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专访美国贸易副代表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1日 11:56 《财经》杂志
无论此前将中国补贴争议诉诸WTO,还是希望通过第二次战略经济对话取得“实质性成果”,都体现了布什政府在其执政的最后18个月内有所作为的愿望 无论此前将中国补贴争议诉诸WTO,还是希望通过第二次战略经济对话取得“实质性成果”,都体现了布什政府在其执政的最后18个月内有所作为的愿望 □本刊特派记者 楼夷 李昕 发自美国首都华盛顿 美方的期待 贸易,毫无疑问是中美经济关系中最为火热的议题。 3月15日,在华盛顿F街1400号的办公室里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主管美中贸易的美国副贸易代表卡兰巴提亚(Karan K. Bhatia)从中国归来未久;他的同事、另一位美国副贸易代表彼得奥尔盖耶(Peter F. Allgeier)前一天还在北京,与中国商务部讨论WTO多哈回合谈判议题。 更高级别的交流即将到来。今年5月,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将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事件”,巴提亚说,“对话层级如此之高,而且将所有的问题放在一个框架内讨论,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 第一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去年12月14日在北京举行。当时美国派出十余位部长级经济高官出席,可谓盛况空前。巴提亚称,中美双方此次讨论的话题可能涉及金融服务、非金融服务、能源、环境、法律法规透明度等等,跨越双方几乎全部的主要经济部门。巴提亚的期待很高。 “我们希望这能成为一个成功的载体,”巴提亚说,“成功是指不仅有良好的对话,也能看到对话进一步带来两国关系的转变,具体行动的转变。” 巴提亚进一步解释,成功意味着双方在某个具体问题达成共识,并产生实质性成果(tangible results)。“我们希望看到的行动当然应当是能有效加速中国经济发展,同时也符合美国的利益。”他举例称,中国需要进一步多样化和加固发展服务业的基础,比如银行业、物流、电信等等。 第二次对话大致延续了前次的主题,即要求中国在知识产权等问题上更加严格地执行入世承诺,并且在入世承诺之上进一步开放,本就是首次中美经济战略对话的重要议题。不过,这一次美方的“开放”渴求更加明显。 布什的最后18个月 据一位华盛顿资深贸易专家介绍,不断飙升的对华贸易逆差,以及民主党重掌国会,使得布什政府处于前所未有的压力之下。无论此前将中国补贴争议诉诸WTO,还是希望通过第二次对话有所作为,都体现了布什政府在其执政的最后18个月内“做一点事情”的愿望。 此次美方领衔参加此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是财政部长保尔森。来自美国财政部的主要参会代表则是阿兰霍默。霍默刚刚于2月13日被保尔森任命为“中国与战略经济对话特使”,主持一个“强有力的”美国财政部谈判小组。 霍默在里根政府时期担任贸易副代表,此后多年出入政府与法律界,以贸易资深律师/谈判者形象知名于业内。有评论认为,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本来被认为是战略层次的对话,而此番美方委任具如此背景的人主持美财政部参与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主要事务,说明寄望于获得“实质性成果”之切。 与其前任克林顿不同的是,小布什政府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中国。 经过艰难的谈判之后,中国在入世五年之后成为世界重量级贸易大国。刚刚结束WTO过渡期的中国,更倾向于在多哈多边谈判机制讨论未来的贸易自由化路径,而不是双边谈判。此时,除了通过诉诸贸易争端等传统策略外,在保尔森的推动下,美国政府也开始致力于以“共赢”理念说服中国。 “我们希望中国成功,希望看到中国人民更加富裕,希望看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出口更多,我们相信这些能与美国经济发展协同进行。”巴提亚一连说了三个希望。当然他也承认,这只是美国策略的一面,另外一面,“还有WTO争端解决机制”。 中国立场更加强硬 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中,巴提亚承认中国已经作出相当的开放,以及面对多种艰难挑战。“骑摩托车的人知道,你到转弯处时应当格外小心,但是很多人以为小心就是减速,但其实应当加速,靠这个动力转过弯去。” 巴提亚说:“面对这些艰巨挑战的时候,中国应当加速改革。这就是中美两国之间伙伴关系的要义。 一方面,中美经济对话涉及重大、长期性战略问题,短时间内难以一蹴而就。另一方面,在美国更新其对华贸易政策的时候,中国政府也逐渐形成新的对外贸易政策。 最典型的例子是如何应对贸易顺差。从去年开始,中国政府多次表示“不追求过大贸易顺差”。商务部在《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将进出口基本平衡的时间表设在2010年。然而不断飙升的贸易顺差,已经大大降低人们对于短时间缩小顺差的期望。 根据海关总署的最新数据,2007年2月中国贸易顺差达237.57亿美元,为去年同期的近10倍。尽管将减顺差作为2007年首要任务,商务部部长薄熙来最近公开表示,“不能设想在短期内,或者是仅仅通过贸易措施就解决顺差问题。”他强调,中国的顺差是全球产业分工转移的结果,而且不能立即调整。 在具体贸易争端上,中国政府的立场更加强硬,最明显的例子是反补贴一案。 去年中美经济战略对话刚刚结束,美国商务部就在未明确对非市场经济使用《反补贴法》的情况下,启动对中国铜版纸的反补贴调查。随后,又对是否对非市场经济国家使用《反补贴法》征求公众意见。 今年2月初,美国更将补贴一事诉诸WTO。这也是中国至今遭遇的最大一起反补贴案。同中国汽车关税零配件案一样,这一次美国再度和他国联手。不仅美国、墨西哥提出磋商要求,加拿大、日本、欧盟也提出作为第三方加入磋商。 在这几起争端中,中国都以强硬姿态面对。汽车零配件关税案磋商未成,双方已经成立仲裁小组。对于补贴案,中国一方面就美国商务部启动造纸业反补贴调查一案状告美国商务部;被美方告上WTO,中方也并没有着急撤退。 进一步对外开放 在3月1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部长薄熙来表示,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下处理一些贸易摩擦是正常的。 “作为比较成熟的贸易伙伴之间,如果有了问题,我们首选方案当然是通过磋商来解决,”薄熙来说,“实在不行,我们也尊重我们的贸易伙伴,到WTO争端解决机制下去解决贸易摩擦问题。” 中国正在学习如何通过国际规则维护和获得更多的利益。在最近的新闻发布会上,尽管薄熙来表示“中国不会享受多哈免费午餐”,但这并不表示他完全赞同美国的观点。 对于美国“降低工业产品和服务业关税来推动多哈谈判”的要求,薄熙来则强调,中国对多哈回合的贡献已经很大,而且在某些地方“超水平发挥”。 对于所谓“中国是多哈最大的受益者”的说法,薄熙来更戏称为“忽悠”,“好在谈判中让中方作出更多让步。” 但是,一旦超越具体谈判的层次,中美双方在战略层次的对话前所未有地密切——最高层次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频率提升至一年两次,覆盖面可谓无所不包——来自双方决策层的态度颇为积极。 在2006年12月第一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举行时,中国副总理吴仪就强调,要继续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包括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多哈回合谈判,积极推进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等等。并要求解决贸易顺差问题,不断扩大进口,努力减少贸易顺差。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刚刚在全国人代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强调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对外贸易,做好利用外资的工作,引导和规范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等。 无论是面对重大经济问题,还是处理具体贸易摩擦,中国政府正显示出更为成熟、冷静和鲜明的立场,正在按照自己的时间表继续走改革开放之路。- 《财经》封面同组文章: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