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融之殇:无处可寻的债转专区 靠融资续命的亏本买卖

点融之殇:无处可寻的债转专区 靠融资续命的亏本买卖
2018年07月18日 19:01 新浪财经综合

【Pick中国好银行,你为谁打Call?】“2018(第六届)银行综合评选”正式拉开帷幕,作为#2018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 的重头戏,本年度评选设置了五大类奖项,网友可通过PC端或者手机端为喜爱的银行投票。【在线投票】

  点融之殇:无处可寻的债转专区,靠融资续命的亏本买卖

  来源:炙热小和尚

  备案停摆,网贷行业“二八现象”越发凸显。中小平台忙着低价甩卖,大平台也无法高枕无忧。

  有意无意中,这段等待期,充满了静谧而又肃杀的气氛。备案和上市就像是两道紧箍咒,催着大部网贷平台奋力前进。谁能先跑一步,成为少数赢家的胜算就更大。

  在这个关键的时机,风投系点融网却因创始人郭宇航卷入负面之中。一时间,“主营亏损渠道堪忧,IPO何去何从”、“点融网会是下一个雷点吗?”的质疑甚嚣尘上。到底超5亿美元的风投是否物有所值,今天,观察君将从合规和盈利两个角度深入分析。

  没有债转专区伪银行存管

  点融网成立于2012年,平台上线于2013年3月。由Lending Club联合创始人苏海德(Soul Htite)与金融法律师郭宇航创办。成立至今已完成了三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5亿美元,是业内有名的风投系平台。

  而投资过点融的朋友都知道,点融网有一个特点,旗下产品需要发起债权转让进行退出,退出成功后将会获得本金和收益。当然,项目到期之后出借也会自动退出。但这样的话,投资人就必须等到匹配的几十至上百个借款项目都到期才行。

  这几十甚至上百个借款项目都存在于同一个产品。根据点融网的项目分配原则,系统会为投资者匹配多个借款项目,最高达400个。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就涉及到现在业内普遍的一种做法。

  以点融旗下“原栗”产品为例,该项目由82204个借款项目组成。这些借款项目金额、利率、期限均不一致,这样集结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类似于债权池的产品。平台为了帮助投资人分散风险,会给出借资金会匹配多个借款项目。投资人只有在系统匹配成功之后,才能确定自己的项目期限及实际利率。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对平台而言,没有标出明确的项目期限,也规避了投资期限与实际匹配的项目期限不一致的问题。但正因为这样的产品特性,底层资产信息的透明性、投资者操作的自主性就显得更为重要。然而,观察君在测评点融网之时,发现,点融网的页面是没有债转专区的。

  简单的说,点融官网页面没有显示债转标的情况。那么,投资人转出的债权是与哪方进行交易的?新投资人如何受让待转债权?这样不透明的做法,很容易引起误会。面对观察君的质疑,点融客服表示,平台会进行撮合交易。

  但撮合交易的对手方到底是平台还是真实投资人,我们如何得知?在点融社区,不少投资人抱怨债权转让慢。一个借款项目的债权可能被分成多个份额,小份额的债转又是如何实现的?结合上述集合债权的产品,点融网的这种做法是否存在间接归集出借资金的嫌疑?

  为此,观察君找到了类似产品人人贷U选计划。6个月锁定期的U计划同样包含了众多36个月借款项目。与点融网不同,一旦点击某个具体借款项目,人人贷将会跳转至债权的散标页面。该债权栏目下,设有专门的债权转让专区。投资者可以清晰的看到转让债权的情况,也可以选择受让债权。在这一点上,显然,点融网的投资者是没有选择权的。

  此外,在充值过程,观察君还产生了一个疑惑。点融网的银行存管真的上线了吗?作为点融这样一个体量的平台来说,伪银行存管这样的情况几乎无法想象,但却又实实在在让人产生矛盾。

  “从充值、提现过程看,可以看到上海银行的痕迹。”,网贷之家的测评给出了这样一句话。确实,在充值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充值服务由上海银行提供”的字样。但真正到了充值这一步,观察君却收到了易宝支付发来的短信。

  不甘心的观察君又对比了一下,已明确上线该银行系统的友金所。点击充值,友金所会先跳转到要求开立存管账户的页面,而后充值提醒短信则为上海银行发出。二者的流程确实不太一样。

  随即,观察君向点融及上海银行方面进行了求证,却得到了相反的答案。点融网客服表示,上海银行存管系统已经上线,具体上线时间,未正面回复。再向上海银行方面查询,回复是“截止2018年一季度,点融网没有上线上海银行存管系统”。

  最早,点融网的存管银行其实是恒丰银行。在上海市要求银行存管属地化后,7个月内,上海银行的存管平台由5家飙升至49家,点融网也搭上了这趟便车。但按照当初11月份公告,点融的存管工作本应在2018年初完成,这当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前述无处可寻的债转是否也与此有关?截止发稿,上述有关疑问,点融方面尚未回复观察君。

  三费高企的亏本买卖

  谁都知道,风投的钱不是白给的。

  走到D轮,点融网已经收获了超过5亿美元的融资,包括渣打直投、老虎环球基金、北极光创投、渤海金控等。而有关点融要上市的消息,从去年4月起,每隔几个月就会出现一次。

  最近一次是去年12月,同时期的传闻主角还有玖富、陆金所。尽管点融网随即否认了这一传闻,称公司将努力夯实业务基础。但不可否认,到了这一时点,大家对上市的饥渴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增长。

  对于点融来说,这一点或许尤甚。我们看到,高逾期、巨额亏损一直是其主要负面舆情。透过这些表象,一个负债、三费高企,需要不断依靠融资续命的点融,渐渐在观察君的脑海中清晰起来。而这亏本烧钱的买卖何时盈利还未可知。

  2016年,点融网审计报告强调事项提到了几个数据:公司当期亏损1.79亿元,累计亏损4.75亿元。负债总额超过资产总额3.75亿元,其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这里首先提出了一点,点融网盈利能力较差,累计亏损4.7亿元。熟悉点融网的应该知道,这算是老生常谈了。同时期的有利网已在2016年实现微利,而被给予厚望的点融网,却在这一点上为人诟病。每当这时,高居行业第二的逾期率总被提起,真的是因为代偿吗?

  细看财报的话,事情并不是我们以为的那么简单。以2016年为例,公司当年实现营业收入5.6亿元,期间费用6.96亿元,其中销售费用5.56亿元。销售费用率达到99%,造成当年亏损1.79亿元。同样的,在2015年,点融网实现营业收入1.98亿元,期间费用3.98亿元,其中销售费用3.13亿元。同期销售费用率为158%,远超营业收入,造成当年亏损2.29亿元。可以看到,销售费用占了期间费用的八成以上,是侵蚀利润的罪魁祸首。

  通过横向同业对比,点融三费高企的事实会更明显一些。截至2018年2月,点融网交易总额约为490亿元,与同行业的人人贷交易额接近,后者期间费用约为点融网的二分之一。

  对于上述亏损数据,创始人郭宇航曾对媒体表示,“点融网的亏损正在加速收缩,盈利指日可待。点融是不缺乏盈利能力的,因为这本就是门亏本生意。我们的开支主要用于投资未来,包括技术研发和储备,这样虽然短期内会让报表不好看,但却决定了点融未来三到五年的竞争力。”

  既然提到了研发支出,观察君就不介意用财报实力打脸一次了。资产负债表显示点融网资本化的开发支出为0,管理费用下研究与开发支出科目在2016年确实有116%的增长,但该科目的金额占管理费用的比例只在20%左右,分别为1550万元、3349万元,对点融网的利润影响非常小。

  至于亏损收缩,主要原因还是2016年,点融网营收增速184.2%,销售费用增速77.6%,营收增速大于费用增速。若点融网2017年仍保持销售费用的高速增长,在监管趋严的大环境下,实现营收的同比高速增长或许会较为困难。高运营成本的合理性是否值得商榷?

  现金流透露的秘密

  此外,强调事项提到的第二点,就是负债超过资产。观察君按照总负债/总资产的公式粗略计算了下,2015-2016年,点融网的资产负债率为262.5%、174.3%,同行业交易额相当的人人贷为57.6%、54.9%,PPmoney为106.1%、39.5%。在交易总额相当的情况下,点融网的资产负债率高出同业可比2-3倍。

  这其中,大部分负债为其他应付款。2015-2016年,点融网其他应付款为1.92亿元、6.92亿元,占总负债比为60.7%、78.7%。有意思的是,2016年,现金流量表筹资活动流出一笔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约为3.48亿元。但资产负债表显示,这两年只有一笔短期借款为0.98亿元,那超出部分的债务是否与其他应付款有关,为企业拆借资金?

  众所周知,点融网一直在不停的融资,怎么会存在需要偿还的债务?这高负负债率又是怎么来的?到底点融网有钱吗?偿债能力如何?这一系列的疑问,看现金流量表可能会更直观。

  忽略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的影响,2016年,点融网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3.06亿元,同期经营产生的现金净额3.07亿元、筹资净额0.22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当年筹资活动吸收投资1.2亿元,取得借款2.5亿元,从而抵消了流出的3.48亿元债务。若不是融资外加借款,点融网现金净增加额恐怕为负数。

  然而,2015年就没有那么好运了。当年,点融网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0.29亿元,同期经营产生的现金净额-0.94亿元、筹资净额1.21亿元。而这,筹资流入大部分为0.98亿元的借款。

  仅从2015-2016年的情况来看,点融当时的阶段还处于,需要依靠融资来确保营业周期内有足够的资金流转。考虑到点融网自身尚未实现盈利,以及经营性现金流的不稳定,保持融资是短期内保障点融网安全最有效的方法。

  当然,我们也看到了,2017-2018年,点融网又陆续获得了两笔大额融资。只是不知道投资人的耐心还有多少。上市or融资?目前点融网的眼光落在了区块链上,尽管与富士康的合作尚未看到明显成效,但若需继续融资,这个故事的概念走向,想必应该是近来火热的金融科技了。

责任编辑:杨群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