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金路线金融改革的操盘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9日 03:35 第一财经日报 | |||||||||
自律、低调,但出招强势,正是这些“汇金路线”金融改革操盘手的共同性格底蕴,凝成了汇金的行事风格 本报记者李涛发自北京 多少有点出乎意料,掌控中国金融半壁江山的中央汇金公司总经理谢平,自驾的是一
自律、低调,但出招强势,正是这些“汇金路线”金融改革操盘手的共同性格底蕴凝成了汇金的行事风格。 1 谢平:背后之链 谢平来自央行金融稳定局,他是这个机构的第一任局长。 汪建熙曾表示,汇金一直以来都是按照国务院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挥行事,而这个办公室一直放在金融稳定局。 “中央汇金公司的机构设计和日常运行,从一开始就是金融稳定局来执行和操作的,实际权力也在金融稳定局,具体负责人就是谢平。”一位接近谢平的人士说。而金融稳定局的建议者是央行行长助理易纲。这位中国金融界有名的“少壮派海归”,筹建设立的央行金融稳定局的架构基本拷贝自英格兰银行金融稳定局,处室的名称甚至也基本一样。 原因是两家央行都有过类似的分拆。 英国1998年将央行和金融监管分立之后,金融监管职能从央行的剥离仍然是不充分甚至是几乎不可能的。从英国新的金融监管体制的实际运营情况看,一则英格兰银行仍扮演最后贷款人角色,必须为不具备创造流动性的金融服务局兜底;二则英格兰银行长期积累的金融监管数据和经验,是金融服务局所不可或缺的。 结果,根据《1998年英格兰银行法》和英格兰银行与财政部和金融服务局的备忘录,英格兰银行仍需负有维护整个金融系统稳定的职责。为此,英格兰银行内部新设了金融稳定委员会和金融市场稳定局。 金融专家钟伟就此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人们原先担忧央行因角色冲突而对金融监管难以中立,所以鼓吹分离;分离之后却发现,一旦央行、金融监管当局和财政部就金融风险和金融稳定应采取的措施产生分歧并争执不下时,谁来最终决策? 于是,一个汇集了各方利益的新平台汇金公司应运而生。它的存在为了适当地成为了金融稳定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一环。 2004年9月到2005年初,谢平身兼金融稳定局局长和中央汇金公司总经理两职。正是这策划者与执行者兼备的4个月为2005年系列动作打下了战略基础。 在谢平离开金融稳定局专职担任中央汇金总经理后,两家机构过去的一些职能交叉情况开始清晰:有关金融稳定的行政性措施由金融稳定局制定并执行,而市场化的操作措施则由中央汇金公司来具体运作。 从这时开始,汇金开始独特发挥“作用”。 2 汪建熙:强势斡旋 第一次波澜始于某行与汇金的一次争执。 2004年12月末,汇金公司收到某行在次日召开董事会的书面通知。这份通知附有一纸豁免协议,即与会的各位董事豁免公司在本次董事会召开三日以前发出书面通知的义务。 因为该次董事会五项议案中有一项实质性议案——某行2005年预算案,汇金需要时间准备,因此没有签署豁免协议,董事会以及股东大会被迫延期。 在2005年1月中旬召开的股东大会上,董事会遗留的股本回报率问题成为某行及汇金代表争议的焦点,汇金代表汪建熙坚持股本回报率应达到11%,某行方面给出不能达标的理由是北京要盖银行大楼、上海正在收回一座大厦以及信息化建设,汪建熙指出这些费用增加与股本回报率无关。最后,该行听取了汇金的意见。 当时汇金高层对中行董事会的评价更高一些,汪建熙认为这是因为借鉴了中银香港的经验。中银香港大部分管理层都是外聘,具体经营党委不插手。 建行则不然,汪建熙曾对记者讲过一个故事:汇金派去的董事抱怨说参加不了决策会议,汇金就去交涉,结果对方答应好好的,但仍难有效参与。 2005年3月16日张恩照辞职后,汇金董事长郭树清成为建行“一把手”,董事会成员首先体会到了“郭氏风格”。 3 郭树清:标本建行 到任的郭树清惊讶地发现,建设银行的董事会在监督业务时没有起到应有作用。 郭树清很快明确了董事会的地位。2005年3月25日,在选举其任董事长的建行董事会上,郭树清有备而来,拿出了加强董事会建设的五点建议,比如建立董事会专门办公室、根据高管尽职情况审议奖金发放方案、行内部门要定期向董事监事们提供能反映经营状况的统计资料和文件、董事监事可列席行内讨论经营决策的各类会议、建立董事会对高管人员的问责制等。 以前有规定,管理层应提前十天知会董事有关会议内容,但是这个知会期在现实中被缩减为一天。在这次董事会上,郭树清语重心长——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经营决策机构,我们要遵守《公司法》、《商业银行法》、《公司章程》等有关规定,董事会的召开要按相关规定提前通知各位董事,并在书面通知中列明议题,提供相关文件。 正如汪建熙对记者所说,郭树清逐渐理顺了建行党委与董事会在股改中发挥的作用。 郭树清曾说,根据《党章》和《公司法》,公司党委和董事会等公司的管理机构在分工上本不矛盾,党委会主要是发挥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支持保障作用,通过法定程序把党委会的主张变为董事会的决策。 4 救助券商三人行 伴随着中、建两行与战略投资者的入股协议完成,及汇金公司对银河证券、申银万国和国泰君安三家券商的注资落定,金融稳定传导链条中的另一主角建银投资亦强势出场,系列动作一气呵成: 2005年7月15日,建银投资将在三季度发行100亿元金融债的消息被披露;8月1日,建银投资正式收编南方证券;8月14日,中信证券与建银投资宣布将共同出资重组华夏证券;9月13日,中国证监会宣布批复了中国建银投资证券的筹建请示,同意该公司单独出资15亿元成立证券公司,“新南证”出炉。 而建银投资的党委书记正是郭树清。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建银投资要建立董事会和监事会,但这些机构现在还没有建立,目前也没有正式文件公布董事长一职人选。只是明确汇金公司副董事长汪建熙出任建银投资法定代表人,而汪建熙也已明确表示不是这家公司的董事长。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注资重组中、建两行时的三位汇金同事,再次因救助券商而走到了一起。 同样,这一切的背后,少不了央行金融稳定局的前期筹划,2005年7月4日,金融稳定局召开“证券公司重组通报会”,会上明确提出,券商的救助应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解决,并初步确定由汇金公司和建银投资对银河证券、华夏证券等9家证券公司注资。 无论是注资国有银行,还是救助问题券商,以汇金为核心的金融稳定传导链只有一个目的:在保证投资收益的前提下实现注资对象的“公司良治”,进而逐步退出。 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日前就向记者表示,在IPO完成后,汇金公司所持有的股份会减少到50%~60%的比例。他告诉记者,汇金股份降至50%,并不意味着它将减持50%股份,这会是一个组合安排,包括出售旧股、增发新股、配股等。 而关于汇金自身的治理结构,金融专家钟伟认为,类似淡马锡那样不公开财务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汇金在内部治理方面应该比淡马锡走得更远,汇金应有勇气披露其章程、人事构成、资产负债表等关键信息,以获得公众支持。 中国的金融改革正在急速进行,即使操盘手们有高超的职业素养,也还是并不足以完全保证会毫无闪失。从这个角度看,也许汇金模式已到了补“机制保障课”的时候。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