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跟着鼓声摇摆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4日 06:17 经济观察报
郭漫思/文 教打鼓的老李老师说,打手鼓的人总是藏不住心中的秘密,只要听到你手下敲出的节奏,就能猜出你现在的心情是狂喜、悠然或者悲伤。这位50多岁的老人双手不大,手指柔软,轻松随意地落在一对CONGA(俗称康加鼓)鼓面上,就可以奏出让人不禁跟着摇摆身体的节奏。没有学生来的时候,他会慢悠悠地从办公室走出来,伴着音乐敲上一段,有时候那鼓声充满热情,让人以为这节奏出自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 这是北京玉渊潭公园南门西侧一个不大的院子,除了放在树下的几对CONGA、一只有着炫目花色的阿拉伯鼓和几位老师,其他的好东西都藏在地下那间宽敞的教室里。不时有架子鼓声从教室门口传出,那是一些六七岁的小朋友在上课,比起那些需要天分和身体条件、练习起来又辛苦枯燥的乐器,好玩又好学的鼓乐更容易让小孩子专心投入。但这里最大的特色还是手鼓——这是北京除音乐学院外,惟一可以学到手鼓的地方。 摆在我面前的是一只原木色花纹的CONGA,牛皮鼓面用铁圈紧紧箍着。传统的手鼓,例如Djembe(俗称肩背鼓)更多是用许多条绳子箍住鼓面,不仅外观看起来更多了些手工制作的原始感觉,演奏者还可以用手捏调节绳子的松紧来改变鼓的音色。坐在我对面的老师从手鼓的结构讲起,陪着我一下下练习手法,幸运的是,虽然没有任何乐器基础,但我是一个对节奏不迟钝的人。 手鼓的奇妙之处就在于一个人,用一双手,就可以靠不同的指法和力度在一张鼓面上演奏出变化多端的节奏和音色。可以是节奏紧密的非洲特色,也可以是自由散漫的拉丁感觉,甚至把低音的位置变一下,原本的非洲节奏就会变成阿拉伯风格。几百年前,手鼓音乐和技法随阿拉伯人传到地中海沿岸,随后又坐着西班牙的大船来到南美,同样天生乐者的南美人在手鼓中加入了沙锤、牛铃等乐器,就有了今天桑巴或恰恰的旋律。 两个小时学下来,我已经可以用五种手法的组合打出一些简单的旋律。手鼓对初学者的要求不高,比起对音乐的天分,更重要的是学习者反复用心的练习。我在心里默数着节奏,眼睛盯着写在纸上的手法顺序,目不转睛,紧张得肩膀已经开始发酸。忽然有不一样的节奏伴着我的鼓声响起,让原来单调重复的鼓声变得节奏紧密、音色丰富。原来是老师在与我合奏。这时的我,居然忘记了原来的紧张,哈哈大笑着仰起头,身体开始跟着鼓声摇摆,肌肉放松下来,手下的鼓声却变得更浑圆动听。手鼓的演奏在于接触鼓面的指法而不是用多大的力气敲击鼓面,所以完全不用担心太认真的练习会把自己的双手敲肿。 这里的几位老师都是打击乐的行家里手,也许是因为没有去过非洲或南美,他们对手鼓的理解里却多了一些与中国民族音乐相融合的特色,每个人的模样也仅是普通人的样子,没有想象中鼓手总会出现的长发、不羁的神情或奇装异服的打扮。我的这位老师姓侯,是个模样憨厚的年轻人,讲技术的时候很耐心,自由发挥打出的鼓点却有蛊惑人心的魔力。 通常手鼓表演是大家的合奏,但也可以是一个人的音乐,自娱自乐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选一首好听的乐曲,伴着旋律敲出自己心中的节奏,这也正是我学手鼓的目标。遗憾的是我不能用文字生动地表达出手鼓的节奏和音色,跟着手鼓摇摆的乐趣,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体会到。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