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第二届中国健康经济发展论坛”于7月21日在北京举行,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助理吴明出席并演讲,题目为“预防为主:从理念、技术到政策变革。”
其表示健康以及影响因素是非常复杂的,很多因素有遗传的因素,有心理、生活方式、卫生保健以及环境的因素,比如北京的雾霾等等。健康影响因素是多因多果的,改善甚至提升健康水平,需要多种的影响因素,同时控制,这需要多部门、多个系统同步采取措施,才能够实现维护和增进健康目标。
同时,健康还有一个特点,很多的健康措施,尤其是预防的措施,效果显现是滞后的,可能十年、二十年,甚至于三十年以后才显示出来。很多的健康在短期内不是很明显的显现,做了很多的工作,投入大量的资源,效果不明显。相比治病救人来说,短期内预防效果就更不明显,这是卫生的性质和特点。
在这样的特点,会对整个预防工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吴明称,健康改善是卫生部门工作绩效,但是健康的改善,不是物化产品,不是说盖几个楼,给国家增加多少GDP,健康改善趋势是看不见摸不到的,预防措施效果滞后,而且健康改善需要其他部门的作用,同时对社会的贡献在其他部门体现。
这样的话,就会导致很多工作绩效并不明显,而且不可测量。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政府的激励不足。决策者如果从政治的角度考虑的话,当期的投入资源大量消耗少有政绩,即使当期不投入或者少投入几十年以后出现问题,也无法说清楚哪届政府决策的问题。
问题就来了,从整个卫生的性质和特点来说,重视卫生尤其公共卫生内在动力不足,经济发展水平不够高的情况下,实际上对预防工作,包括到现在为止仍然是重医轻防,与政府的理念做法是密切相关的。
同时,医学技术的发展,目标到底是什么呢?医学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应该是维护和改善健康,但是医生在刻苦钻研高精尖的诊治技术苦练内功,医学科研工作者包括医生也在不断地钻研科研的技术,从器官、细胞到分子,包括现在精准医疗、基因水平的诊断和治疗,而且和医生也是相辅相成的。
也有人提出来医学技术越来越进步,医生队伍越来越庞大,而病人却越来越多,这是医生的成功还是悲哀呢?我们不仅要问,医生钻研医学技术是医生的唯一工作吗?医学科研的发展,应该是发展方向之一,而不是唯一。
同时,目前我们大部分的资金优质的人力用来治疗重症患者,一些有预防价值的技术因投资收益小而得不到发展,我们不仅要问,这是医学的发展方向吗?
吴明认为, 预防为主,首先是力量的转变。他认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应该也是医改重点方向,但是我们这些年相对比较忽视。
包括无论是在公共服务,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在医学的发展方向,在医学技术的发展方面,政府到底应该做什么呢?市场应该做什么呢?最后,怎么样能够将健康融入所有的政策呢?吴明称,这是很好的理念,但理念落地需要顶层设计,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谢长杉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