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人民大学2007中国发展指数发布会实录(4)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6日 13:28 新浪财经

  另外刚才纪校长也讲过,这个指标应该成为我们人大一个品牌,因为人大作为一个综合性大学应该起到这样一个作用,而且确实人大在各方面有它的优势,比如说统计这方面,我粗略看了一下我觉得人大在这方面不光是统计指标,对信息的把握这么多年有很多人才,另外统计的方法上也是有很多好的基础。另外从刚才大家介绍的中间我也看到在经济方面,在社会方面,人口方面,在环境方面,我们在做的这些都是有很深的研究,所以现在这个研究社会科学我觉得可能跟过去不一样了,不光是社会科学,可能是自然科学,过去陈景润可以一个人关着门自己研究多少年,现在你要出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东西,我觉得就得综合各方面优势,是一个社会化大生产。所以我觉得世界上各个研究中国的团体也是,如果说一个集体能够坚持几年把综合的大家的优势都弄到一起,它就有希望造成很有影响,而且确实能出高质量高档次产品。

  所以我觉得人大现在做这件事,我倒真希望我们能够继续下去,只有校领导重视这个事才能出这种产品,所以我觉得这个工作应该是人大的一项工作,我觉得从你们的指标来看由于比较好的利用这个优势,一方面是科学性,在很多方法上,指标怎么选取上,另外又跟现实相结合,因为有时候我们只是从科学这个角度来说,悬在那儿也不行,所以我觉得比较好的体现了科学性和现实性的结合。

  另外你们的指标也体现了科学性和重点领域的结合,对每一个单项指标也做了很多的分析工作,所以我觉得这方面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另外我感到你们在介绍中,因为你只比较的话必须要有连续性,一年出一个样,但是你也得考虑到与时俱进,连续性和时代性这个点你们要结合。所以我觉得你们现在基本的主体指标是连续的,但是又要根据现实的一些状况,还有一些变化做一些调整,所以我觉得比较好的处理了现实性和时代性相结合的一个特点。所以我觉得这个指标确实非常好。

  我也没做什么深度的研究,我觉得有几个感到还有点不太清楚的地方,一个就是聚类分析以后上海是在第一位,天津是搁在下面那块的,我看了一下里头有好多指标,可能天津有几个是下边的,居民生活这块,生活水平指数是低一点的。因为我们在做中国区域差距这方面挺多的,确实重庆我一直不把它当成一个市,重庆是一个省,但是天津我觉得还是有一个市的特点,所以我不是特别清楚一聚类以后天津归属到下一类。这是一个。

  关于生活指数这块,我刚才粗看了一下,你们选的首先是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我觉得为什么不用城镇居民收入?因为我第一个感觉,好像要讲到收入城镇居民收入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为什么在这里头我们没有体现出来?

  还有一个就是关于教育指数,现在用的是成人文盲率和大专以上人口作为比例,我觉得有这么多问题,中国的大学,你比如说北京这个指数很高,实际上北京集中了全国的资源在这儿,所以这几个大城市都有这个问题,它是全国的资源,但是对于当地政府能够支配的资源,或者对当地经济最有影响的还不是大专人口所占的比例,因为北京你集中那么多大学,全国大学生都到这儿来了,所以用这个指标评价,还是用中等教育那个,我觉得你们是不是也可以考虑一下中等教育,因为这个中等教育我觉得对一个地方当前这个发展可能更有点人口素质的提高,或者无论政府是可操作的,而且确实对他们人口作为技能的提高也是比较现实的。所以我觉得是不是能够考虑这方面的一个指标。

  还有一个就是关于西藏的指标问题,从咱们评价来看西藏都是挺靠后的,其实西藏过去我看他们科学院的几个评价,对西藏的评价我总觉得不太合理,因为你对西藏的要求非得考虑它的现代化,非得跟别的地方现代化一样,西藏现代化的话可能就不能像其他地方那样,比如说我对幸福指数不是很看好,但是你像西藏的人未必让他过这种生活就会感到很好,我是觉得对西藏的现代化的评价不是很科学。它的发展路径是不一样的,比如我们拿西藏工业化指数,它那儿发展不了工业,你200多万人发展什么样的工业?不是说从环境这个角度,从经济角度也不合理,好多工业都是讲规模的,那个地方就200多人你发展什么才能够达到规模效应?所以我觉得你可以不这么比较,但是你得解释,有时候讲故事的人还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希望讲故事的时候把西藏的事能够讲的更符合我们西藏现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资源环境。我就谈这么多。

  袁卫:您说的这个是真的,西藏我去过两次,我真的有感觉,西藏人自己感觉那是一个很好的地方,他很爱,您说的我们在解释的时候有些条件要再说一说,指标的选择我们将来会特别注意。

  任若恩::刚才几位说的评价我都同意,我确实挺高兴的,因为人大跟我的特殊关系,来了以后看了这个工作我觉得非常好,所以我也希望将来能够成为品牌。

  刚才很多评价我就不重复了,我想它的特点其实是一个非政府的,这样它就相对客观。现在我想可能将来怎么做得很权威,因为大家知道比如说做国际经济分析的时候,看美国经济经常看密歇根指数,我想咱们这个指数有一天做到这个分上就很好了。我想不知道将来会不会有人施加压力,各个省一看排序不合适了,所以我想怎么能让它变的很客观就会很权威,这是我第一个感受。

  第二点感受,刚才有一个分析就是HDI的分析,我很有兴趣。因为我觉得我们改革开放以来开始的时候学人家,一开始我记得八几年听世界学专家讲我都听不懂,后来基本上能对话,现在发觉也就这么回事,因为我觉得就咱们国内现在很多研究的水平已经超过它的平均水平,就是国际组织还有高有低,李老师接触的很多,李老师也经常发表这种看法。所以我觉得我们做出一个比一般国际组织水平更高的东西是非常自然的,已经到这个火候了,该做的比他强,不要再迷信了。所以我想我们通过学习,就像造汽车似的,开始是学,然后合资,现在造的汽车慢慢就把它替代下来了。这是我看到非常振奋的一点。

  下面说一点具体的看法,通常这种研究一个是指数本身很吸引人,另外它的背景,包括李老师说的讲故事,所以在讲故事方面我说几个意见。希望将来还能做出更好的,因为第一个,我看刚才性别比的研究非常有印象,这个引起我一个什么感触?在80年代初咱们定一胎化政策的时候,我曾经跟当年的人口统计学家们交流过,我知道很多人是不以为然的,他们也说出很多道理,包括这个政策的后果,包括一个政策的后果需要五十年纠正,甚至一百年。刚才您的报告也说了,现在地方政府在拼命改这个事,但是我感觉成效甚微,所以我是想把这个话说的直率一点,我们的总体人口政策是不是可以调整?这话我是外行才敢随便说,因为我们当年学人口统计知道,全世界稳定的是107,107是一个非常稳定的数字,咱们都到了120了,所以我相信这是个事,而且这个事应该通过某个途径跟中央提出来,当然我相信你得有一定的对策,就是说去改变一胎化的政策,拿什么替代它?我们不可能没有人口政策,但我们人口政策到底怎么定?我记得80年代初他们说完全可以通过扩展人口替代空间这些概念来解决这个问题,当然这个我都不太懂,我就略知一二。

  所以我想这件事肯定是比较大的事,而且最近社科院那边他们也有研究,也是影响非常大,就是说人口劳动力转移拐点出现,可能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些非常根本性的东西,这些东西我们政策可能得面对它。而且过去我们研究这个问题想的都是人口怎么影响经济,这些文章我们都知道,当然反过来经济对人口的影响,这个肯定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事。所以这件事我想是值得特别做做文章的。

  第二个说一下能源,刚才勇进那个结论我也想了,我可能觉得这根本是完不成的,20%,当然这个话现在说的很委婉,因为我知道从80年到2000年那段下降非常快,当年我知道当年分析过能源比例下降的原因,他是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是微观的节能,第二部分是行业结构,就是低耗能到高耗能,第三部分还有一部分是数据的问题,就是他不相信那个下降完全是实实在在的。所以我怀疑当初决策的时候是不是就看了那一段?但是事情就是这样,恰恰我也关注到就像钢铁这些高耗能,它的产生不是任何人能预见到的,在80年代、90年代我们考虑钢铁行业,西洋行业等等,以为中国也是如此,突然就变成一个朝阳的,增长速度快的要命,这些事情不是你们能预见到的。所以当发生这样大结构性调整的时候,你如果真赶上坎上你就很难受。

  我看到一些消息,说为了实现降能耗,要把这个责任分解到省,我不太认为这个是能成功的,因为不是一个省长能决定的,这个省今年的经济结构是非常自然的形成的一个过程,所以我不知道这件事能不能跟各位提的报告适当调整调整,我们现实一点,降不下来就降不下来,努力是努力,但是如果你看这个价值,我认为是非常悬的。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就是纯粹的方法论,因为咱们都是做统计学研究的,我一直觉得指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我们好多管理学院的人没有机会接触指数,学一些非常复杂的数学,但是最有用的东西往往不接触,所以指数研究是非常有用的东西,人大得天独厚有这个能力做这个事。我看了去年的书里面有很多非常好的研究,当然我想这里面有一个事可以再考虑考虑,我知道一些长期的非常有名的指数,我想随着我们方法论的改善还会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下面一个小问题,我看到咱们去年报告里有过一个比较,正好是12月17号有一个新报告。那天我开会的时候想了一个问题,今天正好顾教授提了一件事,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因为那天我看这个结果的时候中国是人均4千美元,美国大概4万,我当时想中国整整比美国差10倍,第二个,我想中国非要到4万才能幸福吗?中国人到底有没有自己的消费观,我认为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差距跟它不是10倍的关系,所以没必要去抠人均GDP一定要把差距缩小,而且反过来中国要再加10倍,这个地球绝对不会安宁下来的,所以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想这个思想在讲故事当中是很重要的,就是我们到底怎么看这个差距,人均GDP的差异,实际上我相信从消费的角度,从人的一种非常健康的消费角度考虑问题不见得是对的。

  最后一个小问题,现在一说和谐一个大的因素就是实物分配,实物分配在咱们指数里面反映出来肯定非常难,假定基尼系数进来肯定是非常复杂的,但是我想到另外一个问题,刚才咱们的指数里有城乡差异,这个我同意,但是其实我觉得现在可能更大一个差异在行业差异之间,而且城乡差异是跟行业差异有关的。那些高收入的行业全在城市,低收入行业全在农村,所以很可能行业差距是最根本的。你现在看城市里的平民和城市里高收入的差距绝对高于城乡之间的差异,那比例要大很多,所以行业收入的差异这件事能不能在咱们这里体现出来,这好像是有数据的,我经常看到报纸上登各种各样的行业收入差异数据,因为这个我相信好多地区之间的差异,它的背后真正差异是行业差异所带来的。我就说这些,谢谢。

  许宪春::很高兴参加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发展指数研究会,这次会上专家对人民大学编制这个指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高评价。当时建议形成系列,形成品牌,逐步建起权威性,这次看到这项工作确实得到了延续和发展。我上次会议也提出一些改进和完善的建议,这次看做了一些改进,中国经济发展很快,能耗则消耗很多,所以不采取措施不行。

  十一五规划把单位集体能耗降低20%多,列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这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国务院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宏观调控重点,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要抓的,但是这个任务很艰巨,难度很大。全年实现目标还有一定难度,今年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速非常快,包括产品的生产等等,所以这种情况下要实现能耗降低20%确实很难,但是这等于是向社会承诺了。所以现在政府有关部门采取了积极措施,想尽最大努力实现这个目标,而且落实责任制,这个措施很厉害。

  为了强化政府和企业的责任,确保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实现,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发改委制定了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的实施方案和单位GDP能耗监测体系的实施方案,还有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的实施方案,已经将节能降耗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对企业负责人还有一些重点耗能企业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国家统计局逐步将生产、流通、消费纳入了统计中,在明年第二次经济普查当中也将把能耗普查作为主要内容。今年还发布了2006年全年和今年上半年单位GDP能耗的通报,节后将定期发布数据。我想这个为人民大学能够提供能源上的支持。所以我觉得这项工作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同时这个指标也具有可操作性,一个是有必要性,同时也有可操作性。

  从这次报告中我看到课题组对中国发展指数研究,在性别方面也进行了补充,对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能否实现的情况开展了研究,同时也进行了对策,这些研究我觉得很有意义。当然任何一项研究的发展都有一个逐步成熟的发展,人民大学的发展指数还应该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针对刚才的报告我想有三点建议。

  第一点建议,根据发布的结果,全国31个省区市中健康指数,教育指数和生活指数发展的相对较快,但社会环境指数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这个方面需要加强。

  第二点建议,从总指数来看新疆宁夏排在四川、陕西之前,这个需要做一些说明,到底哪些原因导致四川和陕西排在之后,这个也应该做一些说明。

  第三点建议,这次发布的指数根本统计上可比性原则。我们由于指标的调整我们对哪些数据进行了调整。先说这么多,总的来说我觉得这项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希望它形成品牌,树立起权威,确实现在虽然说科学发展观正在落实,但是各地发展经济的动机还是非常强的,所以能够引导大家在环境、健康各方面的发展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谢谢。

  主持人::谢谢刚才四位专家,一个是对我们鼓励,非常感谢,第一,我们学校专门成立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评价中心,我们争取办的越来越科学。第二,刚才专家提了一些建议,这些建议我们,因为最后要形成一本书,比如刚才王局长提的怎么样解释,就是为什么比如说广东的增长速度偏后,实际上它06年的数据还比05年数据下降,实际它没有增长,等等等等的,我觉得可能要完善加以说明,否则的话人家说到底怎么样,我们不一定都列出来,但是可能一些关键的要加以说明。

  刚才李老师说分析解释,这个确实给我们开拓了思路。另外老任讲的这15个指标,我们觉得还有完善的需要,当然也会慢慢规范,等等等等,这样一些很好的建议我们会在最后的报告里面进一步把报告完善,和在未来的研究中心完善。

  我们再次感谢我们专家,同时我们也非常感谢我们的媒体,新闻界的朋友,今天就到这儿。

[上一页] [1] [2] [3] [4]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