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中海油竞购优尼科 > 正文
 

中海油与海尔收购要约具有相当优越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 05:42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实习记者 王晴 发自北京

  中海油和海尔集团在美国的企业并购同时遇上了麻烦:与海尔竞标的Ripplewood基金公司,威胁美泰立即停止向海尔提供信息,否则就将终止与美泰的合同;而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石油公司,更是让美国朝野一片惊慌。

  美国国内许多人担心中国公司会因此逐渐渗透到美国经济中,对美国经济造成危害。事实果真如此吗?

  中方开出优越竞购条件

  美国华尔街并购律师乔纳森·埃利斯认为,对于目前两家被收购方公司的股东而言,中国公司的要约具有相当的优越性。以美泰为例,海尔除了出价明显高于对手之外,另一个优势在于海尔是竞标者中唯一的一家同行业公司。埃利斯介绍说,按照Rip-plewood投资基金的运作方式,一旦收购成功,Ripplewood会马上对美泰进行大规模重组,大幅裁员,四五年之后就会将公司再次出售变现。相反,海尔看重的是美泰的品牌及美泰管理层对美国文化的熟悉和管理经验。

  与海尔类似,日前中海油CEO傅成玉也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称,中海油承诺保留优尼科的多数员工﹐特别是美国本土员工。而行业人士分析,中海油竞争对手雪佛龙在出价时已经明确将裁员等削减成本计算在内。对被收购企业的员工而言,交易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国际投资孤立主义不可行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表示:“我认为雪佛龙犯了一个战略性的错误。雪佛龙应该把中海油的并购看作正常的商业行为,而不应该用政治威胁作为打击竞争对手的借口。”

  而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介入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战役,影响的不单是当事公司雪佛龙的利益,同样也会对包括埃克森美孚公司在内的其他美国公司寻求海外市场造成负面影响。埃克森美孚公司CEO雷蒙德就明确指出,美国国会介入此案会是一个错误,“如果政府执意要这么做,我们将为此付出高额代价”。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和财长斯诺此前都已经表示,不应对中国公司的并购设置特殊的法律障碍,否则到头来只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并购美企:债权转股权战略?

  中国是美国的第二大债权国,从美国作为债务国的角度看,一旦美元走势不佳,中国可以随时将持有的美元国库券抛售,这会对美元市场和美国经济造成极大的冲击。而对美国公司的股权投资则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投资,对美国经济来说是一件好事。而从中国作为债权国的角度来看,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不符合投资分散化的现代金融理论,将持有的部分外汇转化为美国公司的股权,可以降低美元投资的整体风险。据美国经济学家布兰德·塞思特估计,中国持有7000亿至7500亿美元左右的外汇储备,其中绝大部分投资于美国的国库券。

  因此,中国海外并购兵团在美国的收购如果成功,对中美两国来说应该是一种双赢。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