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行业动态 > 正文
 

汇金式手筋:借外储之势破金融实地之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9日 03:43 第一财经日报

  汇金式“手筋”:借外储之势破金融实地之围

  本报评论员周迪伦

  需要在一个更大的视野中观察汇金。

  在本轮波澜壮阔的金融体系市场化重塑中,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央汇金”)的出现及强势扩张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这和中国当下金融改革的现实逻辑有关。

  在中国加入WTO,金融业面临2006年底全面对外开放的情况下,正如央行行长周小川所言,我们面临着双重挑战:过去的病还没有治好,新的挑战已经来临。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不会给我们时间,不会等到我们把过去的病都治好再来参加新的比赛。

  正是基于对中国金融业“内忧外患”的深切认识,中国的金融改革开始在不事声张中实践一种全新的模式:存量、激进式改革。如果认为“激进”这个词容易引起误导,则不妨称之为“渐进式改革的攻坚策略”。而中央汇金的成立则是一个标志。

  这当然与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长期以来所遵循的增量、渐进的改革模式大不相同。此前,中国经济的渐进改革模式有效降低了中国经济转轨、发展的阻力和难度,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长绩效。

  但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改革的推进,这种增量、渐进式的改革模式经过20多年的实践,其边际收益在不断减少,客观上需要深化改革存量部分。

  另一方面,特别的原因在于,中国经济渐进改革、平缓转轨的成本在相当程度上沉淀为中国金融系统的不良资产。如果在中国已经加入WTO,面临金融业全面开放时间表倒逼的情况下,依然在中国金融系统的改革实践中推行增量、渐进式改革模式,改革的成本很可能将无处“沉淀”。况且,时间也不允许。

  所以,当下中国的金融系统改革只能采取存量、激进式的改革模式,快刀斩乱麻,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化解金融风险。

  并且,中国金融系统的存量、激进式改革思路已经有了充足的财源支持——高达7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巨额的外汇储备为中国金融系统的存量、激进式改革实践解除了后顾之忧,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在某种程度上,这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的中国金融系统,开始通过中央汇金公司这个“榫”和中国的庞大外汇储备捏合在一起,中国金融系统的改革无论是在方法论上还是在技术上都试图走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随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基本改革经验也被资本市场复制和借鉴,中央汇金开始强势介入证券业重整:截至2005年9月17日,在成立21个月后,汇金系已枝节横蔓蔚为壮观: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银河证券、申银万国、国泰君安、中金公司、

南方证券、华夏证券、华安证券、湘财证券等6家大型银行和8家券商尽归旗下。其中对后5家公司的股权介入由汇金全资子公司建银投资掌握。而且,有迹象显示,中国农业银行、国家
开发银行
及另外8~10家中型券商都将被陆续纳入汇金系版图,贴上汇金或建银标签。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金融系统正在加速汇金化。而所有这一切,其要旨只有一个:在保持金融稳定的前提下,快速推进中国金融系统的市场化改革。也就是说,从化解金融风险的角度看,中央汇金和建银投资都只是金融稳定工具。

  通过股权介入之后推进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一系列风险控制体系的建立,“中央汇金——建银投资”稳定轴心不仅提高了社会公众对风险金融机构的信任度,而且提高了所参股的金融机构的投资价值:在2003年下半年,国际权威评级机构还认为中国的四大国有银行无一达到投资级;但仅仅21个月之后的2005年9月8日,中国建设银行战略投资者已完成所购中央汇金持有的建行股份的交割事宜,汇金公司共收到39.66亿美元的购股款。

  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就从境外投资机构眼中的“垃圾”蜕变成了境外投资机构竞相入股的对象,这就是风险金融机构“汇金化”后看得见的最大好处。

  当然,中央汇金和建银投资的职责定位也一直都处在不断地调整当中。现在汇金系已经长成庞然大物,社会各界对它寄予厚望,但也存在不小的担忧。我们认为,汇金公司的规范、健康运作对中国金融业的前途意义重大。基于此,我们认为,增大中央汇金和建银投资的运作透明度已是当务之急。因为中央汇金和建银投资不仅需要接受来自社会公众和传媒的监督,而且需要获得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运作不透明则只能产生误解和猜测。比如,汇金的注册资本只有450亿美元,已经全部注入中、建两行,那么它用来参股交通银行的30亿人民币、注资银河证券、国泰君安、申银万国的巨额人民币从何而来?此外,注资工行的150亿美元、注资进出口银行的50亿美元在程序上又是如何实现?这些行为对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又有怎样的影响?

  同样,建银投资的运作也面临着相同的情形。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