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讨论一:金融机构改革新征程

圆桌讨论一:金融机构改革新征程
2018年08月23日 19:45 新浪财经

  相关报道

  曾刚:农村金融机构不良多不见得是新增风险上升

  连平:国有银行学政府的运作方式不适应市场发展需要

  连平: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金融机构的严峻任务

  连平:从全球来看我国杠杆状况属于中等偏高水平

  连平:不良资产行业是非常值得加以推动的金融子行业

  宋跃升:新的开放举措让所有外资行都非常欢欣鼓舞

  宋跃升:当前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风控提出更高要求

  王彤:银行业处置不良资产应该首选批量处置的方式

  杭州银行副行长敖一帆:风险管理是银行业永恒的主题

  蒋万进:4点说清为什么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新浪财经讯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8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于8月23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未来银行之路:固本与攻坚”。

  在“金融机构改革新征程”圆桌讨论中,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刚担任主持人,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行长宋跃升、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王彤、杭州银行副行长敖一帆、中国金融出版社总编辑蒋万进出席圆桌并展开了精彩的讨论。

  以下为圆桌讨论文字实录:

  曾刚:各位下午好!很高兴主持下午第一个圆桌论坛,我是来自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曾刚。接下来讨论的劝解是关于金融机构改革与转型发展的。

  首先介绍一下参与本环节的嘉宾:

  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行长 宋跃升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连平

  中国金融出版社总编辑 蒋万进

  杭州银行副行长 敖一帆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 王彤

  有请几位嘉宾上台。

  首先感谢各位嘉宾,因为本环节讨论题目是金融机构改革的新征程,大家知道过去一年多时间金融业环境、银行业监管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内外部环境都在变化,有很多新的内容,涉及到改革开放、银行自身转型。所以我们今天利用有限时间和大家做简单交流和分享。

  第一个问题是想请大家谈谈各自看法,我们都知道去年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未来金融改革大方向,机构改革也在其中,提出金融业很多任务,很多具体的内容,目前在有条不紊实施。第一个问题是各位的感受,过去一年多时间以来怎么看金融行业内外部的变化,那么对金融机构改革、金融改革下一步方向。

  连平:谢谢主持人!对于当前的整个形势的看法和整个行业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的变化,我想确实是“变”这个字特征还是比较清晰的。因为中央的政治局会议在7月31号发布的公报内容来看,对整个目前运行态势有一个非常精炼的判断,就是稳中有变。这个“变”从2017到今年变化比较明显。可以说在2017年的上半年整个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还是偏紧方向进行调整,但是在2018年初已经开始有所变化了。直到政治局会议有关的政策基调就更加明朗了。那么从这个一年多来情况来看我们原本确定的一些非常重要任务,比如去杠杆,2018年以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至少是在稳杠杆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一系列的数据可以来证明。我上周《金融时报》对我有专访,我举了很多相关数据。稳杠杆当中非常重要的是结构性的问题,就是说国有企业的杠杆,还有地方政府的杠杆,在最近这一年多来调整当中,相关数据显现出这方面的情况是稳下来的。

  总的来说我们认为中国目前杠杆,社科院这两年有很多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我们一直在参考,一直也在用。我们觉得总体来看,所反应出来中国杠杆状况,还并不是说高的十分离谱,是中等偏高的水平。这是全球来看。

  那么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经过这样的比较可以看得出我们杠杆水平是中间水平偏高。但是在目前情况下,能够把杠杆稳住,在经济有不小下行压力情况下,尤其是外部的环境发生非常大的变化的情况下、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的情况下杠杆稳住,在这种基调下对其他的一系列的相关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一系列的举措,我觉得这是当前确实是政策比较合理的一面。

  所以我觉得接下来有关这方面政策会继续朝这方面走。目前金融机构可能当前比较严峻的一个任务,就是在流动性央行政策经过调整以后已经达到合理充裕状态下金融机构怎么样更好的把流动性能够疏导到、引导到实体经济当中去,这就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务院一直在倡导的。要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所以这个任务是非常清楚的落在金融机构的身上。金融机构怎么样能够把流动性引导到实体经济当中去。

  我觉得在这里特别要注意一点就是不能把所有任务都压在银行业。银行业应该说最近这些年来,虽然社会融资规模除了银行信贷以外发生很大的变化,信贷增长很快,去年以来非信贷融资增速迅速放缓,增量明显减少。在这种情况下信贷速度适当有所加快,我认为是有必要的。

  我们在之前曾经提这方面建议,我们认为从12%到13%适当有所提高,到13%或者多一点水平对实体经济有好处。我们必须看到客观上有一系列的非信贷的融资方式,即使下半年采取一些措施可能恢复到正增长状况也比较困难,这种情况下信贷如果不保持高速增长,实体经济就会感到非常紧。应该注意信贷增速保持相对合理水平,不宜短期内出现信贷增速偏高状况。

  目前来看7月份已经达到了13%多一点,我觉得这个之后还是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管理。避免在短期内出现信贷增速偏高的状况。目前从各个方面来看,非信贷的融资这块我觉得还是需要采取许多有针对性的政策,让融资的门能够打开,堵了后门但是正门还是要打开,要鼓励支持合理的非信贷的融资。还是应该保持一个比较正常的增长。

  因为我们说从目前的中国融资结构来看,信贷当然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占比重比较高,但是非信贷的社会融资规模的这些融资方式,其实也是整个融资中间极其重要一块,如果说这一块在未来不能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那么整个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融资的可得性角度去看,然后再进一步从利率角度去看,都有可能对实体经济还是会有一定压力,所以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在非信贷的融资的政策方面,包括一系列的管理方面,能够更好的加以激励和推动。

  曾刚:谢谢连首席,非常全面介绍了过去一段时间整个外部环境变化,并提出很多好的建议,连首席讲的很多观点我非常认同,尤其现在实体经济,六个稳,很多事是货币金融层面可以解决的,有些可能不完全是金融层面的问题,金融机构要做很多事情,需要很多其他方面的政策跟进。待会儿几位银行家在实践当中有更多感受,会给大家分享。

  接下来有请宋行长谈一谈。

  宋跃升:谢谢主持人,刚才连首席从比较宏观角度做了过去一年国家经济政策、金融环境分析,我们作为一家外资银行代表,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多讲一些微观层面我自己过去一年当中看到的变化。

  过去一年当中变化当中我们感触比较深的就是整个的去杠杆和严监管的过程对日常的银行业务的开展和对银行客户最终终端客户影响在过去一年当中非常大、非常深。

  从影子银行管理、所表表外回到表内的影响对外资银行不是太大,因为外资银行有比较强的合规文化,讲究刚性合规,过去一段时间的影子银行业务,外资银行参与非常少,这点来说整个的外资银行通过恒生中国,相当于从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角度来说一以贯之执行到现在的。

  过去一年当中有两点感受非常强烈的,一个是资金链在2017年开始银行间流动性的收缩,随着货币政策的稳中偏紧可以感受到银行拆借资金价格不断攀升,最高2017年年底,三个月价格4.8左右,这个对后面影响在于银行一般在放贷过程当中有一些短期的资产,同时也有一些长期资产。很多长期的资产,包括按揭贷款、项目融资都有比较长期的期限,它的价格固定不变。但是它同时又是短期资金去做资金成本的周转,每隔三个月、六个月做重新定价。随着价格上升我们行业里说的极差风险,银行间利率、市场利率、政策利率和客户定价的差值让银行感受有一些对我们业务的影响,随着长期资产从第一天固定了价格,但是短期资金、银行间资金成本攀升情况下对银行的信贷的扩张、信贷政策的实施有这样的影响在里面。

  最直接的影响是什么呢?是过去一年看到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通过银行、通过其他资本市场都可以看出来。今天为止看到债券发行市场超过400家企业取消了最后发行,债券违约情况攀升。在比较偏紧货币政策过程当中确实把以前隐藏信贷风险逐步曝露出来,这个过程当中对银行对信贷风险把控提出比较高的要求。

  这是第一个影响。

  第二个影响,刚才连首席讲过,去杠杆是结构性去杠杆,主要的还是对一些民营企业,或者一些目前杠杆率比较低行业我们还是要进一步增加对它的信贷支持,那么外资银行整个客户群体当中,其实国有企业占比比较小,更多是跨国公司、民营企业。但是在过去一年当中,对这些民营企业、跨国公司信贷支持当中受限于很大一个因素就是存款资金来源问题。

  因为这个和一些大的行业去杠杆表外回表内息息相关。整个表外存在就是可能会规避掉存款准备金,流动性拨备、资本金占用举措。当从表外回表内过程当中必然带来很多紧缩。导致现在每家银行对存款的竞争非常激烈,我们看到整个2017年银行间资金成本价格上升以后,银行去拿存款价格一路高涨。但是到今年看到货币政策微调以后银行间资金价格有比较快的下降以后,今年年初4.8,最低到2.8,但是存款争夺战当中这么快没有下降太多。为什么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的问题,因为不仅仅货币政策定价的问题,还有后面监管、以及去杠杆的举措,都对整个货币政策引导到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方面都产生影响。

  整体来看存款获得性变得比较困难情况下,再去支持信贷支持,给一些希望支持的民营企业、外资机构当中有一些困难。

  曾刚:谢谢!这里有一个有意思的话题,按照您的讲法去年以来货币政策资金紧,监管的拆借影子银行回表也是紧,正常应该有一个对冲,监管收紧流动性应该宽裕,强调规范过程当中更加顺畅,未来下半年会不会进入更为合理搭配过程当中,这样对实体更好一些。之前也有人讨论这个问题,回头我们再仔细探讨,接下来请王总,来自资产管理公司的代表,您机构和银行不同,但是有非常高相关性。

  王彤:今天参加论坛的各界朋友大家好!像刚才主持人讲的,我们资产公司和银行,实际上是一个伴生的关系,大家知道我们资产公司诞生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为了很好的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我们国家金融安全问题,在1999年成立了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银行体系内大量的不良贷款的问题,所以说从1999年到现在,我们伴随着中国银行业壮大成长,伴随着风险的化解,银行业健康成长了,资产公司应该说现在壮大了,而且我们的队伍已经不是四大了,现在各地政府都有两家左右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同时银行现在也成立了债转股投资公司。这个队伍越来越壮大了。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银行业改革发展离不开金融资产公司。金融资产公司改革发展也离不开银行业,所以确实是个伴生关系。

  从资产公司视角来看当前形势,我们感觉到现在商业银行体系内的不良资产,应该说这个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从银保监会发布数字看二季度我们国家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达到了1.96万亿。比一季度上升了将近1800多亿,那么不良率已经到了1.86%,比一季度上升了0.12%。这里边主要是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现在开始曝露。导致二季度不良绝对额数字和不良率都有所上升。

  伴随着以“三去一降一补”为特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伴随着我们国家严监管态势持续,包括现在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我认为我们国家银行体系内的不良贷款问题,应该引起业界的高度重视。我们感觉到从个人来说,想说个观点,第一个是在新一轮的银行改革发展的过程当中,不良资产问题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坎,必须要解决。

  第二个观点解决不良资产问题,应该说只有加大处置力度加快处置资产。因为大家都了解,金融风险一个根本的规律是早识别、早发现、早预警、早化解、早处置。这个问题越拖只能说问题越严重,我认为我们国家银行体系不良贷款问题应该抓紧解决。

  那么第三个观点在目前银行解决自身不良资产的所有方式里批量转让应该说是首选方式。那么批量转让方式有三个特点,1、效率高,只要批量转让出去,那么银行资产实现了出表,银行它应该说就把不良资产毒瘤切掉了,它就恢复了正常的信贷功能。不良资产到了资产公司体系内,它由于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处置机制,专业化的运作,那么使这部分资产价值应该得到很大的提升。

  2、批量处置第二个好处就是价格合理。我们国家现在不良资产市场非常发达,刚才讲了参与主体非常多,它已经是一个产业了,有明显的上下游产业链、有很多市场,可以说价格是比较充分竞争的。所以银行在这个时候集中向市场推不良资产包,应该说能够获得比较合理的价格。

  3、把不良资产从银行体系剥离出去有利于防范道德风险、有利于防范对社会信用的破坏。

  基于此三个理由,我建议从银行业角度来说,在加快处置不良资产过程当中,应该首选批量处置的方式。

  谢谢。

  曾刚: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上一轮发挥了重大作用,也是机制创新,未来改革可能还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王总刚刚有一个观点,我发表一下评论,刚才讲到二季度银行业不良率上升,这里农村金融机构不良多一些,但是这个我觉得不见得是新增风险上升,更多是存量风险,因为原来分类不准确,大量不良是被掩盖了,没有在真实数据反应出来,最近监管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曝露真实度提升,把原来一些一下反应出来了,所以看到很多银行从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十几了。这是存量风险。目前上市银行,杭州银行不良在下降的,所以总体银行表现还是可以的。

  连平:我补充两句,刚才讲到二季度不良率的变化,其中监管的认定标准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他把逾期90天以上资产认定不良,原来认定关注类贷款,现在剥离出来放到不良当中。这个同时关注类的贷款的比例下降了。下降了0.14%。但是不良上升了0.12%,这一大块资产挪了一个地方。总体来看还比较平稳,但是确实是这个中间我们要关注它所隐藏的一系列风险。所以我非常赞同刚才王总讲的一个观点,不良资产行业我们如何能够更好的把它推动起来,因为现在不良资产每年处置规模已经相当大了,好几万亿,这样的一种情况下,也可以说金融类的一个子行业,和很多金融机构有关系,包括银行本身资产管理公司、还有很多中介机构,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加以推动和发展的子行业。

  所以我呼吁我们监管部门应该在推动行业的组织、包括协会这些很好的把这个不良资产行业能够做起来,对于缓解银行业的不良资产使得其中还有很多可以发挥出来的作用,把资产价值挖掘出来,同时减少银行业压力。

  这是未来行业从金融业大方向来看是需要很好加以推进的一项工作。

  曾刚:谢谢补充,接下来请敖一帆行长感受一下,宋行长受监管因素相对少,但是城市商业银行都是资管发展重要内容,过去一段时间因为变化,但是上市银行表现非常不错。所以您炭疽谈体会。这样环境当中你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敖一帆:谢谢主任!刚才几位从他们角度谈了对当前形势看法,金融改革认识。我谈一点个人不成熟看法,时间跨度拉得再长一点,看到2008年4万亿注入。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大量的钱还是流入房地产,在这个背景下中央明确提出房住不炒,而且明确提出金融必须回归本源,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而且要求金融去杠杆。2017年紧紧的围绕这个任务开展。我们看有几组数据,行业里看到,商业银行对商业银行债券31.6万亿下行到27.38万亿,商业银行从28.6万亿降到26.8万亿,体现出更加支持实体经济,今天上午提出未来银行之路。今天几个董事长都在说,固本以攻坚,支持回归实体经济,围绕这个开展。

  杭州银行净利息收入增长26%多,净利润增长19%多,取得比较好的增长。不良率由年初1.59%下降到1.56%,所以说虽然是这样一个情况,但是我们也是紧紧的跟随中央要求、监管要求积极推动。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好体现到支持实体经济宗旨。

  曾刚:杭州银行支持小微金融有很多独到之处,接下来有请蒋总编,您怎么  看待过去的环境变化。

  蒋万进:谢谢!我是金融出版社的,是央行下的一个文化企业,我们是搞文化、搞出版的。在这个方面我想谈谈自己看法和想法,不一定成熟。我觉得最近这十年,尤其今年是我们党十九大以后的第一年,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这一年国家还是高度重视金融发展、改革开放、支持实体经济,这方面有很好、很高度的概括,“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液”,我觉得这是对金融定位、发展、作用的高度概括。这些年金融支持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一般分为直接金融、间接金融,我来参加研讨会之前找了一点数字,把央行融资格局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这么多年国家还是支持直接融资发展,但是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间接融资,以银行为代表的融资方式、融资格局占有绝对地位。

  有几个数据向大家报告2012年末间接融资占比88.4%,意味着直接融资占11.6%,2017年末直接融资占比符合党和国家要求,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14.1%,间接融资的比重85.9%,这说明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处置体系在支持国家经济发展当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另外这些年大家如果简单的回忆一下不管从事金融工作、不从事金融工作,金融为大家的服务、为经济发展、为改革开放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说这些年根据党和国家统一部署和安排,我们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方面推进,都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非常非常明显的成绩。比如绿色金融,兴业银行做了大量工作,普惠金融方面许多地方进入试点,解决边远地区、落后地区缺乏金融机构的问题。这是国家大力支持下,所以这种情况下金融在支持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实体经济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我谈一下我对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解决小微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一些看法。大家都知道小微企业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当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解决了大量就业,另外一方面它创造了很多税收,再一方面也创造了很多增加值。尤其在解决就业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的的确确在现实社会当中也面临这种情况,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情况,这方面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有相应的组织机构想解决这个问题,另外在非常非常多的重要会议上,也有这样那样的一些决策、一些安排、一些部署想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我觉得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一个世界性普遍面临的难题。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小微企业第一规模比较小、第二缺乏比较完备、大家比较认可的质押品,第三信用记录不是特别完善,第四生命周期不是很长,有相当多小微企业在很短生命周期就消失了。这也是一个市场竞争必然出现的结果,优胜劣汰。否则就变成僵尸企业,确实不好。

  这种情况下整个国家、金融机构在组织体系建立、完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来缓解,我强调用“缓解”,我觉得用“解决”不是特别现实和可能,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在这个大的基础和背景下,要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有以下这些方面还需要政府、社会、金融机构、银行为主的,我刚才说过我们国家这么多年直接融资比重为准的格局没有变化,一个八成多、一个不到两成,局面一直维持,但是跟20年、30年前比好多了,当时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更不发达,占比更少,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的格局占的比重更大,这种情况下第一建立完全有效的社会信用体系,让这些失信的、不讲诚信的人无法生存和发展。

  毕竟这几年还有一些很好的措施,比如说对法院执行判决不力、不执行判决的人在他们坐飞机、坐高铁、参加商务活动给予完全禁止,很有针对性。在这种大背景下有人把自己的相关资产拿出来给予执行。

  第二政府在税收政策方面给予比较有力的支持和扶持。否则的话因为我刚才说过小微企业面临着很多的不利因素,一些短处,商业性的金融机构、银行给他融资支持风险比较大。

  第三,政府牵头的担保基金还是要尽快建立、尽快出台。国家对这个事情高度重视。要尽快出台、尽快建立,尽快的完善,弥补小微企业在信用体系方面不太健全的弊端。

  第四,金融机构要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因为他在国民经济发展当中所处地位和作用非常非常大。

  最后我想凭借中国人民的聪明和才智,依靠政府、金融机构、我们能缓解这个问题,在国际上闯出一条有借鉴意义的经验。谢谢。

  曾刚:谢谢,第一个融资结构问题在中国是个谜,我们多少年要发展,今年社会融资比例当中银行占比90%以上,其他渠道极具恩萎缩。总体来看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所以真的要重新思考一下合理的融资结构到底什么样的,是不是一定要发展成欧美一样的体系。这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第一轮给大家面上的问题做简单交流以后进入具体问题,因为各自来自不同背景,我第二个问题涉及的内容各不相同,但是考虑到金融机构改革,因为我们连首席非常有代表性,来自国有银行,第一轮改革和国有银行相关,现在起动第二轮改革了,交行2015年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最近进行大量机构调整,反应出国有金融机构发展到新的阶段以后的诉求,这是所有国有金融机构都面临普遍问题,财政部最近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指导意见出台,意味着未来可能国有金融机构上还有很多改革要展开。请连首席结合国有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未来监管规范等等。下一步改革方向和主要内容有没有什么看法。

  连平:我就说说银行内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几点观察,可以说2003年到2007年国有银行主要是解决了它的法人治理结构问题,股权结构的问题。到目前为止走了一些路,但是其实股权结构问题上,并没有太大的突破。现在一直在倡导希望能够朝更多的混合方向发展,国有的、民营的、集体的、个人得、外资的,各个方面的不同类型的股份,现在看来只有少数银行,比如说交通银行,它的第二大股东是汇丰控股,是外资,还有个人得、还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包括国家股份等等,相对来说比较多元。其他的国有银行目前总的来说在上一轮外资介入之后,2007到2009年危机过程当中基本上已经退出。

  未来股权结构多元化应该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当然这个问题不能强求,需要在未来通过体制机制的变革,不断的寻找机会,来把这些方面能够使得股权结构多样化得到很好的推动。因为多元化不是最终目标,但是通过多元化可以使得国有银行的公司治理的机制能够更加朝市场化方向发展。

  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从当前的国有银行来看改革的推进有一个话题也是绕不过去的。在银行内部推进相关事业部制改革,最近十年有不少银行在这方面做了不少探索,包括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在银行内部构建八个大的事业部,包括行业、包括产品,这些都是很不错的探索。目前来看越来越多发展方向是朝着某些产品或者某项业务。比如最近关于资产管理公司,其实也就是一个类似事业部制,但是可以走得更推进一步,就是成立子公司,但是对于银行内部来说,对于资产管理类型业务成立子公司还是有许多担忧的,因为这些业务和零售业务、公司业务之间关系非常密切,要切得非常清楚难度非常大,这也是部分银行迟迟没有成立这样子公司。我想有的债权股等投资公司成立非常快。这些方面还是有一些顾虑,需要很好的进行探索,这种模式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需要探索,但是并不妨碍在银行内部探索带有一些子公司性质的事业部制改革,无非是通过改革想把内部的相关的业务条线资源,很好的整合起来,让资源条线能够通过这样的一种事业部的体制机制来激发活力,更多的贴近市场,更好的为客户来创造价值。同时也能够在过程当中使得体制机制的灵活性进一步增强。

  比如说用人、薪酬等等方面都有很好的自主权,有很大的灵活性、灵活度。这样对于推进这项业务能够更好的贴近市场发展,是一个不错的机制。现在不少银行在这方面都在推进,有的研究信用卡,像交通银行信用卡长期以来就是一个差不多类似于子公司的,但是事实上是一个事业部类型管理的团队,而且有很多人。但是这个体制长期运行下来说明还是不错的管理方式。

  这是未来内部体制机制改革一个重要方向,现在有不少银行或多或少朝这个方向推进。除了这个之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在银行,尤其那些大中型银行内部,如何推进内部运行机制市场化和商业化,而不是像我们现在有不少国有银行,可能还是像一个大机关,有很大程度上有很多运作的方式是学政府的,这个显然在未来是不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

  作为银行内部如何推进市场化、商业化的机制,使得内部更多的朝着盈利目标和风险控制的目标来更好的加以运作,我觉得这个是将来也是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一方面。

  曾刚:谢谢!非常详细分享了股权结构到内部治理再到激励机制系统规划了国有银行未来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主要方向,当然每一个方面都是很大的问题,都值得我们很细致研究,推进需要很长时间。

  宋行长这边,体制机制改革是比较遥远的事情了,你是外资银行天然带着商业细胞在,但是也有特殊情况,中国现在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过去半年外资是非常关注的方向,习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很快有金融开放的步骤出来了,几个原则,最近银保监会、证监会都在修改原来的规章,放松了对外资机构投资比例限制,以及业务范围,准入前国民待遇开始逐步实现,这个对于外资银行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机会、空间。

  当然您作为资深从业者,在市场当中耕耘这么长时间,过去一段时间、未来开放政策对于外资银行影响是怎么样的,如何看待恒生银行?恒生是非常优秀的银行,未来发展方向和潜力。

  宋跃升: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存在,其实最早的像汇丰银行、他们几乎没有离开过中国,已经150年、160年的时间。另外改革开放以后陆续走尽力的。恒生大家知道恒生是香港最大的本土银行,在零售、工商业务当中在香港口碑非常好,香港成年人当中每两人就有一个是恒生银行的客户。恒生中国1985年在深圳建立了第一个代表处,最早进入中国外资银行之一,之后成为中国子行,响应当地监管政策银行,也是最早注册外资银行的子行。

  看一看这种结构,或者我们的一些网点分布,跟外资银行很相似。也就是说外资银行当中它的最大优势、业务拓展点就是境内境外跨境。恒生中国包括其他外资银行利用两边跨境优势及时开展我们业务、做我们产品,包括改革开放早期,外资银行外资企业进入中国,服务于这些外资企业中国机构,过去这么多年下来随着中国国有企业走出去,外资银行帮助中国企业在境外做投资、融资、资金管理各个方面都有很多产品设计,这个契合点是外资银行和中国企业比较独到的地方。

  另外一方面外资银行在中国当地注册十年、十一年以来,整个市场占比份额下降。2007年当地政策外资银行整体市场份额2.1%,2017年所有外资市场1.3%左右,是在下降。这当中有很多原因,包括我们自己、包括很多外资银行同仁都在不断自我反省原因是什么,原因有很多,包括自己母行当中风险事件,受到金融危机冲击。包括中国进进出出当中投资长期承诺性不足,等等各个方面原因。

  但是可以看到只要外资银行中国有长期承诺,不断做投资、不断跟客户在一起,它的发展可以很好,特别是最近几年金融市场开步伐加快,随着人民币国际化不断推进,中国企业慢慢走出去,更多金融机构投资中国股票、债券、其他市场,外资银行有自己非常可以表现的舞台。

  说到我们最近新的举措关于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开放,对外资的一些限制的去除,我觉得其实对所有外资银行都是非常欢欣鼓舞的。

  恒生在外资银行当最早一批设立合资券商、外资控股合资经营管理公司,我们在中国不断想在除了商业银行之外其他的金融领域不断做参与。我们也希望随着这一拨政策的放松,我们可以在中国金融市场参与更加深一步、更多一步。

  同时我们要做大做强现在商业银行的平台,因为很多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有几家非常不错、非常优秀。但是也有其他的,相对来说乏善可陈。怎么样利用我们优势把业务做大做强,这当中可能需要有一个比较本土化的团队,需要有对当地市场、客户非常深的了解,非常强的政策策略执行能力之外,我们希望能够看到在政策方面,我们可能希望更多的一些和国际比较接轨的监管政策出台,产品管理政策的出台,包括管理指标等等政策出台,可能更希望看到把现在一些正面清单的一些管理模式可以转变为负面清单。这个在自贸区,包括一些新的可能金融试点地方陆陆续续有一些放松,我们希望随着中国的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包括大湾区政策推出,在负面清单和金融市场某一个要素、产品、行政管理方面的整个放松,可能也逐步逐步放开,外资银行在中国可能会有更好的舞台。谢谢。

  曾刚:您提到一些方向,比如负面清单管理,都有讲到,也是未来重要方向。

  再追问您一个小问题,恒生银行是香港最好的零售银行,非常优秀十几年前拜访过恒生银行总部,当时中国那时候没有零售银行,您怎么看?您到中国来,感受中国这种发展,零售银行这种发展趋势,未来会是什么情况?因为中国银行业过去长时间以对公为主,现在多半银行业务收入还是对公占主导,少数银行零售占主导,您可能经历了香港发展过程,未来空间会不会是大的方向?现在也有人讨论了,我们杠杆率是不是太高了。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宋跃升:我是内地人,我在内地出生长大,工作到现在,我对中国了解可能更多一点。那么其实讲到零售端您讲得非常对恒生在零售端、香港零售市场非常优秀、领先的银行。在中国我们也是全业务开展的外资银行,外资银行当中有些在中国选择不从事零售业务,只是从事一些大公司机构业务,作为在中国当地开展零售业务的外资银行我们感受到中国零售银行整体受到中国金融创新、科技创新冲击在过去几年当中非常大。这是一个双刃剑,一个是让银行要有竞争意识,不断通过自己自身人力、产品、服务提高去应对这些新的金融科技的挑战。

  同时我觉得这边从中国金融市场来看,中国目前在金融科技当中全球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相对领先的。可以把中国和金融科技、一些新的业态的对我们的影响、处理的经验分享给总行,分享到外资银行其他国家去。因为金融趋势早晚都会发生,只不过中国走在最前列。

  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是最强调的一定还是保证服务质量,因为这个科技本身是一个你服务的产品的集合,有一个比较客户的受众的、切入点的完整改变,以前每个网点获客,变成通过移动终端、互联网终端获客渠道,这个影响存在的,同时后面要不断强调自己本身提供产品是优质的,符合客户需求。

  这两点是息息相关的。

  同时外资银行也在中国积极拥抱科技创新,包括恒生中国自己我们对移动银行、手机银行,运用人工智能对我们消费金融客户筛选,获客、风险评估等等我们都有创新。希望可以跟上现在科技创新的步伐,同时在中国金融零售市场当中扮演好自己角色。

  曾刚:接下来请王总您资产管理公司在中国过去十几年发展,出乎很多人意料,现在各个都是牌照拿得很全,资产管理公司作为一个群体,未来或许有一些调整,您如何看待未来发展方向?

  王彤:谢谢主持人的问题,这个问题我可以更好的结合长城资产实际,跟大家交流。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长城资产也把自身的发展思路,发展策略做了一些调整。目前来说,长城资产核心是下一步主要在三个方面要做一些工作。

  第一,勇于担当,刚才我发言的时候讲了,目前我们觉得金融风险还是存在的,而且从中央层面来说,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今年三大攻坚战之一。而且刚刚召开会议提出了防范重大风险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这说明发生风险可能性确实存在的,这个情况下作为我们金融资产公司,我们这十几年发展历程,说实话是我们诞生于化解金融风险,成长于化解金融风险,也是壮大于化解金融风险。所以在新一轮中央防范重大风险攻坚战的过程当中,我觉得我们资产公司还是要勇于担当,担当起化解金融风险国家队的角色,同时充分发挥自身处置不良资产方面的渠道作用,为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们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做贡献。

  第二聚焦主业。对于回归本原、回归主业要求,下一步要聚焦问题资源,以问题债券、问题资产、问题企业和问题机构,作为我们的工作对象,同时以债务重组、资产重组、和产业重组等重组手段作为发挥作用的着力点,通过努力使存量资产得到价值提升,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宏观层面来讲为我们国家经济体系盘活存量发挥作用。

  第三,积极创新和探索为实体经济和实体企业服务的新模式。这方面我们长城资产由于资产公司是擅长于从存量资产入手,发现其中的问题资源,然后用我们专业化手段来进行重组运作、提升价值。

  那么长城资产在前些年抓住市场上一些好的机会,我们还是做了一些很好的经典案例。比如说我们抓住公开市场上债券违约的机会,那么介入一些企业重组,这里边我们有ST超日的重组,是长城公司在做。前一段时间又完成了对央企第一单私募债违约的中国铁路的重组,在长城的牵头下都完成了。效果比较好。

  去年抓住股票质押出现爆仓的业务风险,和一家证券公司合作,对将近12亿资管产品中对应违约债进行重组。通过重组应该说也使上市公司得到了很好的业绩改善。同时也收到比较好的社会效果。

  最近我们又抓住政策性市场化债转股和法制化债转股的机遇,前不久长城资产又参与对中国中铁进行债转股,整个债转股额度116度,长城公司牵头投资25亿。也就是说在这些新的市场机会面前,我们都发挥我们化解金融风险、整合问题资源的作用。

  所以说在新的形势下作为总结,我们准备在这三个方面发挥我们作用。谢谢。

  曾刚:谢谢!未来创新还是很多,尤其未来一段时间风险处置化解过程当中有很多风险处治市场机会和模式创新,这个很重要。

  接下来我们请敖杭州,杭州银行成立时间不长,机制非常灵活,过去发展创新很多,刚才我们讲到科技文创领域有非常多创新,支持小微企业有很多心得,请您介绍一下。目前大环境下未来像杭州银行未来发展重点,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是我们这个进一步改进、进一步发展的地方。

  敖一帆:谢谢!这样说,应该说在当前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如何结合资源禀赋,立足服务本源,围绕实体经济重点难点痛点匹配需求精准发力,是新时期商业银行根本使命。针对这个问题杭州银行一直以来坚持自己的市场定位,立足一个根本,服务实体经济,找准切口精准发力加大对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支持,形成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提升。科技文创金融,依托杭州创业创新环境,保持科技金融领域先发优势,培育大量基础客户,目前超过5000家,表内外融资超过300亿,累积投放超过1000亿。这是支持实体经济。

  服务实体经济2016年为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杭州银行牵头省内19家浙江省法人机构,发起成立价值连城浙江法人金融战略合作联盟,去年年底这一块业务合作规模突破4500亿。可以说银行加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多边合作模式,是服务实体经济很好的实践探索,有利于整合区域资源、弥补短板,对于发挥区域经济提供一揽子服务方案、为成员机构合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提供平支撑。这是服务实体经济、立足根本。

  第二,用好一个支撑,用好金融科技支撑。今天上午有嘉宾说用科技引领。杭州银行把金融科技行动作为八大行动之一,围绕业务转型、管理转型、运营转型找准结合点和突破口,持续加大有效投入,增加智慧应用、推进金融科技发展。

  这边有三点,加强技术与业务融合,围绕客户体验优化,增加场景应用提升科技与业务联动,金融科技往前靠。提升业务线上的持续迭代。第二加强内部数据与外部数据的融合,整合数据运用能力,特别是跟政府的相关部门,把政府的部门数据,同时参与政府大数据建设,利用网点和大数据能力,助力政府最多跑一次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第二,加强本行和金融科技平台融合,我们杭州是跟阿里,同时跟腾讯都做了一些科技上面的联盟和合作,我们跟阿里成立了一个金融科技金融实验室,现在有五大课题,下一步会逐渐把这些课题成果拿出来,我们想把这些课题成果运用到价值连城的成员机构去,这样促进金融科技能力提升。

  这是第二个。

  第三作为银行守住底限,好好防范风险,风险管理是银行业永恒的主题。供给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过程当中,经济是有较强内生动力,但是我们看到目前突出质量、弱化政策的取向,包括金融去杠杆的相关政策实施,还是有所阵痛,这个阵痛在所难免。银行机构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把握金融风险时代的新特征和监管的明确要求,要构建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要向高质量的风险管理转型。落实穿透式管理要求,防范交叉的金融风险,牢牢的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限。

  第四,作为杭州银行,还是要形成一个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我们要成本可控,要高效率增长,按照我们行里提出精明增长理念,重资本到轻资本消耗,规模效应到产能魏本效益危险,同时意味着我们结构优化,形成可持续增长。同时也意味着我们要协调和协同增长,要强调合作合规,因势而变协同致胜。在我们行定五年战略规划明确提出杭州银行要从顶层设计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出我们行转型方向。

  曾刚:杭州银行创新很多,尤其刚才提到了科技金融,我们讲文创,他们投了很多红剧。去年的《人民的名义》投资方有杭州银行。在商业银行做这样的工作很少的。这个创新在城市商行做得非常多。接下来有请蒋主编。

  蒋万进:谢谢主持人,我刚才说过我们是央行旗下文化企业,和在座从事银行业务有不同。我首先有判断我们金融改革是非常成功的,在这里讲两个重要时间节点,一个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大家如果回忆一下这两个重要的国际金融方面的重大问题和危机的话,回顾一下当时历史,在1998年的时候我们国家一些银行,包括一些其他的金融机构,当时经营状况也比较一般,说实在的银行不良资产率都不怎么敢公布。当时这个数字是密级是非常非常高的,如果公布也非常吓人。当时有一些文章、研究讨论有说20%、有说30%、有说40%。这个不一而论,但是都是非常高。事实上很多银行资不抵债,跟王总讲1.8%比起来是严重得多。

  从那以后亚洲金融危机这个大的环境下,国家对金融体系改革,进行了重大的推进,刚才连首席也就整个过程做了简单回顾。从那以后首先是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央行利用国家外汇储备注入到国有的原来独资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从那以后我们这些国字头大金融机构经营业绩大幅度提升,不良资产的比重大幅度下降。

  另外资产规模也大幅度的增加,大家如果看一看关注一下现在国际上对我们银行排位,资产规模、盈利的情况来比较看,我们国家几家大银行都处于全世界前十位之列。这个我觉得与我们本世纪初当时推进的银行体制改革是分不开的。说实在那一次改革一方面是我们银行内在机制得到很大的调整,改变了过去政府模式的运作方式,另外一个方面,经营理念有很大的提高,法人治理结构更加健全。所以我们现在很多银行都是世界的系统性银行,或者保险公司。

  另外一个盈利水平也非常非常高,上午易董事长发表过演讲,他现在从盈利来讲第一大行。这是一个关于当时的金融改革。

  另外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来说,当时也是影响全球。但是实事求是回忆一下对我们国家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但是我觉得,因为我们上一轮经济体制改革比较成功、比较有针对性,取得一个良好的效果,所以那一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们国家的金融组织体系并没有产生特别大的振动,当时影响比较大的,是对我们外贸企业,因为我们外贸企业比较多,我们经济开放度比较高,当时有很多外贸企业的职工,包括农民工返乡,这方面对社会稳定、对经济发展压力比较大,所以出台一些调控措施,所以我觉得这是我第一个判断,第一个结论,我们的金融体制改革非常成功。

  在这方面因为我刚才说是央行旗下出版机构,出书出刊,前一段时间人民银行有关司局弄了《新世纪金融改革发展丛书》,涉及到货币政策、金融体制改革、征信、人民币国际化、调查统计等等,感兴趣可以翻一翻,尤其对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人民银行作为国务院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挥了很多作用。

  第二,我们金融风险也是总体可控,金融总体健康稳健。最近这些年的的确确也发生了一些非法集资、P2P、平台公司,但是如果大家认真研究一下、判断一下、看一下,那些很多都不是拿金融牌照,是工商牌照,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多人一个是对机构本质认识存在一些偏差,另外一方面有关部门在教育、在理念培养方面,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或者不足,另外一个方面,我觉得人还是要有一个最基本的判断,前一段时间监管部门很多领导,包括原来央行行长、银监会主席都说过这个话,在目前大环境下,如果有一个机构允诺给你理财,或者给你投资回报率超过10%,你还是要小心一些,因为现在总体社会平均利润率远没有那么高。他允诺你给你这么高汇报里,这里面肯定风险很高。

  允诺的回报率如果超过了国家比较基本的利率的话,剩下的从理论上来讲,就叫做风险溢价,越高风险溢价越大。这种情况下总体来说我们国家金融体系还是稳健的,也出了一些风险,但是是没有拿金融牌照的机构,这方面国家有关部门要多对投资者进行投资理念教育、培养、培训,包括从中小学、大学,减少一些知识的无知。

  曾刚:谢谢!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讲目前遇到的困难和上一轮金融机构改革困难是不可同日而语的。1997年银行技术上已经破产了,那时候是真正低潮,现在比当时已经好得不知道太多了。总体来讲风险还是可控的,而且目前可选择空间更多。

  接下来对未来做简单展望。目前形势,刚才连首席讲到了,在变的过程当中,未来一段时间大概什么情况,因为现在很多人担心政策是不是往回走,是放水还是去杠杆不做了,这样大的情况下未来是什么样形势,大家怎么判断的。给我们大家分享一下。

  连平:简单说两句,对于下半年和未来一段时间的整个金融运行态势,我认为应该在政策已经发生微调大背景下,下半年金融状况会有所缓和,上半年我们说有很多数据,刚才有几位银行业人士也都谈到了许多相关数据,比如我们还可以举出许多,像M2增速、M1增速,银行贷款和存款增速之间差距等等,一系列的相关数据其实都表明金融状况有趋紧态势,现在政策发生了转变,在货币政策再加上接下来有关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许多相关政策的推动,应该说会给下半年金融运行的环境会带来比较好的改变。

  我认为总体去相对比较缓和,原来偏紧,接下来偏松。利率水平也会有较为明显的下降。比如说七天的回购利率,可能就是在2.6左右,比如说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难以达到3.6以上,可能相对比较温和态势下。这都是为未来经济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今年以来前面说到变,一个是国际环境巨大的变化,第二个是我们国内的整个经济的运行、金融运行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金融往往是前瞻性的,是走在前面的。如果金融出现较为明显偏紧,未来对于整个经济运行带会不小的压力。目前这种运行状况我们认为对于缓解下半年的经济运行的压力,保持一个平稳的增长,应该说会发挥比较好的作用。但是下半年不确定性还是比较大。关键来自于外部。

  美国的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接下来怎么走,现在无法做出相对比较清晰的判断。我想无论是什么人都很难说。尤其是目前特朗普政府在国内遇到了一些头疼的问题,所以接下来他很可能会在国外这些领域当中,相关政策会搞得更狠,包括对俄罗斯、包括对中国贸易摩擦方面。所以我们恐怕还是需要严阵以待,对于这些问题需要有很好的前瞻性和灵活的政策考量,来很好的加以应对。

  曾刚:谢谢连首席,连首席判断基本总体宽松,存在不确定性,宋行长,您怎么判断以及有什么样的想法?

  宋跃升:我的总体判断就是今年政策微调已经感觉非常明显了,资金价格下行已经导致银行流动性非常宽松,从资金和流动性获得性,可获得性从银行间市场比较容易,但是如何把后面打通,进一步传导给实体经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考验监管机构和银行从业者的一个课题。

  我自己觉得有几个数据就是第一个是目前来说,从2018年中期年报来看大多数外资银行整体业绩表现非常亮丽,包括恒生,我们2018年年报相比去年同期上涨29%,这是可圈可点的。这点来说我们有更多的实力、空间去支持,渡过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下半年,另外风险管控是下半年无论国家层面、监管层面、各地银行和企业层面必须把控好,包括一些汇率波动风险、利率波动风险、信贷风险的控制措施,都是对银行的很多的智慧的挑战。

  从这点来说又要讲到一下外资银行优势,外资银行资产负债表在中国占比比较小,但表外风险管理手段、产品、外汇利率信用产品服务和提供是非常完备的,我们也看到最近市场动荡,实际上对投资者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同时利率和汇率更多的双向波动,一些健康的、人民币汇率向着浮动方向下,给大家一个很好的教育,更多关注到怎么样规避平时经营当中风险,怎么样做好风险防范,这是企业、投资者、银行、监管当局都需要关注的问题。

  曾刚:谢谢宋行长,面对不确定环境风险防控是第一位的。王总简单谈一下您的看法。

  王彤:关于下一步金融业改革展望,我花一点点时间接着蒋主编讲的我们国家金融改革历程话题,我是1995年进入金融系统,算见证了金融改革的历程,我觉得大方面来说,实际上是三轮改革,那么我们今天是处在第三轮,第一轮1993年到2000年。这轮改革解决了我国银行从专业银行向国有独资商业行的转变历程。第二轮改革2001年到2010年,这段时间是解决我们整个金融体系走向股改上市,金融监管体系基本定型。我觉得从2011年到2016年中间,改革动作并不大,真正的第三轮改革起始于2017年,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为起点,现在处于第三轮改革当中。说到下一轮展望目前核心三条,第一把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摆在更重要的位置。第三深化金融改革创新作为破解当前金融业面临各种难题的根本动力和手段。这是我的学习体会和判断。谢谢。

  曾刚:谢谢王总非常精采的划分对我们做理论研究提供非常好的参考。接下来请敖行长。

  敖一帆:刚才连首席很专业,我也很赞同他的观点,上半年数据来看经济出现一些下行压力,而且贸易战变化和不确定性对经济还是有很大的影响,正因为此,我感觉最近监管部门,包括多部门都出现了一些政策的微调和预调,我觉得是为了有所应对。这是一个大的对形势的判断。

  刚才曾主任说是不是有变化呢?2017年金融工作会议明确金融防范风险、去杠杆,这条主线是没有变的,而且国家在处理这条主线力度和决心还是非常坚定的。基于这样两个判断,作为杭州银行来说,又回到刚才回答的问题上,作为我们杭州银行要做到四个一,守住一个根本,要服务实体经济;我们要用好一个支撑,用金融科技助推;同时守住一个底限,防范金融风险;最后明确一个方向,高质量发展。这样才能实现杭州银行战略,按照转型发展方向继续发展。谢谢。

  曾刚:谢谢分享!结论清晰,大方向不变,只是力度和节奏调整,我们完全认同,大家不要说又开始放水了,不太可能再来。最后请蒋主编。

  蒋万进:我用一句话概括,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谢谢大家。

  曾刚:谢谢总结,一小时的讨论已经结束了,从宏观到微观,每位嘉宾非常详细分享了各自的体会和感受,我觉得这里有非常多真知灼见,甚至很多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学术话题。再次以热烈掌声感谢在座嘉宾精采发言!本环节论坛到此结束!

责任编辑:张瑶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