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 中国版Google长大了吗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3日 20:28 《中国企业家》 | ||||||||
“功成名就”的百度仍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并且还很难说得上是一个“成熟公司” 文/本刊记者 程苓峰 公司名称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加权总分 190.331 三年平均增长率 216.23% 2004年营业收入(万元) 8500 企业领先性 6.4 制度领先性 5.9 行业创新性 6.4 企业创新性 5.8 成长性 6.3 被评为《中国企业家》年度“21星”是众多的成长性企业颇感欢欣的荣耀,不过这顶花冠戴在百度头上看起来却不怎么合适。原因很简单:自称“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公司”,百度已成名多年、并即将登陆北美股市。据称,其2004年收入过亿,百度一家就处理了三成以上的中文搜索流量。不过,相对于百度未来可能达到的高度和规模,眼下取得的成就和地位确实只算一个开始。 早于百度一年正式成立的Google是全球网络搜索市场的领袖,也是百度在中文搜索上的最大对手。而其在2004年财报里对投资人宣告:“创立于1998年的Google还仅仅是一个读一年级的小学生”。30出头的两位创始人布林和佩奇热情洋溢地告诉所有人:“我们才刚刚开始!”如果Google不是故作谦虚,那么“小学生”和“刚刚开始”这些字眼也同样适用于偏于中国一隅、营收只有Google百分之几的百度。 其实布林和佩奇的“谦虚”背后是一种难以自控的巨大企图心。网络搜索是一个尚处于发展初期、具有极大潜力的市场,而Google和百度赖以赢利的竞价排名模式正处于暴发期。2002年,美国的网上广告市场小幅缩水,竞价排名的广告收入却激增了3倍。2003年和2004年,Google的广告收入增幅分别是230%和120%。而中文网络搜索是较英文搜索发展更迟缓、空间更大的一块市场。专业机构预测,中文搜索市场在未来几年会维持80%的复合增长。虽然目前没有官方的数据佐证,许多业内人士毫不怀疑:百度最近几年都达到100%以上的增长,并且一旦上市,其市值会直逼新浪、网易等目前中国网络股中的佼佼者。 不过,无论前景如何诱人,能否分享到巨大市场带来的利益是另外一回事情,那将考验一个公司的成长能力。从这个角度看,布林和佩奇的“谦虚”其实别有深意:一个没有经过几番市场摔打和绝处逢生经历的公司很难说得上成熟。 百度自李彦宏和徐勇两位“海龟”在1999年归国创立以来只经历过一次重大的转变。2001年之前,百度一直依靠给三大门户提供搜索后台服务获取收入。但这一年前后,门户的自身危机影响到与百度的合作,并且由于意识到无法直接抵达用户将不利独立品牌构建,百度逐渐与门户疏远,开始直接吸引流量、接触用户。此次转变奠定了百度以后的发展基调:自建品牌直接吸引用户、依靠竞价排名以赢利。 不过自2004年,百度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围剿和挑战。一方面,国际巨头竞相发力。雅虎并购国内另一搜索商3721,并将其花费数亿美元打造的搜索技术引进中国;此前一直没有正式进入中国的Google开始在上海设立常驻机构,甚至直接入股百度以“伺机而动”。另一方面,一群颇具实力的国内玩家进入。搜狐推出搜狗,新浪开始相应跟进,中国搜索则期望从智能和桌面搜索两个领域实现反超。如此“诸强环伺”的局面在百度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 在此之前,无论从页面的简单风格、专著于核心技术的宗旨、还是对竞价排名的依赖,百度都与先行者Google保持一致。而在2004年前后,百度开始不再“紧跟”,对Google进入电子邮箱、比较购物、桌面搜索,以及四处并购等新的举动都保持沉默。很显然,观察人士说,迫于环境的差异和力量的悬殊,百度开始不得不依靠自己的思路和实力行事,但这是否可行还要接受考验。 最后,百度遇到的挑战还不仅仅是竞争环境和自身思路,更来自于内部管理。虽然创始人之一的徐勇在不久前离开,但公司的绝对控制权还掌握在另一位出身技术的创始人、身兼首席执行官和总裁二职的李彦宏手中。这与Google、eBay、雅虎创始人纷纷让位于职业经理人的主流做法不合。即使在创始人文化尤其浓厚的中国,网易、盛大、新浪等公司都纷纷引入强势的管理人员担任首席执行官或者总裁的职位。 李彦宏能否在公司告别创业初期后证明自己的管理能力,百度能否应对不断变化的技术在更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里成功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的道路,这些都成为百度能否成功从“21星”阵营里毕业,转变为成熟企业的真正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