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进入深水区:银行缩表进行时 金融发展降速

金融监管进入深水区:银行缩表进行时 金融发展降速
2018年02月11日 07:56 经济观察网

【金融曝光台315特别活动正式启动】近年来,银行卡被盗刷、买理财遇飞单的案例屡见不鲜,金融消费者维权举步维艰,新浪金融曝光台将履行媒体监督职责,帮助消费者解决金融纠纷。 【在线投诉】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金融监管进入深水区 银行缩表进行时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姜鑫 资产价格调整、金融监管趋严、缩表、业务条线告急是当下中国金融市场正在发生的事情。市场主体才送走被金融业称为“史上最严”监管年的2017,又迎来监管机构牙齿将更“锋利”的2018。

  2月6日,立春后的第三天,全球股市上演了全线大跌,A股未能幸免,并在三个交易日内大跌283点,累计跌幅8.29%。

  有人在朋友圈里忍不住吐槽,狗年狗die(跌)了。张文(化名)却比较文艺,他在朋友圈里感慨道:“寒风吹彻,世界股市大跌;监管凶猛,文件罚单不断;市场萧条,业务逐渐减少……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寒冬,而这一次,我们却无法抱团取暖。”

  就像A股市场未能在全球大跌中独善其身,从事银行资管业务的张文未能在这个金融严监管的寒冬里找到可以慰藉的同行。而其所从事的银行资管行业正面临着规模大缩减。

  正如有从事同业业务的同行在一篇名为名为《再见 同业》的文章中所言,“非标江湖风云落,资管佳人两鬓斑……一代同业人,还没有等来一场很湿的雪,和一个很长的坡,就芳华已逝了。”

  现在,监管之齿正“咬”向高杠杆之“虞”。而实施一年多的“降杠杆、防风险”等措施或初见成效。以此轮监管重点对象——表外和同业理财为例,降幅明显。

  尽管无数自诩为“民工”的金融从业人员在哭诉着这个冬天的寒冷,但监管的步调却似乎从未被扰乱。一边是金融机构多个业务条线告急,资产规模缩减,另一边监管持续加码,管理办法和行政罚单接踵而至。

  这轮轰轰烈烈的金融行业大整顿与严监管正行至深水区。分析人士认为,自去年7月,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成立,一行三会从“分业监管”阶段逐步进入“协同监管”阶段,在一个更高层次的金融监管框架下,三会更多的职能转向行为监管。而年初一系列动作,则是监管力度的再度升级,重点在政策的落实。

  银行缩表进行时

  2018年1月13日,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银监发〔2018〕4号文,以下简称4号文),表示在去年“三三四十”专项治理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推进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工作,并对后期整治乱象工作的具体工作安排和要求、整治乱象的相关工作意见、整治乱象的工作要点进行了说明。

  张文清晰地记得,文件落地行业内一阵躁动。在他看来,如果说此前是在狼来了的恐惧中如履薄冰前行,而此后,就进入了“贴身肉搏”阶段。

  “从公司治理到行业廉洁,从规范表内外业务到严格风险管控,从防范利益输送到消费者保护,具体要求之细致,内容覆盖之广,标准要求之严,无疑不在告诉自己,过去的日子真的一去不复返了。那些被考核推着向前东奔西走的日子,那些在泛滥的流动性里躺着赚钱的日子,都已成为过去……”

  同样在那篇《再见 同业》的文章里,从业者感慨:曾经生而幸运,没有刁难人的客户,无需跪求日均存款,更不曾经历办卡扫楼,酒磨贷款,如今这一切,恐怕要补回来。

  的确,被多项政策直指的同业业务正出现大规模缩减。2017年,央行在《2017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拟于2018年一季度评估时起,将资产规模5000亿元以上的银行发行的一年以内同业存单纳入MPA同业负债占比指标进行考核。同业存单尚未正式纳入同业负债,影响已然显现。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数据显示,2011至2015年,银行理财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2016年全年银行理财产品增速有所下降,为23.63%。2017年,银行业理财产品增速进一步下降。截至2017年底,全国56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存续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29.54万亿元,较年初增加0.49万亿元,同比增长1.69%,全年增速同比下降21.94个百分点,月度同比增速曾连续8个月下降。在推动银行资管业务回归代客理财的监管导向下,理财资产配置以标准化资产为主,新发行理财产品以低风险等级为主。

  在诸多数据的变化中,银行同业理财规模与占比降福尤为明显。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金融同业类产品存续余额为3.25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11%。金融同业类产品存续余额较年初大幅减少3.40万亿元,降幅为51.13%;占比较年初下降11.88个百分点。

  中信建投分析师杨荣在研报中表示,2016年四季度以来,上市银行缩表进程加速,资产增长率明显下降。大行总资产无显著的下降,但资产增速放缓。股份制银行由于同业业务和非标业务占比更高,受监管影响更大,缩表意愿更为强烈。

  一般来说,银行缩表的主要方式包括减少应收账款类投资和同业资产,以上市银行缩表先驱中信银行为例,同业业务资产收缩是导致公司资产2017年一季度总资产负增长的主要原因、二季度资产负增长的次要原因,分别导致总资产下降3.76%和1.02%。

  行业降速的同时,银监会的监管持续加码。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1月,各级银监部门共披露的497张罚单合计罚款8.97亿元。其中,各银监局共披露罚单150张,罚款6.8亿元;各银监分局共披露罚单347张,罚款2.17亿元。

  严监管下金融降速

  从2009年的10万亿规模,到2016年规模破百万,伴随着2012年以来政策红利的释放,流动性充裕的温床里,金融行业或资管行业经历了野蛮生长。而当2017年监管以雷霆之势出击,不仅银行业开始缩表,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也变了模样。

  2018年1月末,基金业协会发布2017年12月资管产品备案月报。数据显示,12月底券商资管规模16.54万亿,较11月下降约4200亿元,较同年3月末下降2.23万亿。

  保险行业增速亦出现放缓。2017年,全行业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6581.01亿元,同比增长18.16%,同比下降9.34个百分点。而被监管按下暂停键的万能险占比万能险降至19.95%,同比下降16.9个百分点。

  同样在2018年1月,修订后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并将于 4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明确保险资金运用形式,规范保险资金运用决策机制和运用流程,以及并对风险管控机制做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对保险机构和相关责任人的“双罚”机制)外,保监会还强调“不得将受托资金转委托或为委托机构提供通道服务,加强去嵌套、去杠杆和去通道工作”,这也意味着险资与基金子公司的合作即将成为过去式。

  横琴人寿资产管理中心副总经理王立川曾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对于行业来说,去通道的要求可能影响比较大,尽管去通道是一直以来都在倡导的,但是落实到具体的监管制度上,这应该是第一次非常明确的提出来。

  而就在月初,保监会还发布了《关于保险资金设立股权投资计划有关事项的通知》,对保险资金早已习惯的“明股实债”按下暂停键。“保险资管机构正从‘狩猎时代’过渡到‘农耕时代’,当前监管部门密集颁布的监管制度,促使保险资管机构加速完成转型”,在城财富资产管理公司金融市场事业部总经理张里看来,随着资管新规的出台和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资管机构逐渐增加,以及优质资产数量的有限,保险资管机构必须放弃原来“靠天吃饭”、“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粗放发展模式,要在善于发掘具有潜力的优质资产,进行精耕细作,依靠底层资产产生现金流、产生收益,在不增加地方政府负债的基础上进行股权和债权的投资,支持各地实体经济发展。

  随着逐项监管政策的落地,似乎也预示着更为严厉的监管的到来。而张文所感慨的“无法抱团取暖”正是感知于此。

  2月6日,证监会官网公布了2018年1号市场进入决定书,曾被市场戏谑称为“最穷上市公司”的*ST华泽董事长王涛遭终身市场禁入。

  而在这之前,证监会已经在2018年对方正集团、方正证券等涉案的20余宗案件进行行政处罚。

  在全国人身险监管工作会议召开后,保监会表示2018年重点工作之一就是以肃清流毒为抓手,抓住问题本质,推进以案治本,坚持拨乱纠偏,重塑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而就在过去的2017年,保监会系统已经对720家次机构、1046人次人员进行了行政处罚。

  金融监管进入深水区

  国泰君安分析师覃汉曾在研报中表示,一行三会等监管机构针对资管行业、银行、公募、保险等发布一系列金融监管政策,标志着以金融自由化、影子银行、资管繁荣为特征的金融扩张周期迎来分水岭,一个金融繁荣时代落幕了,金融周期正进入下半场收缩的新时代。

  而让张文等一众资管从业者从排斥到畏惧再到适应的金融监管脉络也逐渐清晰。

  2017年11月8日,新华社发文称,日前,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并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金融委主任马凯在会上发表了讲话,这是金融委的第一次露面。但截至今日,官方尚未披露金融委成员的具体构成情况。

  2017年10月,大资管新规开始征求意见,在此过程中,来自大银行和券商资管高层似乎都有不同声音,其中博弈引发了市场诸多猜测。就在2月6号,突然有消息称,新规有望在两会前正式发布,但新老划断的过渡期有望延长半年至2019年底。

  东方证券潘捷团队在一篇名为《一文理解金融监管:从混沌到清晰》的研报中,将金融监管分为分业监管到协同监管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发生在2017 年上半年,三会各自加强对业内突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风险防控。在这个过程中,对市场影响最大的是银监会的“三三四”检查,制约银行间同业业务的同时,近两年大幅扩张的“同业存单-同业理财-委外”这一套利链条也受到较大冲击。

  第二阶段,在一个更高层次的监管框架下,进入“协同监管”阶段。例如,证监会正式发布了《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制约银行与公募基金的套利;银监会出台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制约银行表内与非银的合作;银监会出台《委托贷款管理规范通知》和《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制约通道业务。随后,央行出台《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简称:大资管新规)规范大资管业务,今年年初,央行又联合几大监管机构出台《关于规范债券市场参与者债券交易业务的通知》规范债券交易业务。“坚持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结合的监管理念,实现对各类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全面、统一覆盖”,在介绍规范资管业务所遵循的原则时,央行曾作出上述表示。

  一位保险资管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基本上看,近期政策主要有四个方面,一个是去通道化、第二个是去嵌套,第三是要求期限匹配,最后是遏制地方政府债务。而包括大资管新规在内的此轮金融监管的核心目的,是引导资金进入需要支持的产业和企业,配合实体经济供给侧改革和制造业升级。一方面限制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空转,防止监管套利(去通道、限制委外业务);另一方面,防止资金流向违反宏观调控政策的领域,二者是一脉相承的。

  可能的事实是,2018年,在中国金融监管的新脉络下,金融监管迈入了深水区。无论是银监会4号文,还是4月1日实施在即的险资管理办法,都是以往的监管思路标准化、政策化,监管的重点也在具体政策的落实上。“从促进实体经济而言,对金融进行去杠杆等系列严监管是有好处的,可以降低融资成本。但另一个方面,整体的金融被高度管制,路径都关掉以后没有打开其他的路径,有可能会导致实体经济还是得不到及时的输血”,王立川表示,“正因为此,严监管的同时,金融对外开放再度被提及,而经过规范的金融行业将呈现更为健康的竞争态势。”

  不过,业内资深人士也指出,严监管以来,一些新的风险值得关注:如,因银行“抽贷”引发可能的流动性枯竭;包括由于银企相互不信任导致回款周期加长,应收款抵押踏空等。

  可以预见,“穿透式监管、打破刚兑、消除多层嵌套和期限错配等措施, 其威力还将在2018年逐一显现。它们可能会对市场的资产配置产生一定影响,直接或间接抬升融资成本,或加剧对再融资较为依赖企业的偿付压力。”上述市场人士称,“需谨防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过程中间引发新的或叠加风险。政策出台不妨注意节奏性,避免政策共振。”

责任编辑:谢海平

缩表 金融监管 保险资管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