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正文
 

郑瑞祥:能源合作中国印度达成自上而下的默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2日 10:39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王晴 发自北京

  作为两个能源消耗大国,中国和印度一直被外界看做是能源领域的竞争对手,但是近期,各种迹象表明中印在能源,尤其在石油资源上出现了合作的迹象。为此,《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驻孟买前总领事郑瑞祥,谈及中印能源合作的前景及路径。

  《第一财经日报》:从不久前中印两国石油公司联手收购海外石油公司股份来看,是否意味着中印两国之间的能源合作将全面展开?

  郑瑞祥:事实上,中印两国能源合作的想法由来已久,并且此前已经付诸行动,尽管数量有限:在苏丹,中石油(CNPC)经营着苏丹最大的尼尔油田,印度石油与天然气公司在2002年购买了该油田中25%的股份;中国在苏丹首都喀土穆建造了一个炼油厂,而印度则建设了一条石油管道,把提炼好的产品输送到附近的一个港口后再出口。

  但两国间实质性的进展是在温家宝总理去年4月访问印度时达成的。4个月后,印度10人代表团造访中国,探询中印双方在收购外国能源资产方面的合作途径。加之最近的中印石油公司联手收购海外石油公司股份,这充分说明两国都已经认识到“龙象之争”的弊端,并且从国家层面到石油企业已经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合作默契。

  《第一财经日报》:中印两国过去被外界看做是海外能源争夺的竞争对手,您认为现在合作对这两个国家有怎样的意义?

  郑瑞祥:作为GDP增长率在6%~10%的能源消耗国,能源竞争可以说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同样走向合作也是两国在长期竞争后的正常反应,恶性竞争会造成低效率,合作对两国都有好处。

  中印合作可以克服“亚洲溢价”。因为与欧美不同,亚洲国家购买原油并未取得一致,通常只是单独进行交易。这严重影响了谈判的砝码,造成了亚洲能源“溢价”。有数据显示卖给亚洲的石油价格往往高出卖给欧美的石油价格。而且这种现象已扩展到液化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等领域。

  因此,如果中印合作统一定价,能增强对价格的影响力。以后,亚洲的原油进口国还可以更多地与国际产油国组织进行谈判,以“集体订购”的方式争取到更为有利的价格。

  《第一财经日报》:在能源领域,亚洲需要建立怎样的对话机制?

  郑瑞祥:早在2004年10月,印度能源领域的专家和政府提出了建立“泛亚洲能源安全网”,主张亚洲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建立共享平台,这除了我上述提到的必要性外,同时也是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现在亚洲各国的对话机制很多,比如不久前结束的东盟峰会都提及能源问题。值得一提的还有上海合作组织。今年,印度、伊朗、巴基斯坦三国成为该组织的观察员国,再加上原有六国,该组织囊括了亚洲除日本外所有重要能源出口国和进口国。这使亚洲的能源合作成为可能。

  但有一个问题就是参与合作的成员越多,议题就越广,较难实现具体化。我认为亚洲国家间的能源合作,还需进行更为紧密的双边协商。

  《第一财经日报》:目前舆论认为中印合作将改变世界能源格局,对此您怎么看?

  郑瑞祥:这样的言论有夸大的成分。从经济实力,中印两国都还只是发展中国家,从能源消耗来看,尤其从人均能源消耗来看,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差了一截,目前世界能源的消耗还是以发达国家为主。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
010—58685866(北京)
021—52132511(上海)
020—34254460(广州)
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