根据经济形势做一些调整,现在实体融资相对较难,贸易摩擦还在升温,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较大,所以在稳健中性的基调下,对货币政策做预调微调是必要的。”徐高称。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副总经理王青认为,年内央行政策力度和节奏会相机微调,或将继续降准0.5-1.5个百分点,相当于1至2次降准。“未来还是要降准。现在强监管环境下,表外转表内,表内信贷对银行资本金占用较多,这种情况下有必要通过降准让利银行,让银行有更多的放贷能力。”徐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编辑:张星)

责任编辑:杨群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