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中资银行需练内功外资抢滩中国市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6日 11:07 《财经界》

  显然,外资金融机构看到中国履行了入世时的承诺,并且也注意到中国加快了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步伐。以此为契机,很多外资金融机构也加快了深入中国的脚步。

  早在3年前,上海外资银行的触角已伸向江苏,大量优质客户正在转移,省内银行贷款因此骤减。南京爱立信通信有限公司离开交通银行等中资银行,向外资银行申请贷款的例子。随后当地媒体对此作了报道,进而形成所谓的“爱立信事件”。据称,其中涉及贷款金额
高达19.9亿元。

  “爱立信事件”的焦点集中在是否办理“无追索权应收账款转让业务”上。据交通银行介绍,南京爱立信公司曾与中资银行进行回购性应收账款债权转让业务。此种业务是爱立信公司以应收账款作为债权抵押向银行贷款,如果应收账款到期没有收回来,爱立信公司必须将此债权回购,损失由爱立信公司承担。为了转移风险,爱立信公司向中资银行申请办理无追索权应收账款转让业务,就是由银行买断其应收账款,全部承担买方的信用风险。如果通俗地解释,就好比银行用3000万元买断其他企业应该支付爱立信的5000万元货款的债权。假设还款期为若干年,到期银行收回2000万元,则赔掉1000万元;收回4000万元,则赚取1000万元。而最后的赔赚都已与爱立信无关,它只是提前得到变现。

  由于国内保险公司无法对银行买断的应收账款提供债权保险(国际惯例应由保险公司与银行共同分担此项业务的权利和风险),因而中资银行无法满足爱立信的要求。于是,爱立信公司就转投承诺提供买断性服务的外资银行。时至今日,爱立信事件已成普遍现象。

  统计显示,截至2004年10月末,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62家外资银行在我国设立了204家营业性机构和223家代表处,其中105家已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已有24家外资银行机构获准开办衍生产品业务。外资银行在发展自己的过程当中,已经可以向中国的市场投放100多个品种的产品和服务,这相当于我们原来国内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3倍以上。

  2004年10月、11月间法国东方汇理银行、德意志银行分别在北京成立分行;花旗集团则积极在中国构建混业经营的平台,银行、保险、投行业务一个都不能少,由花旗集团旗下的子公司旅行者保险公司和一家中资公司共同组建的花旗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将于2005年初正式成立;另一家外资银行汇丰银行积极在中国构建混业经营的平台的同时也表示:“在未来5年内,汇丰的所有业务都将进入中国。”

  外资银行的进入,当然引起了中资银行的高度警觉。中国工商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所长詹向阳告诉记者,他们一直在关注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动向。从2002年开始,他们一直在对外资银行进入后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詹向阳表示,他们通过研究后认为外资银行的优势主要有三点,

  第一,外资银行渡过了前些年的衰败期,也就是“脱媒化”之后,“凤凰涅”般重生,完成了从分业向混业经营的转变,竞争实力大为增强。而中资银行正处在衰败期,存款受到股市、基金等行业影响,混业经营在中国又受到法律的限制,中资银行仍然在寻找脱媒的方法。

  第二,外资银行的市场化程度更高,而中资银行特别是四大国有银行原来的行政色彩严重,市场化才刚刚开始,外资银行在资产证券化、银团贷款、中间业务方面以及产品营销、定价和规避银行风险等方面有优势,中资银行在这些业务领域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第三,中资银行70%~80%的收入来自利差收入,利率市场的波动对中资银行的影响很大,而外资银行的收入已经多元化了,对利差收入的依赖相对较小。

  詹向阳介绍,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首先选择的都是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这些城市都是中国金融资源丰厚的地区。在签订入世协定的时候,外资银行就已经圈定了这些地区。当这些外资银行在这些大城市占稳脚跟之后,就会想办法将中国优质的金融资源抢走。

  配合这种战略,外资银行在这些大城市设立分行和代表处的同时,还积极参股中资银行,目前外资银行已经参股10家中资银行,如交通银行、南京城市商业银行、上海浦发银行等,这些被参股的中资银行,基本上是城市商业银行。2004年5月,美国新桥投资集团成功收购了深圳发展银行17.89%的股权,深圳发展银行成为中国第一家由外资控股的城市商业银行,2004年年底,来自美国新桥投资方的蓝德彰开始出任深圳发展银行董事长。

  利用国内银行的壳资源,外资银行可以不必辛苦地去建设营业网点,就可以获得中国优质的城市金融资源,目前外资只占中国银行业的1.3%,而中小商业银行的份额占中国银行业份额的20%~30%,未来中小城市银行上市之后,外资银行可以通过在二级市场上购买中小城市银行的

股票来达到其迅速扩大在中国市场份额的目的。

  外币投融资、

理财等业务是外资银行的强项,人民币业务则是外资银行的劣势,然而近年来,外资银行利用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正在获得人民币资源,一旦作好了人民币资源的准备,外资银行在消费信贷业务、中间业务以及在金融服务等领域的优势也将发挥出来。

  更加注重合作

  尽管已经看到了中外资银行竞争的苗头,如人才竞争和针对高端客户的竞争已经展开,并对未来中外资银行的竞争形势感到担忧,但詹向阳同样也认为,合作比竞争更有效,中国的金融市场很大,国际金融市场更大,中外资银行之间还没有到贴身肉搏的境地,相互之间的合作空间远大于竞争。

  詹向阳介绍,由于国际国内业务、本外币业务之间的中外资银行的互补关系,中外资银行之间的合作可以出现“双赢”的局面,中国工商银行和外资银行建立了全面的业务合作关系,如和高盛合作,共同来处理中国工商银行的不良资产;中国工商银行帮助外资银行进行人民币结算业务和现金管理等业务。

  荷兰合作银行北京代表处副代表袁林告诉记者,目前荷兰合作银行北京代表处的工作更倾向于和中资金融机构合作,共同推广金融业务和针对中国客户的金融服务。中资银行的优势在于客户管理,而外资银行的优势则在于产品的设计定价和风险控制,中外资银行合作可以根据客户的投资收益要求,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汇丰银行中国区总部的一位管理人员介绍,外资银行对自身在中国开展各项业务的优势和劣势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因此在策略选择上也会更有针对性。与中资银行相比,外资银行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全球化的网络,可以提供全球化的服务。同时外资银行有着很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而目前中资银行普遍存在坏账严重的问题,各类制度还不十分健全。

  当然中资银行也有其自身的优势,如拥有完善的营业网点和服务网络,和一些大的本土客户已经建立起了长期合作的关系,甚至是战略伙伴关系等。

  这位工作人员认为,随着中资银行的改革,中资银行的竞争力将会增强。而外资银行在完成了在中国大城市的布点之后,在中国的发展将会变得比较谨慎。外资银行将会寻求在更多领域和中资银行展开合作,这种合作既包括产品合作,如联合开发新的金融产品,也包括业务合作,如共同为一些大客户开展融资业务等。而参股中资银行则已经成为中外资银行之间最亲密的接触。

  国内银行需炼内功

  “入世之初,我们其实并不慌张,还相信自己的优势,现在的紧迫感则更强。”一位国有商业银行人士说。

  面对外资银行近乎咄咄逼人的攻势,中资银行守土有责。应该说,在过去的几年里,中资银行一刻也没有放松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其中最可喜的成绩是,到2001年底,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首次出现双下降。余额比年初下降907亿元,比例比年初下降3.81个百分点。在加入世贸组织第一年,轻装上阵,意义重大。此外,自2002年1月10日起,在北京等5个城市推出了统一的带有“银联”标识的银行卡,并将在今年实现全国100个城市的跨行通用,最后成为广谱。未雨绸缪,对以整体实力,抵御外资银行在零售业务方面的竞争,做好了准备。同时,各商业银行在体制改革、内部管理以及业务拓展上,都进行了积极的努力。

  尽管如此,我国的银行业仍然存在隐忧,未可乐观。中国民生银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冯剑松说,目前中资银行的经营观念还很落后。一些中资银行仍然是手里有什么业务就机械地提供什么业务,不能按照客户的需求去积极地开发新项目。缺乏强硬的竞争产品,甚至有的老产品几十年一贯制,不想方设法创新应变。因此,当务之急是及早建立健全创新机制,同时,作为金融监管机构既要兼顾防范金融风险,又要有力地支持金融创新,以提高商业银行整体竞争实力。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宗良说,面对外资银行步步紧逼的态势,我们首先应该充分认清形势,迅速找到自身不足,了解对方的招数和竞争优势。同时,也不必惊慌失措,要保持坚定信心。不管“攻击”来自哪个角度,对于我国的商业银行来说,最重要的都是练好内功。这是以不变应万变的不二法门。练好内功在当前最根本的就是要进一步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商业银行经营体制,探索现代商业银行科学管理方法,不断掌握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努力提高银行综合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同时,在全社会建立起有效的信用体系,增强机构和个人的守信度,按照国际通行原则加大我国信息披露的透明度。通过外在的压力和内在的动力相结合,逐步建立起适应国际规则、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金融企业。  

  与发达国家的银行相比,中资银行的差距被认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差距,我国现在的很多银行还具有很强的行政色彩,与真正市场化的金融企业相比有很大差距;二是中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较低,不良资产率较高,并且产生新的不良贷款的速度过快;三是中资银行赢利能力差,利润主要来源于利差收入;四是中资银行的创新能力不够,即便体制更好的股份制银行创新能力仍然不足。

  以外资银行为参照,对中资银行进行大规模的改造成为大势所趋。2003年年底,国务院选择了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作为股份制改革试点,完成了450亿美元的注资工作,被认为是国有商业银行实质性改革的开始。而注资的主要目的是剥离这两家银行的不良资产,督促其进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造,最终达到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高银行的资本赢利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有报道显示,经过长达一年的运作,中行建行的股份制改革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两家银行已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造成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原有的行政级别都已经取消,并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了相对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已开始运作。两家银行的利润同比都有所上升,不良资产率则呈下降的趋势。标准普尔评级服务机构在日前发布的《2005年中国银行业展望》报告,也对中行和建行的改革给予了肯定。

  借鉴外资银行的管理经验和外资参股中资银行也是银行业改革的方式之一,国务院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明康在日前的一次讲话中就谈到,外资银行在经营几百亿美元的同时,由于公司结构上的优越性,内控制度和风险制度的先进性,使他们取得了很优良的业绩,不良资产率低,展示了公司治理和银行管理的良好经验。

  刘明康介绍,外资银行参股的中资银行其公司治理结构都得到了巩固和加强,比如在参股的银行内部建立了很好的问责制度,使董事会能代表股东大会对高管人员进行问责,使得董事会更具有独立性。而这些股份制银行公司治理机制和内控机制的变化,是外资银行给参股的中资银行带来的。

  不仅仅限于治理结构的改革,很多银行对于经营模式的改革也在探索和实践之中,事实上,国家限制银行混业经营的政策已经有所松动。中国工商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所长詹向阳介绍,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建行成立了中金公司,中国银行成立了中银国际公司,工行在香港成立了工商东亚公司,这些都是国有商业银行办的投资银行。入世前后,人民银行又公布了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暂行规定,使商业银行可以在中间业务框架内从事多种非银行金融业务,证监会已经允许商业银行成立基金公司等等。都表明国家对商业银行经营非银行金融业务的限制有所松动。只是商业银行在非银行金融业务的经营上还受到一定的约束,只能以商业银行控股公司的形式来经营。

  詹向阳介绍,《商业银行法》的修改也为今后一定程度的“混业经营”预留了空间。预计今后5年,分业经营和监管的法律框架不会改变,但在实际操作中,商业银行通过个案申请的方式将会获得较大的非银行金融业务的经营空间。而法律的修改要等到混业经营的实践和经验发展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会进行。

  外资银行在实现混业经营之后,中间业务成为其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看到这一点之后,中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在拓展中间业务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创新,例如民生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和招商银行都推出了自己的个人

理财产品。招商银行于日前推出的个人理财产品“财富账户”,也就是存款介入基金,在个人进行储蓄的同时完成对存款的管理和增值服务。招行行长马蔚华表示,希望通过财富账户,招行可以更多地吸收个人存款和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在审视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之后的竞争环境和自身的优劣势之后,一些中资银行对于自身的经营策略也做出了调整,招商银行日前就表示要做“中国最好的零售银行”,将企业定位于提供个人理财服务的专业银行。

  作为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的改革备受关注,詹向阳介绍,目前工商银行正在做股份制改造的准备,希望剥离不良资产然后上市,工行正在积极争取国家注资。中国银监会和财务部都已多次表示要为工商银行注资,以支持工行的全面改革,只是注资的时间和方式还没有确定。

  詹向阳介绍,中国工商银行正面临着最深刻、最彻底的变革,未来5年,工商银行将进行的不仅仅是体制上的变革,不仅仅是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还面临着经营结构和资产结构的转型,目前工商银行的资产结构以信贷资产为主体,信贷资产占总资产的70%,未来5~10年内工行的目标是要将非信贷资产提高到50%,和信贷资产平分秋色。也就是收益结构要发生变化,现在利差收入占工行总收入的50%,未来5~10年,工行要大范围的提高资产交易、基金交易和中间业务等方面的收入,这方面的收入要占工行总收入的50%,完成经营结构的转型。

  国家给建行和中行规定的改革目标是经过股份制改造上市之后,银行资产在世界排名要达到中等水平,也就是排在世界40~50名之间;工商银行给自己制定的目标则是要在未来5~10年,要排到世界银行业的前十名。

  詹向阳表示,工行要想保住本土的优势,同时跻身国际大银行的行列,必须完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必须由原来的追求最大转变为追求效益最好和创新最多,这无疑是比股份制改造、比上市更为艰巨的任务。

  责编 南焱 nanyan8002yahoo.com.cn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