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变发展模式:不是代价而是机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6日 18:11 第一财经日报 | ||||||||
“中国改变发展模式:不是代价而是机会” ——专访联合国秘书长特别顾问莫里斯·斯特朗 本报记者 雷帆 实习记者 王晴 发自北京
23日上午,联合国副秘书长兼安南秘书长特别顾问,莫里斯·斯特朗在北京科博会“创业中国”高峰论坛开幕式上致词,题为“环境保护:企业的责任”。莫里斯·斯特朗被公认为环保领域的重量级专家,他于24日下午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的专访。 《第一财经日报》:您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莫里斯·斯特朗:主要目的是接受邀请参加此次科博会并发言。当然此行也使我有机会能与一些老朋友见面。 《第一财经日报》:在此之前,您来过中国几次? 莫里斯·斯特朗:过去14年里,我不断地以不同的身份访问中国。我第一次来中国是受我的一位远房亲戚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本报按:“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著名的3S之一)的启发,那是在中国刚刚解放不久。 《第一财经日报》:听说您23日在科博会上的发言是关于环境保护的,您发言的主题是什么? 莫里斯·斯特朗:我发言的主题是:环境保护不能被看成边缘性因素。先发展经济,后处理环境问题的想法是错误的。中国的经济发展比其他的国家都快,但这样的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我在发言中引用了5个“E”,也就是能源Energy、环境En-vironment、执法Enforcement、教育Education、效率Efficiency。 《第一财经日报》:但有观点认为,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环境成本或者代价。中国处于和发达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你们已经过了这个阶段。对此,您怎么看? 莫里斯·斯特朗:这种看问题的方式是非常错误和危险的。欧洲和美国发展所花的时间要长得多,规模也小的多,因此他们能有时间在发展中积累财富,解决环境问题。但中国的发展要快得多,而且发展规模也前所未有。 《第一财经日报》: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在保护环境和继续高速发展经济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呢? 莫里斯·斯特朗:我不能决定中国的平衡点,但是我可以说,如果忽视环境的保护,这样的代价就会更大。现在世界上许多大公司如GE、杜邦都在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因为他们认识到这是个机会。其实中国政府在这方面的表态都是正确的,所做的很多事情也是正确的。 《第一财经日报》:在您看来,中国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有什么不足? 莫里斯·斯特朗:中国不能放弃发展,但中国如能更早地转到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会收益更大。中国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了,并且在这方面做了很多。但是我要说的是,中国在发展上应该很值得骄傲,但是和一些发达工业国家相比,中国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但是中国的发展带来很多益处。中国的发展尽早改变模式,这样的花费不应只是看成一种代价,而是一种机会。这样的花费应该从两方面来看,有些花费不会带来任何益处。 《第一财经日报》:如果请您向中国领导人在环保方面提出建议,你会建议采取哪些切实的步骤? 莫里斯·斯特朗:在政策上和财政上采取强大的刺激措施来改进经济的效率。比如能源,你们进口了大量能源,但你们利用能源的效率仅是工业化国家的25%。想想补平这一鸿沟后会带来的利益吧,这也许是现在的头等大事。(本报记者傅桦对此文亦有贡献)插图/苏益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