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人民大学2007中国发展指数发布会实录(3)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6日 13:28 新浪财经

  图6表明,我国供需缺口也在逐年增,缺口的出现是于1992年开始,为114万吨标准煤,2006已达25214万吨标准煤。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

  4、各省节能降耗形势严峻

  表8
各地区能源消耗指标(2006年)
地  区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上升或下降(±%)
北  京 0.76 -5.25
天  津 1.069 -3.98
上  海 0.873 -3.71
 浙  江 0.864 -3.52
 江  苏 0.891 -3.5
 山  东 1.231 -3.46
 安  徽 1.171 -3.44
 重  庆 1.371 -3.41
 湖  南 1.352 -3.39
 陕  西 1.426 -3.39
 吉  林 1.591 -3.32
 湖  北 1.462 -3.21
 福  建 0.907 -3.2
 辽  宁 1.775 -3.2
 江  西 1.023 -3.18
 河  北 1.895 -3.09
 黑龙江 1.412 -3.04
 河  南 1.34 -2.98
 广  东 0.771 -2.93
 甘  肃  2.199 -2.61
 青  海 3.121 1.51
 广  西 1.191 -2.5
 内蒙古 2.413 -2.5
 四  川 1.498 -2.1
 山  西 2.888 -1.97
 贵  州 3.188 -1.85
 云  南 1.708 -1.52
 海  南 0.905 -1.17
 新  疆 2.092 -1.06
 宁  夏 4.099 -1.01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

  由表8可以看出,2006年从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西藏自治区)的能耗指标完成情况来看,只有北京的单位GDP能耗下降5.25%,超过了4.4%标准,其余29个地区均未完成能耗下降任务。其中,各地区中单位能耗下降超过3%的有17个地区,2%~3%的有6个地区,1%~2%的有7个地区。

  尤其要指出的是,2006年单位GDP能耗在2以上的有甘肃、内蒙、山西、贵州、新疆、宁夏和青海7个省份,其中,单位GDP能耗最大的是宁夏,其每单位GDP消耗了4.099吨标准煤,相当于北京的5.4倍。这些省份的单位GDP能耗一方面与2010年全国0.98总目标相差较大,另一方面其下降的速度又慢,七个省份中单位GDP能耗只有甘肃和内蒙两省在2%—3%之间,其他五省的下降速度均低于2,从目前形势来看,这七个省份能会成为总目标实现的最大障碍。青海、贵州、山西、内蒙古也都是能耗大省。

  5、道路交通能源消耗效率降低

  表9
1990—2005年我国道路交通能源消耗指标
1990 1995 2000 2004
载客汽车(升/千人公里) 汽油 8.7 9.1 11 12
柴油 7.2 8.6 9 11
载货汽车(升/00吨公里) 汽油 7.1 6.3 7 8
柴油 4.8 4.4 5 6

  资料来源:能源数据2007版

  目前我国交通能源消耗所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率已达到20%左右,交通能耗已不容忽视。表9表明,与1990年相比,我国道路交通单位能源消耗整体上呈上升趋势,载客汽车的汽油消费量从1990年的8.7升/1000人公里,增加到2004年的12升/1000人公里,柴油消费从1990年的7.2升/1000人公里增加到2004年的11升/1000人公里,与此同时,我国客运周转量从1990年的5628.3亿人公里增加到2004年的16309.1亿人公里,由于单位耗油量的增加,2004年要比1990年多消耗汽油35.2亿升,多消耗柴油40.6亿升。载货汽车汽油消费量从1990年的7.1升/100吨公里上升到2004年的8升/100吨公里,柴油消费量从1990年的4.8升/100吨公里上升到2004年的6升/100吨公里。与此同时,货物周转量从1990年的26207亿吨公里上升到2004年的69445亿吨公里,由载货汽车单位能耗的增加,2004年载货汽车比1990年多消汽油389.1亿升,多消耗柴油518.8亿升。

  可见无论是载客汽车还是载货汽车,均应该采取措施提高其能源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我国能源效率还有较大差距,而我国尚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历史阶段,高能耗产业在经济增长中仍将占有大比重,转变能源生产与消费模式,提高能源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实现2010年降耗目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另一方面,差距意味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最后我们请顾海兵就能源消耗提一点政策性的建议。

  顾海兵:各位来宾大家天天好。我汇报的题目是降低能耗的对策分析。前面勇进教授已经对降低能耗做了非常深入的说明,我的所有说明是在他的基础之上做一点补充。

  广义的对策分析是三个方面,一个是结构分析,一个是预测分析,一个是对策分析,我这里主要做一下对策分析。

  首先我想说一下降低能耗的降低是一个什么含义?降低有这样多种含义,第一个就是绝对的降低和相对的降低,这是第一个含义,第二个含义是纵向的降低与横向的降低,第三个含义是总量的降低和分量的降低,第四个含义是增量的降低和增速的降低。对降低能耗的分析我想应该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我把它叫战略性的思考,战略性思考就是一个整体思考,其次是一个战地性思考,战地性思考里面有两个方面,第一个对现有的对策研究做一个分析,我个人认为现在存在一个严重的不足就是分散,这种分散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对降低能耗的研究更多是从部门的角度看问题,这是第一个分散,第二个是很多研究侧重于研究者本身学科的局限性,这样必须要在降低能耗上面有一个超越,有一个系统性对策。

  从这个现状出发我认为降低能耗的战略思考应该可以从这四个方面观察。

  第一,从能耗的管理来看,我们应该从四个途径入手,第一个从立法的层面上考虑降低能耗,第二个是从执法的层面上考虑降低能耗,第三个是从司法,第四个是从普法,所以第一个对能耗降低从能耗的管理角度来看,第二个是从能耗的归置来看,我们有哪些手段可以用来降低能耗,我想应该有这样三个手段,在中国来讲,第一个大家比较清楚的是财政手段,财政手段又包括税收和预算的支出两个方面,第二个是地跟手段,第三个就是行政手段,这是从能耗的归置。

  从能耗的结构来看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效率,一个是数量,所谓效率是技术上的效率,比如家庭的节能灯具等等,但是在中国搞降低能耗可能限制需求大概更重要,所以我提出数量的限制更重要。最后一个就是从能耗的过程来观察我们降低能耗怎么办,我想有三个环节,生产、流通、消费。

  下面从生产、流动、消费这三个方面做一个说明。

  第一个先看一下生产,在生产这个环节我认为首先要看我们重点耗能的产品是什么,如果我们不考虑用中间转换电的生产,在中国的耗能当中重点耗能的产品有这样几种,是建筑、钢铁、汽车、空调、采暖,根据有关的数据建筑能耗要占到全社会能耗的30%,其中建筑能耗里面最主要的是采暖和空调,要占20%,如果把建筑能耗和整个建设过程当中能耗加起来要占到47%,钢铁耗能数据是这样,每生产一吨钢我们是1.5吨,世界其他国家不超过1吨,所以这里能看出来我们重点耗能是哪些方面。

  在生产里面我觉得两个方面需要抓,一个是建造与制造中的耗能,一个是技术门槛,一个是分户计量,就连北京到现在为止很多采暖没有采取分户计量。再一个就是技术门槛,大家注意一下我们家庭所使用的冰箱有一个能效的标志,是1到5级,实际上市场上还有大量的4级、5级的存在,所以我认为应该尽快实现分户计量。再一个就是能源品的生产问题,我想这是生产这块。

  流通这块我个人一直认为中国有13亿人,每年公车与私车必须要搞配额,拍卖,再一个就是对汽车空调能源的流通行业实行高门槛,一个是技术门槛,一个是资金门槛。

  再一个就是耗能品的消费,这一块很多人有很多研究,现在我把它们归纳起来,我觉得有这样几个方面供大家参考,一个,我认为现在应该进一步提高驾照和年检的门槛,现在拿驾照太容易,年检也要提高门槛,而且要提高年检费,当然年检费提高之后应该归财政,第二个是燃油税,这个大家讨论比较多了,我在这里提一个意见,我不仅主张燃油税,而且我主张累进的燃油税,这一点是我认为比较有特点的一个说法。在这里重要要考虑到燃油的全社会成本是什么,以及路权是什么。再一个是前一段有人要降低交强险的费率,我认为要提高交强险,同时要提高赔付额。第四个,就是行使区域限制和拥堵税和拥堵费,再一个就是怎么样鼓励低耗能,这里面我觉得有很多文章,比如节能式灯具,这些都需要进行专题研究,因为目前节能灯具价格偏高。再一个就是停车费问题,这个停车费问题是一个大问题,必须解决。所以这是我讲的消费类几个方面。

  最后我想提出一个观点,我认为对能耗的研究不仅有经济的研究,也有其他方面的研究,其中我认为对降低能耗需要用国学的手段通过强化人们的生态文化意识来追求天人合一,这样来对降低能耗产生影响,所以我认为人民大学国学院可以在这里做出更多的文章来。所以我提出应该从国学入手研究降低能耗,这点如果普及了我相信我们的能耗能下降。再一个就是从我做起,最后向课题组给我提供这个机会表示感谢,表示感恩,表示感慨。

  主持人::谢谢海兵老师。下面我们就请嘉宾给我们指点和评价。

  王玉庆::我总的感觉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联合国有一个人类发展指数定期发布,我那个材料也看了看,中国好像排在第81位,人民大学根据中国国情研究中国发展指数,我觉得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我想它的价值和意义在于这个材料介绍,刚才喻老师说的还是比较清楚的,讲了四个方面。

  我想再稍微补充一下,我们加了社会环境一组指标,这应该说更全面,而且可能更有代表性。这样评估起来也符合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也符合17大精神。特别是像国际上包括咱们自己比较关心中国可持续问题,发展这几年看来改革开放30年一直都很快,特别是这几年10%以上,到底能够持续多久?我想世界关心,中国人也关心。这个可持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实际上是咱们资源和环境条件。当然社会的问题和和谐中央已经给予重视了,也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而这些措施主要是从国家的大的政治方面考虑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决定可持续的主要因素我觉得就是环境和资源。所以关注可持续发展是咱们中国人关心,国际人也关心的。

  当前有一句话,叫战略机遇期,咱们再能抓住20年的发展,如果更长一点,那中国确实在世界上会是所谓中华民族的复兴真的能够实现。但是作为可持续来讲可能环境和资源是很根本的要素,所以这次人大里头我就特别强调加上这些指标,我觉得很有意义。指标的选取我待会儿说点个人的看法。

  再有一项我觉得特别好,中国有这么一个传统,各个省区之间都愿意有一个比较,一来就是我们跟其他比怎么样,各个地方一介绍就列举一系列指标,我们在全国是第几位,前五百强,前五十强,我们出来这么一个指数,把各省发展加以比较我想是一个很好的促进。因为有竞争有比较才有活力,如果大家对自己省的发展不重视也没有发展的力量,而这种比较是靠综合的发展指数来比较的。这是一个很正确的导向。过去没有这些指标,一来就是GDP,人均收入这些,很单纯,这样就容易造成发展的畸形。

  我们有一个综合的指标,每年发布各省之间比较,这样我想是一个很好的事情,所以人民大学在咱们国家农科领域还是非常有影响的大学,搞这么一个指标对促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对促进中国的发展更有活力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再有,刚才的报告我听了也很受启发,比如关于人口性别的问题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觉得人口出生的性别比比例不断加大,这确实是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虽然计生委有些报告,但我总觉得对这个问题好像国家重视还不够,在党的一些大的文件政策报告中没有把这个问题突出出来。其他问题犯错误咱们可以短期解决,这个问题可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纠正过来,所以必须是未雨绸缪,早点发现,早点把问题放在重要的地方重视,所以我觉得这件事在你们组织的这个材料里没有,我建议如果在发展指数里面已经考虑这个,是不是也能够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在组织报告和对外宣传上体现出来?这是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长期考虑,所以我觉得这份报告还是挺有意义的。

  关于出生人口性别我不知道有没有做这种比较,就是城市男女性别比和农村的男女性别比有没有差距?

  翟振武:现在基本上是农村高于城市,还是维持这个局面,但是城市也越来越高,北京、上海也都越来越高,现在形成了一个全局性的情况。城市高的原因,像北京分结构来讲,主要是流动人口出生的性别比比较高,因为在咱们国家统计局统计里面,把在北京住了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认为是常住人口,把这些人算在北京出生的人口,所以北京市整个出生性别比也都比较高,所以北京市的很多部门觉得很冤枉,所以像江苏这样一些省,发达地区可能性别比也都很高,北京也很高,主要是流动人口造成的。

  王玉庆:而且这样造成的恶果更加严峻,对城市受教育程度高的女孩子比较多,而农村相对男孩子多,受教育程度低,这个差距可能在分析问题上更加突出,所以这个问题显得比一般的比例失调更严重一些。这是就刚才人口的问题说一点看法。

  再有刚才提到节能这个事情,这次指标里增加了节能指标我也很赞成,其实形势很严峻,刚才分析如果五年要降20%,这个形势很严峻。但是分析的对策我觉得很有特点,但是他讲前面好多单位、部门,部门和单位做过初期研究,总的感觉比较散,所以我就希望人大作为一个比较公正的学术机构,你们能够分析的更加集中一点。我觉得从这三个方面,生产、流通、消费来考虑节能,应该是比较全面的,但是我总感觉应该更突出一点重点,因为很多东西都是跟我们老百姓关系很密切的,可能需要再宣传,比如车的问题,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不能向美国看齐,咱们13亿人美国人才多少?咱们现在发展没有那样的环境,但这个观点并不是被所有人接受,总觉得中国要发展就要像欧洲或者美国那样看齐就是发展,确实人活着,天人合一,中国人生活的理念这个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往往物质的奢侈代表的是精神上的贫乏,这个我觉得确实需要改变。

  再有就是经济政策,价格,价格和财税政策,你所谓的机制问题,从机制上解决问题关键是在经济上要有利,它就会自动的向节能减排方面发展,如果它经济上无利可图,那么你只能靠法律的强制,行政的强制手段。所以我觉得应该突出两点,一点是突出经济政策,经济政策除了价格,财政,税收,怎么能够使我们对监督有好处,对检查有好处,这个我觉得有很大空间,所以跟咱们国家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这些方面财税跟不上,我们价格也是管制的比较死。所以我觉得一个突出我们发展的目的,我们人生活的意识,宣传教育的普及,一般市场上大家认为节能有好处,企业自然就会调整方向,你比如分户计量,这些东西可能比其他方面更重要。

  财税这方面我觉得大家呼吁的比较多,但是认真研究的并不够,搞经济学研究的可能主要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研究财税政策多一点,而搞环境的,搞能源的,可能在他专业领域方面比较突出,但是对经济方面考虑的就少。所以一般呼吁却拿不出很好的分析,实际上我考虑只要你分析得当,对国家有好处,他们是可以采纳的,我觉得人大在这方面做更有实际意义的工作。

  总的来说还是非常好,还有几个我想能不能供你们参考,一个,现在的介绍比较简单,这个指数没来得及细看,我倒觉得有一个很重要的,每个省区影响排序的关键指标是能否标准,比如我们比较靠前的像吉林很靠前,有些地方进步的也很快,就是对影响关键的这些指标,比如还有些是不协调。凡是问题比较突出的得能把一个指标或者两个指标单列出来,这样使大家更好理解。这是一个建议。

  再有一个,你先是分了前8个,后8个,然后又分了一、二、三、四类,这四类跟分三段有什么关系没有介绍,到底我们是讲四类还是讲前8后8。

  再有一个,城乡的人均消费比,刚才介绍三分之一省区在扩大,就说明城乡差距在扩大。但是我怀疑现在城乡差距扩大不只算在省,几乎绝大多数城乡差距都在扩大,但是你这个消费比不见得就是城乡差距不在扩大,一定不能给这么一个错觉,所以这个结论再斟酌一下,不能说消费比就说明三分之一的省区城乡差距在扩大,三分之二城乡差距没在扩大,好像不是这个概念。供大家参考。

  主持人:谢谢。李老师?

  李善同:因为我事先没仔细看,刚才做了介绍以后就着这个介绍谈点自己感想。因为我觉得做这个指数背后都有一种或者叫发展关联,联合国代表也是这样,根据不同的阶段发展关系的演进,有些指标都要为发展来服务,而且引导整个社会的发展。从发展指数来看确实这方面是很符合中国的国情,从指标的设计和指标的选取,另外体现了我们最近,其实科学发展观实际上是从2003年提出来的,我们在17大中间对这个进一步上升到我们党的一个纲领性的东西,来指导我们整个发展。所以我觉得整个我们这个指数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

  另外我觉得,因为你真正在中国这么一个大国,你真正要科学发展观的实现是靠各个省的发展来实现的,所以我觉得这个指数对各个省做的评价,实际上对于各个省的指导是很有意义的。因为我们也是长期研究在中国什么是区域协调发展,它的内涵到底是什么,词是这样一个词讲了很多年了。所以我觉得从这个指数来看它对区域协调发展,因为一般人想经济区域差距这个问题,更关注在经济方面,这个指数实际上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也是涉及到不光是经济的,还有包括社会的,环境的,这样的话对区域协调发展这个内涵和怎么界定也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当然它对各省领导的决策这个意义也是很大的,我觉得我们中央提拔干部就拿这个,人均GDP,但是从各省的领导自己来比较的时候,他经常是拿这么一个东西来暗含跟人相比的,其实人均GDP也没错,现在我们老说人均GDP,全世界比较的还是GDP,没错,GDP指标本身没错。所以我们现在有这么一个指标以后我觉得给各省自己判别自己究竟怎么发展,怎么跟别人比,我到底在什么位置上,我觉得你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标准,让他们有一个东西可说,让你觉得GDP不好让别人来说,那恐怕没有一个工具,我觉得这个尺度是对各省来讲,做出自己比较客观的判断和未来发展方向是很有意义的。

  另外,因为大区是按照地理位置来分的,你们这个是根据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因为我们国家各地方条件发展是很复杂的,所以往往只是按地区来划分可能也有很多问题,所以我觉得这种分析对于从中央政府来讲制定区域政策应该是有它的意义。我觉得发改委现在也打破完全按区,就是地理位置来决定的区域政策,在这方面我觉得还有很多可取之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