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斯柯达注入海派精髓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30日 13:50 经济观察报

  李安定

  专栏作家 新华社高级记者 资深汽车评论人

  浴火重生的品牌

  建城700多年的布拉格,很像一部老电影。古色古香的石块路,石砌拱顶的酒吧,依山傍河而建的王宫、教堂、大学、剧院,以及伏尔塔瓦河上的几座老石桥,或壮美,或秀丽,给古城增添了几多灵气。

  斯柯达的布拉格总部,座落在伏尔塔瓦河边一座典雅的楼房里。前董事长魏铁希说,诞生于1905年的斯柯达是捷克人的骄傲。像斯柯达这样有百年以上历史且量产至今的轿车品牌全世界仅有四个,它与大众、奥迪、西亚特已共同成为大众集团量产轿车的四大品牌。

  在斯柯达的藏车馆,笔者看到了1936年生产的堪与劳斯莱斯媲美的豪华车;看到1948年生产的一款大型总统用车,据说曾作为礼物送给开国不久的新中国主席毛泽东;上世纪50-80年代,斯柯达柴油大巴一直是北京公交中最大最耐用的主力车型。后来,按苏联对东欧“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分工,斯柯达只许生产小型家用车,车型单一,每况愈下。1991年捷克政府决定与大众集团合资经营斯柯达。2000年,大众集团收购了斯柯达的全部股份,这个百年经典在输入大众汽车的技术精髓之后,如同浴火涅?的凤凰,获得新生。

  今天,斯柯达已经从1991年大众接手时的一个平台,发展为拥有欧雅 (Octavia)、速派 (Superb)、法比亚 (Fabia)、Roomster等四个平台十多个车型。销量从1991年的17万辆提升到2007年的63万辆,出口90多个国家。在德国,斯柯达是仅次于丰田的第二大进口车品牌。

  2005年12月,上汽股份、上海大众、大众集团和斯柯达汽车签署协议,上海大众和斯柯达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斯柯达品牌正式落户上海大众。和大众采用共同平台、相同工艺的斯柯达,将和大众一起,成为上海大众双品牌战略的一只有力翅膀。

  对比大众,斯柯达在欧洲的品牌定位,一是乘坐和储物空间大,车型尺寸向上跨越半个级别,乘坐宽敞,独特的掀背式后备箱开启方便;二是性价比高,由于大量采用大众集团成熟技术,既保证了斯柯达的质量和可靠性,同时还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性价比。

  落户上海的新追求

  2006年6月,上海大众在对斯柯达产品制造进行磨合与本土开发后,推出了国产斯柯达品牌的第一款产品——明锐,主打国内A级车高端市场。明锐即Octavia的中国命名,第一代Octavia自1998年推出,一直是斯柯达的主力车型,迄今在全球已经销售200万辆,并曾获德国进口车单一车型销量的冠军。

  笔者以为,斯柯达落户上海,技术路线和品牌战略已和欧洲不尽相同:一方面保持了车型的大空间,采用成熟技术,以获得高可靠性和高性价比;一方面又坚持技术先进性,斯柯达在中国的品牌定位将不输于大众。从明锐到今明两年相继推出的斯柯达小型车法比亚和旗舰车型速派,这一特色将有望延续。

  技术领先成为斯柯达在中国新定位的要素之一,这也是一举扭转1990年代 (大众入主前)斯柯达老车型进口负面影响的有力举措。上海大众推出的明锐在国内率先搭载了1.8升TSI全新发动机。这是一代最新、最先进的发动机,技术指标领先所有对手,与传统发动机相比,被业内专家比喻为数字化手机对模拟手机的一次革命性创新。由于采用 “缸内直喷+涡轮增压”技术,1.8升TSI全新发动机功率118千瓦,扭矩250牛米,节能20%,排放轻松达到欧4标准。配合大众首创的Tiptronic六档手自一体变速箱,明锐在任何速度下,都能顺畅自如地发力提速。

  一个全新品牌引进中国,对于中国成立最早、最成功的汽车合资企业上海大众来说,是一个挑战。轿车是一种工业产品,又承载着一种文化。斯柯达的品牌内涵 “simplyclever”,精髓就是一个 “精”字,借用中国成语,就是 “精益求精”。

  笔者曾撰文说过,精工细作,内在品质上乘,是百年 “海派”产品文化的精髓,上海大众是 “海派汽车文化”的代表。斯柯达是幸运的,来到上海大众,使其 “海派”内涵得到再提升。在上海大众,斯柯达的产品打造是 “精湛”的:车身采用大众的A级车王牌平台PQ35,大面积激光焊接,关键部位的超高强度热压钢板的运用……无一不是 “精益求精”的体现。舒适性、安全性、车身刚度的领先,来自技术的超越,也来自德系汽车与海派汽车文化对于内在质量一丝不苟的一致认同。

  斯柯达的售后服务是 “精心”的,推出了 “销售与服务无缝链接”的服务流程——在斯柯达明锐交车现场,销售经理与服务顾问同时出现在车主面前,销售经理引导车主提车,服务顾问提供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保证,让车主从买车的第一刻起就能感受到斯柯达品牌对其用车过程的精心呵护。

  甚至斯柯达的用户也是 “精明”的,斯柯达目前销量的三分之一在上海。上海人为什么青睐斯柯达?精明的上海人是不听 “忽悠”的,他们 “门槛精”,对国际先进技术了然于胸,把钱花在刀刃上;同时又注重外型的和车内的空间,体面而大气。

 [1] [2]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