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2007中国企业股市融资之道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30日 00:31 新浪财经

  作者白万纲 华彩母子公司管控咨询集团董事

  华彩申明:本文为华彩咨询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擅自转载。

  2006年中国股市全面丰收,上证综指年初以1163.878点开盘,年末报收2675.474点,创下历史新高;沪深两地股票市场的总市值实现翻番,首度突破8万亿,成长为全球第一大新兴市场。辉煌的背后或许有许多偶然因素,但国内股市总体向好是必然趋势,年初召开的全国金融会议又为股市指明了方向。可以预见,国内企业的投融资将呈现新的趋势。

  表现良好的中国股市

  多方因素的共同推动成就了2006年的股市红火,虽然有些许机会成分,但更多的是带来积极影响,不仅重拾股民信心,使股市重新呈现火爆场面;也使得监管层看到希望,坚定规范股市的决心;同时企业也重新审视股市价值,酝酿调整投融资策略。

  股市遗留问题得到改善。

  股权分置改革在2006年基本完成,已有93%的上市公司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占到总市值的96%,这一改革将于2007年全面完成。作为严重制约股市长期发展的遗留问题,股权分置为股市后续改良铺平了道路。

  由于市场环境大为改善,证券业扭转了多年亏损的局面,券商的绝大多数历史风险问题得到解决。上市公司清欠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完成清欠总额336亿,未能解决资金违规占用的仅剩17家,阻碍股市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即将得到彻底清除。金融衍生品市场方面,武钢、宝钢等权证实现平稳退市,表明权证市场日趋成熟;而融资融券、股指期货发行时机也逐渐成熟。

  大盘股陆续回归。

  2006年是大盘股之年,中行与工行陆续登陆A股市场,作为拥有数千万亿总股本的超级大盘股,两只银行股对中国股市的贡献不仅是总量的增加,更使得中国股市在规模和结构上都有了质的飞跃。

  尽管中行股上市后表现不佳,但随着工行在沪港两地的同步上市,世界第一大股带动了大盘蓝筹股的强劲反弹,随后宝钢股份中国石化长江电力均出现大幅上扬,钢铁蓝筹股、指标股、银行股陆续发威,受这种氛围影响,中行也脱离颓势加入涨停行列。

  我们来看看2006年股市的上升路径:大盘股上市刺激了股市的趋好,培养了对大盘股的投资偏好,进而带动大盘股的整体上涨,从而给股市带来更大的拉动,形成良性循环。由于大盘股整体走好,巨量使得良性循环短期内不会失去,这种影响必将延续到2007年。

  基金热升温。

  在大盘股的良好表现驱动下,基金市场重新火爆,证券投资基金总规模达到6208亿份基金单位,基金资产净值超过8550亿元,均创历史新高。大盘股的上涨为基金带来丰厚收益,从而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其中,资金吸纳扩大了基金的规模,又反过来促进大盘股的成长。基金热的升温使得机构投资者得到壮大,为推动股市发展添砖加瓦。

  前景看好的中国股市

  基于2006年中国股市的良好表现,人们有理由相信2007年股市将再创辉煌,这源于监管力度的加强使得中国股市进一步规范发展,股市的繁荣有利于强化监管层的信心,因而在市场的积极配合下,2007年的一系列监管举措必将达到预期效果。

  监管层有效举措。

  中国股市的改良源于监管层的多项举措。首先是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股权分置改革、上市公司清欠工作相继接近尾声,建立了上市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制度,上市公司结构趋于合理、经营稳定性增加,规范化运作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为进一步完善国内资本市场运行、约束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是改善股市结构和质量。多支优质大盘蓝筹股的上市,释放了一大批业绩优良、经营稳定的上市公司的潜力,使得优质股成为市场追逐的焦点,改善了股市结构,并使得股市的稳定性得到加强。

  第三是提升市场效率和活力。证监会相继推出交易所交易基金、权证、上市公司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等固定收益类产品,还成立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准备推出股指期货,繁荣了金融衍生品市场。通过一系列的组合拳,证券市场的效率和活力均大大提升。

  2007年关注热点。

  在年初召开的全国第三次金融工作会议上,证监会主席尚福林确定了2007年证监会的工作重点,这也将成为市场广泛关注的热点。

  从基础建设看,将推进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以主板市场为主,推进中小企业板块和创业板市场建设;同时构建统一监管的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加强对非上市公司的监管;还要推动建立统一互联的债券市场;推出股指期货,更好地发挥期货市场功能;加快市场法规体系和执法机制建设,以提高执法效率。

  从证券机构监管看,加强对证券经营机构和证券服务机构的监管,加强对基金活动和基金人员的监管,全面提高规范化运作水平;完成证券公司的综合治理工作;支持证券公司进行产品、服务和组织创新,推进行业整合;丰富基金产品类别,推进封闭式基金转型与创新,开展专户

理财试点;推动各类合规长期资金进入股市,促进机构投资者发展。

  从上市公司监管看,努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强上市公司基础性制度建设,完善日常监管;完善辖区监管责任制、综合监管体系以及直接融资和再融资制度,推动市场化的并购重组,从增量和存量两个方面改善上市公司结构;切实提高资本市场财务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加强对上市公司和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执行新会计准则的监管。

  从国内外交流看,推进对外开放,逐步扩大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影响力;支持境内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支持证券、期货机构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推进基金公司、证券公司QDII试点.

  三大影响因素。

  在股市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仍然有三大因素将影响中国股市的后市走向。首先是流动性过剩,股市的向好吸引了过剩的流动性,但宽松的流动性带来的、脱离基本面的股价攀升不仅会麻痹投资者的识别能力,也会降低上市公司有效使用资金的约束机制,对投资者和上市公司而言都存在很大风险。

  其次是消费潜力,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潜在市场,而政府的公共投资有助于给消费者减负而释放出很高的消费能量,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因而对股市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股价的上涨也能间接地刺激消费,在消费者和企业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是资本运作,中国股市的繁荣发展将有助于中国企业增加资本市场融资比例,并灵活运用股息政策和公益性投资项目的融资参与等策略,在股市取得优良表现,进而扩大资本市场融资数额。企业还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开展并购,实现加速扩张。

  面对新股市企业如何动作

  对国内大多数企业来说,证券市场并非融资的主要渠道,但随着股市的持续繁荣,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证券市场,寻求新的融资渠道。而已经上市的企业则应该着力调整公司制度,共同推进中国股市的健康发展。

  上市融资有门。

  长期以来,国内的股市基本与中小企业绝缘,在监管层对中小企业板块、创业板市场的大力推动下,以及国际资本寻求扩大与国内企业的合作,上市融资将成为国内企业的重要融资手段。目前国内股市日益规范,整体走势良好,市场对优质股的追捧有助于优秀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崛起,这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加速发展的空前机遇。

  

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客观上也对资本市场提出了要求,要求进一步发挥其资源配置作用,要求通过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来优化金融体制,要求资本市场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投融资需求。广大中小企业应以此为契机,转变传统融资思路,调整投融资策略,寻求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谋求基金投资。

  国内中小企业一直为融资问题困扰,其中尤以民营企业更为突出,由于担保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青睐,而国内风险投资、民间融资等其它融资渠道尚未健全,使得中小企业融资无门。

  现在看来,基金投资将成为国内中小企业的救命稻草。据悉,天津滨海新区将出台金融改革新举措,于今年6月召开首届中国企业国际融资博览会,为国内中小企业和国外私募股权基金提供了交流平台,将促进国际资本的流动,同时也为中国私募股权基金提供了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机会,将有助于培养中国的私募基金市场。

  调整公司制度。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只有进行内部调整,才能借到资本市场的东风。首先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目前许多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徒有外表,董事会、监事会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上市公司如此,控股公司同样要引起重视,现在有许多问题不是出在上市公司,而是出在其控股公司,即母公司身上。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对于企业融资也有很大的帮助,私募基金、股权基金均看重其规范水平。

  其次要完善股东合法权益保障机制,具体来说就是保护小股东权益,赋予股东更大的的知情权、提案权,建立关联股东回避表决、代位诉讼、分类表决等各项制度。而对于外部股东而言,不仅要从股市拿回报,也要从公司内部拿回报,为保障外部股东的这项权益,应建立内部回报制度和赔偿制度。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