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银行业务 > 正文
 

体制催生中资银行惰性 36家银行发力中间业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8日 10:13 《财经时报》

  行政管制的利率体系造成了中资商业银行开发中间业务的惰性,而低水平的无序竞争呼唤中国出台强有力的中间业务行业规范政策

  □本报记者 钟华

  中国银行业终于意识到应该分享中间业务这一盛宴。

  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目前看来显然太滞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2004年中间业务收入为389亿元人民币,收入占比仅为8%,这一数据远远低于发达国家银行40%的平均水平。

  2006年底,中国银行业将全面开放,中资银行必须赶紧增长自己的短板,否则,中间业务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一经进入,中资银行将兵败连城。

  巨大的压力迫使36家商业银行在近日集聚一堂,以谋建立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格局,共同推动中间业务的发展。

  一个重要迹象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这次聚会中,形成了加强中间业务收费和中间业务新产品上市协作的共识。今后,四大行将在此共识基础上建立高级别的沟通机制,协调彼此间中间业务的经营活动。这,或许是未来中资银行中间业务飞跃发展的契机。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对《财经时报》表示,银监会将从市场准入、产品准入和持续监管建立和完善中间业务法规体系,推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据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办法正在制订中,并有望近期出台。

  体制催生惰性

  中间业务又称表外业务或者收费业务,主要指能够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目前国内中间业务种类可分为支付结算、银行卡、代理和资产托管等9大类400多个品种。

  与外资银行相比,中资银行的中间业务经营范围过窄。

  现有中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主要局限于传统的结算、汇兑、代收代付以及信用卡、信用证、押汇等产品上,它们约占中间业务种类的60%。在利用商业银行信息、技术和人才等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和高层次服务方面,中资银行普遍比较欠缺;此外,咨询服务类、投资融资类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类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中间业务发展明显不足,覆盖面窄。

  造成这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现有的利率制度体系,使得银行缺乏开发中间业务的冲动。

  中国商业银行所处的现实环境是,受行政管制的存贷利差能够维持在300个(万分之一点)左右,即使刨除运营费用后,利润也有70~100个基点,这对商业银行来说,已经是一个巨大的盈利空间。

  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现有市场环境下的中资银行战略必须调整,他们需要改变中间业务的从属地位,将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作为并驾齐驱的长远发展战略。

  倡议有序竞争

  国际上的普遍情况是,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是40%,而中资银行的这一比例,在2004年是8%。

  中国银行业逐渐认识到发展中间业务是支撑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大自己在这一领域的掘金能力,很可能就是未来抢占市场领先地位的法宝。

  但目前,摆在中国银行业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几乎所有中资银行的中间业务产品同质化严重,这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恶性竞争。

  这迫使36家商业银行在聚会时,不约而同地倡议有序竞争。

  通过制订行业标准规范竞争或许是一条可行之路。《财经时报》了解到,中国银行业协会正在进行三大公约(《中国银行业自律公约》、《维权公约》、《中国银行业文明服务公约》)以及银行业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以规范和推进中间业务发展。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刘张君称,三大公约现已经三轮讨论,将于10月1日前后正式推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