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一句老话,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说,同类事物(包括人)总喜欢聚合在一起。反过来解释就是:聚合在一起的事物,总是具有某些共同属性。
这反过来解释的结果,可以应用于企业品牌形象建设上,我们称之为“品牌类聚”策略。
如何实施品牌类聚策略
我们不妨给“品牌类聚”下一个通俗的定义,那就是:通过在本品牌和目标品牌之间寻找共性的方式,达到用目标品牌形象带动本品牌形象提升之目的。
所谓“本品牌”即要塑造的品牌,而“目标品牌”则是指要达到的品牌。
“品牌类聚”策略最基本的应用,就是把本品牌和目标品牌予以并列表述,让人产生这些品牌属性相同的联想。
比如,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表述方式:“索尼、三星、松下等全球著名消费电子企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表述呢?因为这些企业(或者说品牌)具有诸多共同属性,比如:都是消费电子企业,都是国际著名品牌,都属于高端产品等等。我们也经常见到这样的表述:“长虹、康佳、创维、海信等国内彩电巨头……”为什么会这样表述呢?道理类似,那就是同属于国内著名彩电企业,品牌形象在一个层面上,市场占有率差别不大等等。
但是,如果我们见到“索尼、三星、松下、TCL等全球著名消费电子企业……”这样的表述方式,我们很容易产生“TCL和索尼、三星、松下企业一样,成为全球著名消费电子企业”的印象认知。这等于告诉消费者,不要再用国内品牌的眼光看TCL了。
事实上,品牌类聚绝不是“把我的品牌和目标品牌罗列在一起”那么简单,和目标品牌在相同的媒体(相同的版面和时段)上发布广告,在新闻媒体上和目标企业一起报道,以目标品牌相同的策略实施营销推广,我们也可以称为品牌类聚策略。总之,我们应该对品牌类聚策略予以泛化认识。
这样看来,品牌类聚和我们通常所说的追随战略具有某些相似的属性。在这方面,有成功的先例可以追寻,创维就是品牌类聚策略的受益者,把自己的目标定位于跻身中国彩电第一阵营行列,并予以不懈地努力,最终得到实现。现在,TCL希望通过品牌类聚策略的实施,跻身世界著名消费电子企业行列,成功的可能性也很大。
品牌类聚适用于什么样的企业
事实上,采用品牌类聚策略提升品牌形象的例子还有很多。LG应该是洋品牌中一个例子。
长期以来,社会形成了“LG是洋品牌中的一个低端品牌”的印象,这对LG持续发展显然是不利的。如何改变社会对LG的品牌印象?成为LG品牌形象策略的当务之急。LG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策略:一方面加强高端产品开发力度,提高高端产品在整个产品群中的比例;另一方面拒绝打价格战,并向三星看齐,三星怎么做,LG就怎么做,力图建立消费者“三星、LG等韩国著名家电品牌”的印象认知。目前看,这个策略正在显现效果,LG的高端形象正在逐步确立。
通过上述LG的例子,我们发现,品牌类聚策略的正确运用,有利于品牌形象的提升。但是,我们同时也发现,品牌类聚策略的应用,其实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产品要具备足够的支持力,和目标品牌之间的差距不能过大。我们很难想像一个在国内尚没有品牌形象的企业,它能通过所谓的品牌类聚跻身国际品牌行列。
由此看来,品牌类聚策略是锦上添花的策略,是把99度的水烧到100度的关系。这意味着,我们对品牌类聚策略的认识要适当,要看到产品和技术才是“因”,只有解决了因的问题,才有条件谈品牌形象这个“果”,不要试图本末倒置走捷径。为什么有些企业在品牌形象建设上投入力度很大,但品牌形象建设的效果并不好?原因很简单,产品支持力不足。目前,中国大多数企业国际化道路走得并不顺利,与品牌形象不支持有很大的关系。而品牌形象难以确立的原因,又在于产品和技术支持力不足。
所以,三星CEO尹钟龙一句话说得特别好:目前,三星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是,第一重要、第二重要、第三重要的事情,都是核心技术开发。三星把核心技术开发的重要性提到如此高的高度,表明三星深谙企业和品牌建设之道。
因此,品牌类聚不是霸王硬上弓式的往自己脸上贴金,而是解决了产品和技术问题之后的企业品牌提升战略。因此,把企业基础工作做好,才是那些急于提升品牌形象的企业第一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