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正文
 

书评:当和尚遇到钻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5日 21:25 《管理@人》

  刘戈

  做生意的人喜欢烧香拜佛。随便到一个庙里,你看到的那些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的生意人都是和尚们的最爱。

  一般说来烧香拜佛的生意人分为两派。一曰实战派,大抵是生意场上遭了磨难或是有
了实在过不去的坎,逢佛便拜,认真的还要打听到哪个庙拜佛更灵验——有更高的性价比。一般来说,他们基本没有心思搞清楚佛门内部的组织架构和职位分工,着急的时候会把王母娘娘、玉皇大帝、关公乃至土地爷也拿来作为一个系统的顶礼膜拜。

  一曰理论派,但凡生意场上已经功成名就之士,举目四望,有点一览众山小、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他们发现学生时代的哲学课并没有让自己搞清楚“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之类的终极问题。分辨此派的核心标准是,每到一庙必找到当家住持,切磋一番。过招之后,出得山门,唏嘘不已。只觉六根清净,佛光普照,紫气东来,两腋生风,身轻如燕。

  实战派也好,理论派也罢,在中国,佛教是作为世俗生活的对立面或者说是参照物存在的。佛是高高在上的,他所要解决的是人的力量无法操控,人的精神无法平静的问题。所以“遁入佛门”被看作是对现实生活失望、无奈、厌倦、恐惧的同义词。

  网上流传很广的一组图片:在纽约的一间

写字楼的大厅里,两位来自西藏的僧人把彩色的细沙当颜料,用了几天的时间绘制了一副展现天上人间精美绝伦的图画,作品完成了,人们还来不及细细品味这画的奥妙,他们便从容的开始亲手毁掉自己的作品。两位僧人把沙子装进两只口袋,扬长而去。图片的最后一副是一行字:繁华只是一捧沙。这句话透出的却是中国人对于佛教的基本理解。

  做了这么多铺垫,是想清晰的表达我在看到《当和尚遇到钻石》这本书时的感受。作者麦克尔·罗奇是一名受戒的藏传佛教僧人,修行22年,获得格西学位(佛学博士)。也就是说这不是一位佛教爱好者或是在家修行的居士,而是一位真和尚,藏传佛教里应当称做喇嘛。他的传奇之处在于不仅身为一个洋人去钻研佛教,而且他的信仰帮助他成为一名成功的珠宝商人。

  作者一边往返于美国和印度之间,在修行的同时开始创业,与别人合伙初试钻石生意,用了17年的时间把一个靠5万美圆贷款的起家的钻石作坊发展成年销售额一亿美元的珠宝公司。他把自己的生意看作是佛教博大精深教义在世俗生活中的实践。

  作者在自己的职业生涯和宗教修行上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关键词——钻石(金刚石),在娓娓道来钻石的切割、加工、交易的过程以及自己在这个行业中摸爬滚打故事的同时,解读《金刚经》的精髓所在和这本经书在经商中的运用方法。在这里钻石被赋予了深刻的意味:成功的商人应当象钻石——坚实稳固、无坚不摧却又清澈透明。

  这本书值得一读的原因在于,作者理出了一套“商场佛学”,用自己的实践和对佛教教义的剖析告诉大家,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完全可以和商业行为巧妙地融为一体,而不是将他们看作是相互对立或者互为补充的关系。

  作者的“商场佛学”简单的可以概括成三句话:一是做商人赚钱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当然要干净诚实的赚钱;二是赚钱的时候要乐在其中,从中找到生活的乐趣;三是要以此创造有意义的人生。当信佛这件事和经商这件事可以合二为一恰如热爱

美食的人做了
厨师
,浑然天成完美无缺。

  在中国,宗教一直都是生产力发展的对立面。当市场经济的浪潮把人们的心理冲击得七零八落、七荤八素、七上八下的时候,重新回到传统智慧,去发现其在当下社会的先进性,进而创造个人和谐生活乃至建设和谐社会,何乐而不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