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商业年轮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0日 19:59 《中国企业家》 | ||||||||
为了避免时空倒错,应该认真研究一点商业史,建立一种帮助企业找到平衡感的全球定位系统 能像《大话西游》中的至尊宝那样穿梭时空,来去500年,在普通人看来绝对是个梦想,但对商业人士来说,时空错乱、对自己的商业年轮产生错觉,可能是个灾难。
眼下的中国企业界,就身陷这样的时空错乱—— 我们是不是应该在21世纪的今天回头补20世纪中期工业化尤其是重型化的课? 我们会不会重蹈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的全球大收购却普遍失败的覆辙? 我们的金融发展与经济调控水平,是不是与制造业企业的水平有不止一个年代差? 我们社会这个阶段,离现代化多远?在这个阶段,企业以什么样的方式回馈社会最好? 在本期《中国企业家》杂志里,这些时空错乱的问题,一起出现在读者面前。封面文章《韩国重型化之鉴》,本刊记者专门探访韩国经济界企业界人士,请他们回顾韩国上个世纪70年代的重型化与90年代末的重工业民营化,是为了给困惑中的中国重型化民企一点年代感。没想到文章写完刊发时,正赶上国内的学者们开始了“重型化争论”,也算是本刊对这个争论的一点侧面参与。在本刊每年例行的“两会沙龙”中(《构建和谐社会不能脱离发展要务》),社会学家孙立平把在座的几位企业界代表委员带到了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断言“丁字型”市场消费结构(其实也是社会阶层结构)才是导致企业陷入发展瓶颈、社会陷入不和谐困境的“罪魁祸首”!在一派富贵气息的长安俱乐部听70年多前美国的萧条故事,真有“不知今夕是何年”之感。再看看本期《阳谋陈天桥》,又是一个非常现代、非常新潮的21世纪互联网并购故事。70年前的美国、30年前的韩国、超越国界的未来网络世界——中国企业界就身处这样一个令人眩晕的时空。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中国传统讲究时序,世间万物均应时而发,人到什么年岁做什么事,太早了太晚了都会有问题。外在的“时势”,更是要把握好,到什么年候做什么事,丰年积谷歉年保命,“不识时务”,后果很严重。 在中国这片土壤上从事商业活动,我们的企业家一向很注意看年头看风向,但是,总是有看不准看不对的时候。重型化,在2002年没对错,2004年是错的,也许在2006年又对了;海外拓展和收购,“走出去有风险,谁能告诉我不走出去有没有风险?”,这样的问题,1999年是海尔张瑞敏在问,2003年是TCL李东生在问,2005年轮到了联想柳传志;MBO,在联想、TCL是体制创新样板,在春兰是错,在伊利、健力宝是罪,在2005年以后的中国企业界好象就要绝迹了。 在正确的时候做正确的事,而且得以正确的方式做,很难。在3000多年的重官轻商文化和40年计划经济体制余威下,才做了20多年真正的企业,就要和500强竞争走向世界,这么乱的时空,企业家要把握商业把握自己,“三个正确”,难上加难。 为了避免时空倒错,我们的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当然也包括企业家自己,应该认真研究一点商业史,尤其是近200年的现代商业史,建立一种帮助企业找到平衡感的全球定位系统。这种“断代”研究,也有助于我们的社会客观评价商业行为和企业家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