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会长、原国家卫计委副主任金小桃[详情]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详情]
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武汉大学董辅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理事长陈东升[详情]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中卿[详情]
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卫[详情]
中日友好医院院长孙阳[详情]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武汉大学董辅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华生[详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葛延风[详情]
北京大学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详情]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伍新木[详情]
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助理吴明[详情]
春雨医生CEO张琨[详情]
泰康保险集团副总裁、泰康健康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刘挺军[详情]
北京中科金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杨继[详情]
新浪财经讯 “第二届中国健康经济发展论坛”于7月21日在北京举行,北京中科金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杨继出席并演讲。 一、互联网健康医疗行业发展的现状 一是政策环境当中发生的变化,从2015年开始国务院提倡互联网+,到2016年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文件,一是6月份的时候医疗健康大数据的相关文件,47号文,还有10月健康中国2030纲要。在2017年的时候有一个对医疗影响非常大的文件就是取消药品加价,公立医院在药品方面获利的可能性降到了非常低的概率。在2018年的时候,到目前为止也有两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是3月份的时候,卫计委变成了卫健委,彰显国家对健康重视。很多专家分享过了,对健康方面高度关注。4月份的时候26号文,促进互联网+健康医疗发展的意见。 二、行业的整体变化 在2017年之前,大家关注更多的是医疗,主要是围绕医疗做文章,医疗支付方有几个:一是消费者,二是院方,三是保险。在支付方当中,前两个支付方是07年互联网健康医疗发展之前的重点,到今年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一个更大的宏观的闭环,一是传统的医疗,二是医疗健康大数据方,二是保险公司,三房形成了闭环,带来三个变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需求日益重要了。因为远程医疗也好,分级诊疗也好,包括医保付费也好都离不开大数据,离不开远程医疗,这是第一个变化。 第二个变化,收发系统的变化。原来是围绕着医院做文章,现在形成了三方闭环以后,将生态系统,保险公司、大数据公司囊括进来了,发生了平台变化,原来做医疗平台和医生平台,现在更大的平台当中一定是包括三方的平台或者在大的生态系统当中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才有更好的发展。 第三个变化,互联网健康医疗对生产关系的变化。平台形成以后,中不管是医院和保险公司之间的关系,还是医院和医院之间,分级诊疗医联体的形成以及互联网医院的形成当中,医院和医院,上级医院和基层医院之间的变化。再就是医生和医院之间的变化,医生和医院之间在形成大的网络当中是否还是一个上下层雇佣关系的变化呢?杨继认为,将来医生会成为平台的合伙人的角色的变化。 第四个变化,医生和保险公司之间的变化。再保险公司介入到医疗当中的时候,控费主体并不是医院,控费主体实际上是医生,医生有保险公司直接对接的机会,在对接机会当中医生和保险公司是什么样的关系变化呢?在大的宏观闭环下形成生产关系发生什么样的改变呢? 杨继表示, 互联网健康医疗在原来基于医院和患者作为付款方的时候,基于诊疗环节当时的图谱主要对医生的,像医生的社交工具、医生的咨询工具,诊疗环节和全环节,问诊、挂号、诊断等等,也有相关的像健康管理,也有医药环节的。 宏观闭环发生变化以后,互联网医疗的图谱有对医生的,也有医疗保险的,也有做医疗医保付费的,也有建立互联网供应链其他方面互联网平台的SaaS系统,也有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空间以及药品加成之后出现更多医药物流发展的空间。 行业发展特点:一是与新技术结合不断深入,二是行业发展理性华,三是医疗场景化,因为现在流量不一样,通过场景获取流量是比较好的入口。四是新政策环境下的机遇。 发展趋势:一是公立医院自我革新将与平台化互联网医院共存。并不是说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就成为了主流,公立医院也在自救,也在闭环当中主动在做互联网+医疗改造。电子处方的发展,药品加成之后,电子处方外传加快的速度会更快进行突破。[详情]
新浪财经讯 “第二届中国健康经济发展论坛”于7月21日在北京举行,泰康保险集团副总裁、泰康健康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刘挺军出席并演讲。 其表示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几个主要的挑战:第一,长寿,养老的花费需要更多。第二,人口老龄化以后,对疾病的总的开支的需求,健康总的开支的需求,会大幅度的上升,人民会面临长寿的挑战,又面临慢病和衰老的持续的挑战。 刘挺军认为,要应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结构的挑战,当人民真正能够健康长寿,首先要解决要有充分的物质准备。“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所以说如果都依靠政府公共开支来解决未来的演讲的健康问题,这是不现实的问题,必然中国的模式一定会走向政府开支支付和市场相结合的模式。” 此外,商业保险和商业的养老保险,商业健康保险高速的成长未来会是支付体系变革中间第一个主题。刘挺军介绍,我国健康保健体系,过去把巨大的资源都是集中投入到医院上,全科医生、预防体系以及在后端的养老、康复、护理上的投入严重不足,但未来服务体系供给侧的结构变革上面临更大的趋势。 第三,服务体系上面还有一个重要的变革趋势,过去我们所有健康问题都是交给医院和专科医生,未来我们的模式,专科医生、全科医生、康复医师、技师和护理师在产业链上垂直的分工,进行相互整合的合作,这是连续的医疗体系。 刘挺军称,在控费压力之下,总趋势是保险和医养垂直整合,形成巨大的产业协同的效应,降低成本。目前看来,商业健康险在市场化的国家占到33%,英国占到10%,亚洲国家只有4%,中国现在只有1.4%,从支付体系上也有巨大的差距。 他认为,未来中国医疗体系和健康服务体系应该是哑铃形的,综合医院医疗中心应该越来越密集度、小型化、密集度提高,技术复杂性提高。两头一是全科的成熟,二是养老康复、护理,这两个高度的市场化,高度的密集,这是未来的结构变化总体的趋势。[详情]
新浪财经讯 “第二届中国健康经济发展论坛”于7月21日在北京举行,春雨医生CEO张琨出席并演讲。 其表示由于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未来询医问药入口线上化趋势非常明显。“传统医疗从业者要把握线上渠道,不要错失未来。” 此外,科技的进步,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和数据传输能力都在发生飞跃,这种飞跃会导致健康数据采集、传输分析以及对业务形成直接洞察,指导临床医生的决策的方式都在发生变化。我们检验检查甚至某些治疗业务的场景在生活的场景发生,而并不是非得要去医院局限的实体当中发生。 再次,疾病发生变化。慢非传染疾病未来必然会占到疾病谱主流的部分。这要求医院建立对客户长期黏性,建立客户生命周期的管理,这是我们业务上要有形成洞察的点。 张琨认为,新的医疗服务模式要具备以下几点特征: 第一,即时性。我们不可能等着医院早上八点开门,下午五点关门这样的时间段,能够提供即时性的响应,能够随时触达医疗服务提供方。 第二,线上和线下融合。 第三,软件和硬件服务的融合,无缝的患者的体验,连续性的体验,按照价值支出,而不是按照服务范围支出。贴身个性化的服务以及关注生活质量而并不是治愈患者等等,未来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包括监管性的问题,患者隐私性的问题还有伦理上的问题,以及生态系统成熟度的问题。 最后,张琨表示,互联网医疗是单向不可变的旅程,不可能因为政策或者其他某个负面的消息就改变了整个行业大势的发展。“要对未来有信心,但是同时要对医疗行业的特殊性要有敬畏之心,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和我们的传统医疗进行审度的融合,引领变革,而并不是颠覆。”[详情]
新浪财经讯 “第二届中国健康经济发展论坛”于7月21日在北京举行,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助理吴明出席并演讲,题目为“预防为主:从理念、技术到政策变革。” 其表示健康以及影响因素是非常复杂的,很多因素有遗传的因素,有心理、生活方式、卫生保健以及环境的因素,比如北京的雾霾等等。健康影响因素是多因多果的,改善甚至提升健康水平,需要多种的影响因素,同时控制,这需要多部门、多个系统同步采取措施,才能够实现维护和增进健康目标。 同时,健康还有一个特点,很多的健康措施,尤其是预防的措施,效果显现是滞后的,可能十年、二十年,甚至于三十年以后才显示出来。很多的健康在短期内不是很明显的显现,做了很多的工作,投入大量的资源,效果不明显。相比治病救人来说,短期内预防效果就更不明显,这是卫生的性质和特点。 在这样的特点,会对整个预防工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吴明称,健康改善是卫生部门工作绩效,但是健康的改善,不是物化产品,不是说盖几个楼,给国家增加多少GDP,健康改善趋势是看不见摸不到的,预防措施效果滞后,而且健康改善需要其他部门的作用,同时对社会的贡献在其他部门体现。 这样的话,就会导致很多工作绩效并不明显,而且不可测量。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政府的激励不足。决策者如果从政治的角度考虑的话,当期的投入资源大量消耗少有政绩,即使当期不投入或者少投入几十年以后出现问题,也无法说清楚哪届政府决策的问题。 问题就来了,从整个卫生的性质和特点来说,重视卫生尤其公共卫生内在动力不足,经济发展水平不够高的情况下,实际上对预防工作,包括到现在为止仍然是重医轻防,与政府的理念做法是密切相关的。 同时,医学技术的发展,目标到底是什么呢?医学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应该是维护和改善健康,但是医生在刻苦钻研高精尖的诊治技术苦练内功,医学科研工作者包括医生也在不断地钻研科研的技术,从器官、细胞到分子,包括现在精准医疗、基因水平的诊断和治疗,而且和医生也是相辅相成的。 也有人提出来医学技术越来越进步,医生队伍越来越庞大,而病人却越来越多,这是医生的成功还是悲哀呢?我们不仅要问,医生钻研医学技术是医生的唯一工作吗?医学科研的发展,应该是发展方向之一,而不是唯一。 同时,目前我们大部分的资金优质的人力用来治疗重症患者,一些有预防价值的技术因投资收益小而得不到发展,我们不仅要问,这是医学的发展方向吗? 吴明认为, 预防为主,首先是力量的转变。他认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应该也是医改重点方向,但是我们这些年相对比较忽视。 包括无论是在公共服务,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在医学的发展方向,在医学技术的发展方面,政府到底应该做什么呢?市场应该做什么呢?最后,怎么样能够将健康融入所有的政策呢?吴明称,这是很好的理念,但理念落地需要顶层设计,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详情]
新浪财经讯 “第二届中国健康经济发展论坛”于7月21日在北京举行,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伍新木出席并演讲。 伍新木认为,应该把健康经济学学科定位为理论经济学,“而不是简单的健康+经济、健康+经济学、健康+卫生经济学、健康+管理。”他认为,边缘、跨学科融合综合的新学科,这样定位是不够的,它会涵盖这些学科,吸收覆盖这些学科很多好的元素,以及很多的理论和理念,但大健康经济学本身应该是主体、独立的,理论经济学体系特质的主流的经济学。 因为健康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人,健康经济学研究的人是自然的人和社会的仁同一,特别是随着高科技发展,量子和人工智能这样一些生命科学,这些新的学科的发展,生理学意义上的自然人和社会人能力相互互动的关系,一定会以人为本,自然意义上人的研究的领域会大大拓宽以前我们的视野。 “我是非常有信心支持这样新的学科建设,”伍新木称,中国有13亿人,社会、经济、生态各方面取得高速改善,与13亿中国人在健康方面,理论的贡献也一定是为世界做出新的贡献。[详情]
新浪财经讯 “第二届中国健康经济发展论坛”于7月21日在北京举行,北京大学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出席并演讲。 其表示做健康经济学应该有更大的视野,“我们现在健康经济学是站在新的时代,一个更广阔的目标上来研究经济学,我们应该有新的思路,有新的手段,新的方法来研究。” 美国经济学是因为微观数据、计量经济学发展,诺贝尔奖得主成了美国的专利,中国的卫生经济,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实现这个挑战呢?李玲认为,用传统的方法,我们很难突破。她指出,如果我们能够有效把大数据智能化的手段用上,健康经济学会有新的研究手段,同时也会对整个应该学有颠覆性的挑战。[详情]
新浪财经讯 “第二届中国健康经济发展论坛”于7月21日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葛延风出席并演讲。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迅速增长,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老百姓健康水平确实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基本健康指标已经进入到中上收入国家的行列,成绩很值得肯定。 但是面临的挑战也很突出,最核心的挑战是什么呢?疾病负担越来越重,传染病疾病压力仍然很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压力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还会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卫生明显不足。 我们国家人均的卫生总费用600美元,美国去年人均卫生总费用是9000美元,我们只相当于美国1/15。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影响健康的因素很多,其实真正的医疗卫生服务对健康贡献相对有限的,这是老百姓最关心的。 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各种非经济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也都是非常突出的,非卫生因素也是很多的。 新一轮医改到现在已经进行了九年多,应该说在很多领域取得很多的成效,现在来看问题也不少。葛延风指出,出现了卫生医疗保障领域不公平的问题,医保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服务体系推进了很多的改革,但是基层还没有完全强起来,公立医院逐利机制没有完全被打破。社会办医现在量已经很大了,行为良莠不齐,为什么要推进社会办医,怎么推进社会办医还有不少的问题。药品政策领域,这些年做了跟多的改革,强化质量监管,一致性评价等等,《我不是药神》得到这么多的关注,药品领域问题也还不少。 另外,由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到位,医疗卫生服务模式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偏差,目前仍然是以医疗为中心,而不是以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为中心。仍然是以大医院为中心,基层能力明显不足,疾病预防健康教育都不行,技术路线选择上仍然倾向于高精尖,适宜技术明显不足,我们毕竟是发展中国家,高精尖的路线在中国仔细想一想,这种服务模式是行不通,也是不可持续的。导致结果卫生费用增长过快,宏观绩效不佳,而且医患关系紧张。 在这样的背景下,葛延风称,中央提出来健康中国战略,意义非常大。目标是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综合性的制度建设和不断改革,尽可能实现人人健康,尽可能全生命周期健康、身心都健康,不光是身体健康,心理也要健康。 健康中国战略的着眼点:把健康融入所有的政策,无论经济政策、社会政策、环境政策甚至日常包括各种经济社会组织当中都要考虑到健康因素,健康融入所有的政策。 切实转变医疗卫生的服务重点和服务模式,全面调整战略重点,从医疗为中心,切实转向以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为中心。 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系改革,改革完善医保体制,稳步提高保障水平,推进制度之间的公平,提升医疗保障的宏观绩效,完善我们的管理水平,包括对医患双方的管理,通过制度方式改革,加上信息化等。 深化服务体制改革,首先还是要建立真正高质量的初级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关口前移,初级不是低级。 通过筹资、薪酬加上内外部管理一系列的综合手段,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的改革,真正突出公益性。 要促进社会办医的健康发展。 此外,葛延风指出,还要深化药品政策的改革,目标是有药可用,用放心药,和利用药和用得起药。 以前主要关注药品流通,其实应当是向两端发莅,一方面生产环节怎样提升质量和创新能力,保证有药可用,用放心药。消费和使用环节,促进和利用药,另外通过医保的跟进和完善,保障老百姓用得起药,尤其是最急需和最基本的药物。他认为,一定要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大力发展健康产业。[详情]
新浪财经讯 “第二届中国健康经济发展论坛”于7月21日在北京举行,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武汉大学董辅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华生出席并演讲。 其表示做健康经济研究核心是健康两个字,经济学是研究健康一个方面和工具,研究健康问题实际上是更加复杂更加综合的。因为健康市场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是高度不确定和信息不对称的市场。 生命本身是高度不确定的,华生表示,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怎么样,它和健康是相互呼应的,因此在健康研究当中肯定要有市场,新药的发明创造,包括健康产业的发展这都是和市场有关联的,但是健康显然不能产业化和市场化的。 华生强调,研究健康问题不能完全从经济角度出发,因为人到健康的时候人类多样性、多面性和追求的复杂性。所以不完全是经济性的。 当然,要想健康是要花钱的,健康是需要钱的,用比较低的成本或者说可以负担起的成本保证更多的更普遍比较好的健康水平,华生认为,“这就是尖锐的经济学的挑战,大有用武之地。”[详情]
新浪财经讯 “第二届中国健康经济发展论坛”于7月21日在北京举行,中日友好医院院长孙阳出席并演讲。 中日友好医院1984年由日本政府无偿捐赠,现在是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的大型综合医院,目前是中西合璧,医教研防一体承担国家任务,“到现在仍然作为中日两国人民友好窗口和桥梁。” 关于互联网+医疗健康今年4月份国办26号文对这个行业有一个重要的指导意见。从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支撑体系,如何加强监管和安全保障做出全面规划和部署,对下一步整个行业的发展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这个月下发了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具体的指导的措施和意见,很快见到互联网管理远程管理的规范。 孙阳称,中日友好医院一直是中国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学领跑者,是国家远程医疗管理与培训中心,连通31个省,同时包括澳门和台湾,和其他的国家包括日本医疗机构和大学实现互联互通,有三千多家医院,60多个领域有省级学术中心远程医疗协作中心幼32个,市级协同中心幼78个,以及10个专病专家委员会。 互联网医疗在今年隆重登台,孙阳认为,这全面盘活了整个医疗服务的体系,包括患者的居民健康,患者居民健康的监测管理以及第三方的检验检测。 关于互联网医院的建设,4月份国外医院做了很好的顶层设计。中日友好医院也有一个初步的设想——以患者为中心,进行整合优化共享现有的所有资源建设移动通信大数据的医疗的新业态,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等来形成智慧医疗决策支撑,精细化的管理、资源的共享。作为互联网医院,主要是分几个大的板块: 第一,居民的健康服务,在整个居民健康信息,诊疗信息形成完整的医疗健康大数据,开展线上诊疗,移动支付包括随访和社区康复指导。 第二,医疗机构的服务理念,彻底改变传统流程和建设流程的模式,驱动医院流程再造。前一段时间大家也从网上看到,我们在医院推出了共享轮椅,也是互联网便民服务的下一步对医院大量医疗设备进行共享管理等等。 第三,医院间协同服务。 第四,管理决策。[详情]
新浪财经讯 “第二届中国健康经济发展论坛”于7月21日在北京举行,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卫出席并演讲。 其表示健康经济在保证经济稳定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在逐渐的增加,卫生总费用就是全社会直接用于卫生健康领域的资金总额,这反映了健康总供给和总需求这方面的重要的经济指标。 从数据来看,这几年卫生总费用保持在比较高的快速发展的水平。傅卫介绍, 2009年是1.8亿,现在到2017年是5.3万亿,增速每年是在11%这样的水平,远远高于同期GDP的增幅。 分析表示,卫生总费用的增幅变化其实和GDP增速呈现“逆周期”增长,往往GDP增长比较快那个年份,卫生总费用的增幅会低的,相对比较低迷的时候,卫生费用增幅增加是比较高的。傅卫评价,应该说对于防范和熨平经济比较大的波动方面应该说发挥一定的作用。 健康经济固定资产的投入从这几方面变化来看,也对稳增长发挥很重要的作用。从投资角度来看,2016年和2012年相比,增幅超过了百分之百。 经常性的卫生投入,去掉固定资产投入部分,占GDP的比重2016年是5%。傅卫解释称,“和OECD国家相比的话,基本上都是低的。用人均来核的话,我们更是捉襟见肘。”目前中国人均经常卫生费用,在2016年是400多美元,从总费用来说,也就是刚刚接近600美元,和美国人均9000多美元的水平相比,差距很大。 在保证基本医疗方面如何去做?有人建议把抗肿瘤药的应用纳入到医保,但整个社会总投入人均只有600美元,能享受什么样的药品,要享受什么样的服务?这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挑战。 从健康消费上来看,我们还没有完全摆脱掉以疾病治疗为中心的阶段,因为我们大量费用其实还是花在医院,花在预防保健,花在门诊这方面,从费用来说,还是比较低的,大量的治疗性的费用都花在治疗方面,所以刚才讲到的,有限的医疗费用更多是本身是有限,更多花在了医疗这方面。 傅卫认为,就下一步来说,特别要加强健康经济方面的研究。我们现在对健康服务业和健康产业的重视程度也是日益的增加,无论是从国家、社会、企业,大家在这方面都投入极大的热情。但是从总体来看,这方面的技术性的研究,其实是不足的,包括健康总的需求、总供给的问题,资源配置的问题,健康服务业、健康产业。 她指出,健康服务业健康产业的发展,还是需要紧紧围绕着健康为中心。推进健康产业发展,也需要加强健康科技创新。此外,健康产业还需要更精准的发展,要更好围绕着老龄化、城镇化、疾病谱变化转变。[详情]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