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区块链总是走偏呢?王忠民这样解释

为什么区块链总是走偏呢?王忠民这样解释
2018年11月01日 10:34 新浪财经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

  新浪财经讯 “2018中国金融年度论坛”于11月1日-2日在北京举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出席并演讲。

  为什么区块链如此先进的技术却总是走偏呢?在王忠民看来,过去云平台基础设施服务不足以监管、跟踪,不足以提供深度服务的时候,区块链才走偏了。如果今天的云端足以支持区块链,那么区块链的金融逻辑、商业逻辑才会搭上祥云,随处降临。

  以下为演讲摘编:

  王忠民:今天是2018的金融年度论坛,霍局、孙区的讲话相当一部分跟金融和科技两个词分不开,放在今年、放在未来、放到过去,金融和科技紧紧结合,不分伯仲,在当下的年度论坛,我们必须回答金融科技道路怎么走,所以我今天分享的题目是“从场景创造到场景变革”。

  金融科技对我们最大的冲击影响,相信在座的各位嘉宾,一定是说移动支付。基于移动状态下的支付给我们带来最大的影响。既有消费者普惠,也有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得到长足发展,所在区域一定会因此获得GDP、税收和世界排名公司的市值排行。

  我们把这个题目放大一点。今天基于BAT,所有聚焦在场景端,如果看过去20年,技术再造和革命才能抓住这个时代的新技术和商业逻辑。如果从全球范围内看,搜索无疑产生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公司,甚至过万亿,中国也有达到四、五千亿美元的公司,今天即使跌去百分之三、四十,也有两、三千亿美元市值。

  看过第一端口的场景革命发生,中国还有特殊的场景应用,今天大家打出租来,一定是出行的APP,在我们的生活场景中提供了大量的方便。今天有大量的低收入人群,不要紧,低收入人群也可以有场景给你服务,一台冰箱、一台电视机都可以。我昨天看到一家企业居然把团餐用新的支付逻辑和网络逻辑完成,让单位没有食堂、没有厨师,每天都可以提供营养搭配的团餐。场景的垂直深度,随着投资和延展不断地深化,你会找到很细小的场景。所以我们过去把在外吃饭看成美团、外卖,今天来团餐都可以向深入走。

  场景深化的第二个逻辑是不断从原有的场景中发展,谁可以在金融场景中捕捉住爆款和最有应用价值的东西,这就是中国的支付应用。今天做移动支付的几家市值、业务,特别是切入金融业务以后,全都表现出庞大的竞争力。我们会发现所有基于BAT金融场景再造的过程中,甚至可以把原有的复合场景,进入一个边界中,一个小的维度进行金融化的改造,以网上的逻辑,迅速在所有的人群中全部落实。

  支付就是银行切出一小块的东西,后面的都不管,如果把支付数据垄断,可以让过去所有银行的后端服务,变成我的服务商。这也是为什么基于BAT前端的支付产生后,所有的大型银行都要跟它签战略合作协议。是因为两者的业务链条在一个场景中切出一个场景,现在用业务链给链接到一起。有趣的是这样一种基于场景革命,还没有在金融领域实施大规模革命爆发的时候,基于场景端的市值开始搭建。

  最近美国市场非金融场景的市值公司至少跌去10%左右,而我们在境外上市的非金融场景公司也在跌,最大跌幅达到了40%,这说明商业化场景这一端的攻城略地已经到了中后期。但最近下跌的时候我们看到这样的逻辑,所有基于金融端口,如果在总业务占到一定比重,那么下跌幅度少,因为这部分的支持力度强。还有一条发现的比这个逻辑还深厚的东西。这些公司的云端有深厚的服务价值。不仅在过去一年中翻了一倍的市值,比如亚马逊、微软,而且在这次下跌过程中,他们不仅抗跌还会逆势上扬。云端的服务已经成为今天所有这些的根本性变革。

  我们看云端服务对今天的主题会带来什么东西。云端服务有几个特别的长处,第一所有的云端服务如果基于开源的逻辑可以把所有的信息,所有的链条,不仅是消费链、产业链、金融链,不仅是金融链的支付链,其中的借贷链都可以开展大量的服务。红帽在开源软件中还不是最强的,但这家公司被IBM以334亿美元的价格全资收购,是因为其开源软件的服务可以对IBM在开源软件中提供大量的信息和服务。如果开源这一个云端化逻辑可以落实,把信息的集中、信息搜索、信息完整性特别是大数据逻辑中的全数据表现得更好。

  云服务平台中第二个重要的影响是基础设施免费使用。如果这个云平台的基础设施已经成熟,基于自己内生业务成熟的时候已经收回投资或者说前期投资的成本已经大大降低的时候,可以让全社会享受云平台服务的时候,可以免费。因为这个公共基础设施当中未来参与者越多,可以获得的数据越多,服务的对象就越多。本身要数据和服务对象的时候,就可以免费提供云服务基础设施。

  注意服务基础设施可以分摊到其他人头上,我自身已经分摊完,边际成本为零,可以让全天下的业务都在我这上面做。我们注意看几家公司,亚马逊跟西安签了加速器,微软跟北京中关村签了加速器,所有的加速器中加速成长的企业,用我的云端化的基础服务,我无非是你不挣钱的时候,我一分钱不收,你成长得好的时候我收购你,参与你的股本,跟你分润,这是在后成长阶段收费,获得估值成长的利益,而不是前期让你支付费用。如果这两条逻辑现在正在全球范围内扩展,我们突然发现所有金融端口的东西,前期还只是场景的攻城略地,场景的深度、宽度中做,今天所有的金融发展,基于云革命时代,突然到来。

  我们看几条逻辑,在云的逻辑中,刚才霍局在讲的时候,我特别注意到地方金融风险,特别发现地方金融风险中如果用现在的金融科技中所谓的工具还可以骗人、欺诈,这些才成为今天金融科技发展中的绊脚石。如果把你的头脑回到云端,所有的云端化给你提供了最庞大的初始和日新月异信息的存储和积累,新到这种程度,谁在这里做新东西,都在这个数据库中,而基于这样的数据,基于这样的云端化提供的软件基础设施服务、硬件基础设施服务、服务器基础设施服务、商业逻辑应用基础设施服务,特别是操作平台的应用基础设施服务,甚至APP只是在原来的操作平台或者云端服务中修改几条代码,工程师做几项动作就可以迅速大于1。

  这样做在安全和风险的角度,首先做到全信息存储,可以搜索,第二可以内嵌到所有的非许可行为,如果不合规云端做不出去。如果你做到合规,在云端化的制度设计,因为所有云端化对监管的开放和可搜索,如果风险敞口,用全数据和自操作平台,把你的风险敞口认知得比你还清楚,你的商务风险、市场风险也就没有了,特别是系统性风险,只有全数据开源逻辑,才可以发现系统性风险一种产品和另一种产品,一个市场和另一个市场的转换系数有多大。只有云存储、云计算,云开源时代才可以让监管如此内生,如此如影随形,如此随时随地,如此监管和发展永远是一体两翼不可分离。没有这样的云平台、云平台,监管就会很痛苦,经常陷入捉迷藏的游戏。

  再看创新逻辑,如果要创新一个金融科技的逻辑,里面的软件、硬件、各种服务甚至可以不要前端办公,只要几条源代码修改,只用一个APP,简单的开发应用,只要你想到,所有的创新基于这样的平台和云基础设施,成本最低,创新成功的概率最大。基于此你可以无限创新,而你每次创新不怕失败,今天的失败无非是明天走向成功最佳的路子,创新成本低才促使这样的情况。

  最关键的第三个问题,北京的金融科技不仅使我们有庞大的金融团队,金融机构也不仅有中关村和科技中心,更重要的是几千万人和分成不同人群的数据逻辑。如果有了云的服务平台,把这个数据刷脸、分层,安全边际、私密保护,在公共链条中所有该保护的东西都保护,不该保护的东西全部开放。当你的开放度数据越大越多的时候,基于这个云的金融创新就一定会把数据挖掘得深厚、有效、透彻。

  我要提示的是今天云基础设施端的整体设施服务,已经技术成熟商业逻辑成熟,已经铺天盖地。如果2018是所有新的金融科技公司基于云端化最高估值翻倍时期,2019未来几年是云端化改变基础设施、数字化基础设施带来金融革命的最大的成功和发展。

  最后再回答霍局的一个难题,区块链商业逻辑和技术逻辑无比好的一件事,怎么老出坏事?如何在舞弊存在的情况下,让区块链在布局、区块分享、共享价值最优平衡。我们要回答的是,过去云平台基础设施服务不足以监管、跟踪,不足以提供深度服务的时候,区块链才走偏了。如果今天这个云端足以支持区块链,区块链的金融逻辑、商业逻辑才会搭上祥云,随处降临。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相关专题: 2018北京金博会专题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1-22 新农股份 002942 14.33
  • 11-15 新疆交建 002941 7.18
  • 11-06 中国人保 601319 --
  • 11-06 贝通信 603220 --
  • 10-31 迈为股份 300751 56.6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