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铁娘子和她的宝钢答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9日 03:35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陈姗姗发自上海

  驾驭一个中国经济改革的“样板企业”,对63岁的谢企华来说,自信而又娴熟。

  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第二天打下第一根桩的上海宝钢集团,正在这位“铁娘子”(“IronLady”)的领导下,在投产20周年庆典时,塑造中国钢铁企业的新未来。

  媒体对已进入花甲之年的谢企华评价几乎如出一辙,“衣着朴素,说话、行事略带男子气”。1966年谢企华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此后在陕西省一家钢厂度过了12年,改革开放后,谢企华回到家乡上海,加入了刚刚筹建的宝钢。1994年出任宝钢集团总经理,2003年出任宝钢集团董事长和总经理,并把这个处于竞争性领域的国有大型企业带入世界500强,成为中国钢铁业的标杆。

  “宝钢已经完成了全国人民满载期待的第一份答卷。”9月16日,谢企华在宝钢投产20周年纪念大会上说。

  除了一直在推动这家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进行大规模的产能扩张之外,谢企华作为钢铁业少有的女性领袖去年还登上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的“宝座”。“钢铁新政”

  然而,无论是对投产20年的宝钢,还是在钢铁业摸爬滚打了将近40年的谢企华,都面对着“钢铁新政”的考验。

  此前的两个月,中国第一部《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正式颁布,作为第二个国家级产业政策,它为仍然积贫积弱的中国钢铁产业指明了道路:重组、做大做强。

  政策的背后,其实是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几十年后的尴尬。建国初期,国内钢产量只有15.8万吨,经过长期不懈的发展后,最近9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2004年中国生产2.72亿吨粗钢,约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但令人遗憾的是,中国距离钢铁强国的梦想还有一段路要走。

  一项公认的标准是,要成为钢铁强国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没有竞争力;二是装备、技术、管理水平是否现代化。

  而这些对于中国的钢铁业来说困难重重。弊端首先体现在生产集中度过低,规模优势难以发挥。目前,中国最大的两家钢铁企业宝钢集团和鞍山钢铁集团合计的钢产量,只占全国产量的13.5%。而在欧洲,一家企业的钢产量就占到全欧的21%。

  钢铁企业参差不齐直接导致了技术水平低,耗能高,效率低;产品结构不合理又导致大量进口高端钢材,低价出口低端钢材,引起反倾销预警。

  “最新出台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找准了中国钢铁业的‘痼疾’,也开出了最好的药方。而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积累的问题面广量大,要实质性地迈出第一步,还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下大决心’。”谢企华说。

  谢企华更担心的是,中国钢铁业最大的潜在危险来自外部。历年来,中国钢铁企业都因无法摆脱进口

铁矿石的依赖而在铁矿石谈判中受制于人,被迫接受不合理价格。从去年开始,印度的并购大户LNM集团、韩国的浦项等国际大钢厂纷纷开始在中国寻觅市场和并购机会。

  去年,谢企华领导的宝钢已经代表全中国钢铁企业,挫败了全球最大矿业巨头必和必拓(BHP-Billiton)公司要求海运运费加价的要求。而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一轮铁矿石谈判,谢企华斩钉截铁地表示,宝钢要为中国钢铁企业夺取谈判的话语权。第二份答卷

  但显然这位年轻时想做土木工程师的中国商界精英并不满足于此。

  在宝钢投产20周年纪念大会上,谢企华为这家中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勾勒出了未来的战略,“这也是宝钢要完成的第二份答卷。”(相关评论见C1)

  按照谢企华为宝钢制定的规划,2010年宝钢综合竞争力进入世界前三名,“

十一五”后的10年,宝钢要成为世界钢铁业领导者。

  钢铁产业政策明规定,到2010年,要形成1至2家年产能3000万吨以上的钢铁集团和若干千万吨级的大型钢铁企业,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要达到50%以上;到2020年要达到70%以上。“大型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要发挥重要作用。”谢企华的这句话,已经透露出了一直苦练内功的宝钢即将开始并购行动的野心。而宝钢在湛江千万吨级钢厂项目的规划,早已在等待

国家发改委的审批。

  在海外,宝钢同Arcelor和新日铁成立了生产汽车用钢的合资企业;与日本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商以及德国钢铁巨头蒂森克虏伯成立合资企业;去年1月,宝钢联合阿赛洛与巴西CVRD签署了在巴西建设BV钢厂的前期合作框架协议,目前这个中国最大的海外直接投资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此前的一年,谢企华还对这个庞大的企业完成了一体化改革,进行了专业化的划分和重组。

  “现在钢铁企业已经不是大鱼吃小鱼了,而是快鱼吃慢鱼。”谢企华在总结宝钢的一系列面向未来的变革时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