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大学2007中国发展指数发布会实录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6日 13:28 新浪财经
2007年12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2007中国发展指数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楼召开。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此次大会。以下为此次发布会的文字实录。 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各位专家、新闻界的朋友,还有我们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发展指数2007,我们简称RCDI,我们的研讨会,同时也是一个发布会,现在开始。 这个是我们的第二次发布,第一次做的结果已经放在各位专家,包括我们的新闻界朋友们那里,那个我们做的是05和04年的。今年我们07年是做的06年的数据,将来我们的发布会每年一次,基本上放在年底,我们的报告将来是在第二年年初,我们将来会做出一个系列。 首先介绍一下我们今天到会的几位专家,国家环保总局的前副局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的理事长王玉庆教授,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局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李善同部长,还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任若恩教授。我们也感谢新闻的朋友们对我们这个指数从去年到今年的关注。 我想从这边开始大家都认识了,这是我们顾海兵教授,喻国明教授,金勇进教授,彭非教授,翟振武教授,马中,张小劲教授。下面先请纪校长致词。 纪宝成: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不平凡的2007年即将过去了,充满希望的2008年正在向我们走来。在这样一个辞旧迎新的日子里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又一次聚集在人民大学,参加中国发展指数2007发布会。我代表人民大学向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今年年初我们学校第一次对外正式发布了中国发展指数,随即得到了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受到众多媒体、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和中央领导机关的高度重视,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这次发布会是我们学校第二次向社会公开发布我们人民大学中国发展指数的研究结果,在中国发展指数2007这样的编制研究当中又对区域发展水平测量和评价方法进行了一些改进,比上一次有一些改进,因而显得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公正,能够更好地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和要求。 党的17大已经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科学发展观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非常重要的指导方针,应当说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的研究成果。当然科学发展观是统领我校中国发展指数编制工作的一个根本指导方针,我们人民大学之所以研究编制和发布中国发展指数,一方面表达了我们对一些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仅仅追求经济的片面发展,不计经济发展的环境成本个社会成本,这样一种现象的关注和忧虑,另一方面也是我们主动履行大学所担负的责任,努力形成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在现代社会当中大学既要坚持崇尚学术,追求真理的象牙塔精神,也要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器。作为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大学,研制并发布中国发展指数,就是我们中国人民大学在服务社会进步,引领社会发展方面进行的一项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 我坚信这样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在我们人民大学一定能够长久的坚持下去,并且一定会在不断探索和改进过程当中更加趋于完善。我们非常欢迎各位专家、学者,社会各界朋友对于我们这项工作给予评论,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我们希望与大家共同努力,能够把这个指数做出特色,做出品牌,做出效果,把中国人民发展指数做成一个科学的,公正的,完善的指标体系,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行有效的价值和评价的重要工具,办成一项引领中国社会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一项事业。我就讲这么多,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光临我们这样一个会议,欢迎大家对我们的指数进行评论,谢谢。 主持人:谢谢校长对我们这个指数编制,一开始的时候校长很早就提出来,人民大学要做这方面的工作,要有人民大学自己的指数,同时我们的工作中间也给我们许多支持,给我们鼓励。下边我们就进入课题组汇报,今天有一个整个编制结果的介绍,同时我们还有几位分别就指数和HDI,还有性别,还有节能减排一些方面的研究。我先非常简单地把这个指数在今年的指数和去年,我非常简单地做一个说明。 我们之所以编人民大学发展指数,初衷就是因为我们看到了联合国的指数HDI,这个指数是一个评价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人类发展的这样一个简单的指标,它里边由于考虑到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比较贫穷落后国家的数据可得性,主要用了五个指标,分成了最后的三个指数。一个就是教育,一个就是健康,一个就是生活或者是人均GDP,我们觉得在中国现在的这样一个社会发展进程中间,特别是党中央提出来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还有科学发展观,我们觉得在中国这一段发展当中,我们的经济发展很快,但是我们的社会、环境还有其他问题没有能够同步协调地得到发展。所以我们这个指数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我们把指标保留了它原来的五个指标,其中有一个指标做了一些调整,然后我们又增加了十个指标,构成了四个指数,就是我们有一个健康指数,教育指数,生活水平,同时还有一个社会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我们觉得在当前或者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这个指数对中国各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来评价,我们来发现一些问题,我们觉得可能更有意义。 今年17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到了我们党的章程里边,所以我们也觉得符合17大的精神。当然我们具体的方法在前一本书里边都有做了介绍,我们用一个功效函数,把原来不同的单位转变成了一个可比的、可加的这样一个指数的分数值,然后用这个做排序比较分析。今年和去年15个指标里我们调整了一个指标,原则是我们要保持它的连续性,保持它的稳定性,但是其中去年我们用过一个社会与环境的指标就是人均城市的住宅面积,这个指标建设部在今年已经把它作废了,因为他们觉得这个指标不能准确的反映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了,还有其他的问题,而且这个指标的统计口径上也有一些问题。所以这个指标我们不能够得到,我们就考虑也能够跟这个指数相关性比较强,也同时能够更能反映我们社会环境,所以我们今年替代的叫做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这样的话我们环境指标在15个里边占了3个,进一步加大了对我们环境监测的评价力度。大体上是这样一个情况,待会儿我们有教授还会专题做一些介绍。 接下来我们的结果请彭非老师介绍。 彭非::中国发展指数RCDI指数编制方法和国家统计局提供的中国统计年鉴2007年的年鉴,以及相关的数据,对2006年我国31个行政区的指数和4个单项指数进行了测算和培训,31个省区的总指数的序位,我们可以看出总指数,红颜色排序在前8名的省区依次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山东、辽宁、广东是我国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总指数排序在最后25%的8个省区是:陕西、安徽、四川、青海、云南、甘肃、贵州和西藏,它们是我国综合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剩余50%的15个省区排在中间。这个排序和指数得分的情况反映出我国省级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状况。 根据RCDI(2007)指数的地区分类,根据31个省区RCDI(2007)总指数得分和4个分指数聚类分析的结果,我们最终将31个省区划分为4类地区(按总指数得分大小排序):第一类(2个):北京、上海,第二类(7个):天津、浙江、江苏、山东、辽宁、广东、吉林,第三类(12个):福建、内蒙、黑龙江、山西、湖南、湖北、河北、河南、海南、广西、重庆、新疆,第四类(10个):宁夏、江西、陕西、安徽、四川、青海、云南、甘肃、贵州、西藏。 31个省区在4类地区中的地理分布参图一。图一展示出RCDI(2007)的聚类结果有如下特点: 与RCDI2006的聚类结果相比,总分类数未变,说明我国区域发展水平的板块格局没有改变。第一类省区未变;第二类省区数从5个增加到7个,福建省退出进入到第三类,山东、辽宁、吉林省从过去的第三类进入到第二类;第三类地区的省区数未变(12个),除了前面说过的变化外,海南、广西、重庆等3个省区从过去的第四类进入到第三类地区,陕西从过去的第三类进入到第四类地区;第四类地区的省区数从12个下降到10个。第一、二类地区是我国目前综合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它们全部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第3类地区是我国中等发展水平的地区;第4类地区是我国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 我国发展水平有相邻地区发展水平相近的特点,区域发展水平呈现出板块式结构的特征,在我国制定区域发展规划时,这一特点应该给与重视。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年),中国国家统计局提供数据计算。 三、 RCDI(2007)的动态变化研究,由于中国发展指数编制中的阈值,对于正向指标,是以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2005年数据实际值的最大值为满意值,最小值为不允许值;对于逆向指标,则是以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2005年数据实际值的最小值为满意值,最大值为不允许值。这样,对于《中国统计年鉴》(2007)公布的2006年数据而言,中国发展指数(2007)的功效分值有可能小于60或大于100,这反映了相对于各地2005年指标值(或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增长或下降的情况:分值上升表示增长,反之亦然。即RCDI 的指数编制方法可以满足今后对各地发展水平时间序列的比较,这也是RCDI编制方法相对于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HDI)编制方法的一个优势;前者可以进行指数变化的动态比较,计算增长速度,同比、环比等时间序列的测算指标,而后者则难以进行指数动态变化的比较。 首先我们看一下RCDI2007总指数排序在前8位和后8位省区的变化情况:在RCDI2007总指数排序在前8位的省区中,与RCDI2006相比,排序前5位的地区没有任何改变,广东省的位次从第6位降至第8位,辽宁省的位次没有变化(第7位),山东省的位次从第10位升至第6位(吉林省的位次从RCDI2006的第8位降至第9位)。RCDI2007总指数排序在后8位的省区与RCDI2006后8位的省区相同,排序最后两位的省区没有变化,在排序从倒数第3到倒数第8的6个省区中有轻微的序次变化:陕西(倒数第8)和青海(倒数第5)的位次未变,四川从倒数第7降至倒数第6,安徽从倒数第6升至倒数第7,甘肃从倒数第4降至倒数第3,云南从倒数第3升至倒数第4。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年),国家统计局提供数据计算。 为了进一步考察各地RCDI2007总指数和分指数的动态变化,我们计算了31个省级行政区RCDI(2007)总指数和分指数的年增长速度,表二向我们展示出31个省级行政区RCDI(2007)总指数和分指数的年增长速度的排序: RCDI总指数年增长速度排序在前25%的8个省区是2006年发展最快的地区,增长速度最快的三个地区依次是:山东、北京和上海;增长速度排序在后25%的8个省区在2006年发展相对较慢,增长速度最慢的三个地区依次是:甘肃、广东和福建;从表二可以看到:全国31个省区中,除了北京上海之外,RCDI年增长速度的快慢与省区发展水平的高低没有表现出线性相关的关系:第四类地区的安徽、四川和宁夏与第三类地区的湖南和湖北总体增长速度相对较快(排序在前8名内);东部沿海的广东和福建总体增长速度相对较慢。 广东和福建总体增长速度相对较慢可以从表二中发现一些原因:广东的健康指数年增长在31个省区排序第20位,教育指数排序第25位,生活水平指数排序第19位,社会环境指数排序第26位;福建省4个分指数年增长的相应排序分别为第14位、第14位、第15位和第31位;与其他地区相比,它们在RCDI发展测量的4个方面都相对较慢。中西部地区的综合发展速度较快,反映出我国发展中西部地区的战略开始初见成效,发展水平地区差异有缩小的趋势。 四个分指数的年增长速度显示向我们展示出如下特点: 全国年增长速度最快的是生活(经济)水平指数,其他依次为健康指数和教育指数,而社会环境指数增长速度最慢。 健康指数年增长速度最快的前三个省区依次是:四川、黑龙江和青海;最慢的后三个省区依次是海南、北京和河北;年增长最快的前8个省区均是聚类在第三和第四类的省区;其中西藏健康指数年增长速度在全国31个省区中排序第六。 教育指数年增长速度最快的前三个省区依次是:北京、上海和浙江;最慢的后三个省区依次是甘肃、西藏和河北;教育指数年增长速度较慢的省区还有内蒙古,在全国31个省区中排序为倒数第四。 生活(经济)水平指数年增长速度最快的前三个省区依次是:西藏、天津和上海;最慢的后三个省区依次是重庆、贵州和黑龙江。 社会环境指数年增长速度最快前三个省区依次是:山东、宁夏和湖南;最慢的后三个省区依次是福建、浙江和云南。在全国31个省区中,健康指数、教育指数和生活水平指数增长相对较快,但社会环境指数年增长速度相对较慢,说明地方的工作力度侧重不同,还应加强对社会环境发展的关注和工作力度。RCDI(2007)总指数排序在全国最后的西藏,在健康指数年增长速度全国排序第6,生活水平年增长速度全国排序第1,是一个令人鼓舞的现象,落后地区发展速度较快有利于缩小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 四、 和谐发展:RCDI(2007)的均衡分析 从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中国发展指数(2007)的编制结果来看,在一个地区内,四个分指数得分越接近的地区,是在区域发展的四个方面相对均衡的地区。我们考察一个地区的发展,既希望它的总指数分值比较高,也希望它的四个分指数得分尽量接近;换言之,我们希望一个地区的发展既先进又均衡;尤其不希望看到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环境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 箱线图可以较好地展示出各地RCDI分指数发展的协调状况;在箱线图中,下影线较长的地区,说明该地区有三个分指数的得分相对较高,一个分指数的得分相对较低;反映出该区域总体的发展水平较高,但综合发展的水平还不够协调;上影线较长的地区的情况刚好相反,说明该地区有三个分指数的得分相对较低,一个分指数的得分相对较高;反映出该区域总体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但某一个方面的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箱线较短的地区,说明四个分指数的发展相对协调,而箱线较长的地区,说明四个分指数的发展相对不够协调。 在我国31个省级地区中,沪津地区都有较长的下影线,且箱线较长,说明某一个分指数得分较低,在区域的综合协调发展方面还有努力改进的空间。新疆和西藏地区都有较长的上影线,反映出在某一个分指数的发展方面具有优势。此外,江苏、山东、福建、宁夏、安徽和甘肃省的总体发展水平虽然高低不一,但在四个单项指数的得分方面,比较综合协调;而北京、辽宁和吉林的箱线相对较长,说明在四个单项指数的得分方面,还不够均衡协调。 发展水平最高的北京和上海地区,在RCDI四个分指数的协调发展方面并不够均衡,对于这些发达地区来说,如何在发展过程中做到又好又快,仍然是需要在当前重视并加以解决的一个问题。 在编制RCDI (2007) 的15个原始指标中,我们发现在2006年,全国有超过1/3(共13个省区)的省区,指标“城乡人均消费比”与2005年相比有所扩大。这一指标可以测量出城乡差距,换言之,2006年在我国有超过1/3的省级行政区城乡差异在加剧。我们曾经在RCDI (2006)的研究中提出,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对城乡差距较大的问题应当引起关注;然而,一些地区城乡差距在进一步扩大的现状,使我们对此更加感到忧虑,这应当引起政府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中国发展指数(2007)的编制结果,强调了以人为本,强调了社会的协调与均衡,体现了用发展的思想来研究发展。本研究是集体研究的成果,课题组的主要成员来自不同的学科领域;在多学科的交叉中,研究成果凝聚了不同学科的思想。在多次的课题讨论中,大家也从多学科的视角中学习到了其他学科相关的方法和理论;可以说,RCDI的研究成果是多学科集体工作的一个结晶。 从RCDI(2007)总指数来看,全国31个省区中,除了北京上海之外,RCDI年发展速度的快慢与省区发展水平的高低没有表现出线性相关的关系,第四类地区的安徽、四川和宁夏和第三类地区的湖南湖北总体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东部沿海的广东和福建总体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中西部地区的综合发展速度较快,反映出我国发展中西部地区的战略开始初见成效,发展水平地区差异有缩小的趋势。 从RCDI分指数来看,全国年发展速度最快的是生活(经济)水平指数,其他依次为健康指数和教育指数,而社会环境指数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说明地方的工作力度侧重不同,还应加强对社会环境发展的关注和工作力度。RCDI(2007)总指数排序在全国最后的西藏,在健康指数年增长速度全国排序第6,生活水平年增长速度全国排序第1,是一个令人鼓舞的现象,落后地区发展速度较快有利于缩小我国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 此外,我国发展水平有相邻地区发展水平相近的特点,区域发展水平呈现出板块式结构的特征,在我国制定区域发展规划时,这一特点应该给与重视。发展水平最高的北京和上海地区,在RCDI四个分指数的协调发展方面并不够均衡,对于这些发达地区来说,如何在发展过程中做到又好又快,仍然是需要在当前重视并加以解决的一个问题。 2006年在我国有超过1/3的省级行政区城乡差异在加剧。我们曾经在RCDI (2006)的研究中提出,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对城乡差距较大的问题应当引起关注;然而,一些地区城乡差距在进一步扩大的现状,使我们对此更加感到忧虑,这应当引起政府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中国发展指数2007的编制研究中,对于区域发展水平的测量和评价方法又进行了一些改进,我们希望这种方法将一直在探索、改进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作为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人民大学,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为中国社会健康和持续发展,应该而且必须要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也欢迎社会各界对我们的这项工作,给与评论和建议,大家共同努力把人民大学中国发展指数塑造成一个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行监测评价的有效工具。 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我们请喻国明就HDI,RCDI一些区别做一下说明。 喻国明:我主要讲RCDI它的编制理由和社会价值。 我们都知道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发布“人类发展报告(1990)”,首次使用了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 ,简称HDI)来综合测量世界各国的人文发展状况;该指数由以下三个维度指数复合组成:即平均寿命指数(也称健康指数)、教育水平指数(也称文化指数)和人均GDP指数(也称生活水平指数)。由于HDI指数具有综合性强、数据可得,编制简单、容易理解等特点,在其首次发布后的十余年内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普遍关注。 但是,由于侧重于世界范围内的可比性,HDI指数在解释特定国家内地区间具体问题时存在劣势。联合国必须考虑数据的国际可比性和数据的可获取性,人类发展指数低的大多数国家,往往缺乏精确的统计数据;因此在选用指标编制指数时,联合国的此项测评受到很多限制,只能选取大多数国家都可能有的统计数据;例如HDI指数指标体系中的三个分项指数,总共只有五个测量指标,这使得在利用HDI指数综合测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时,存在着实际上的结构性缺失与测评上的缺陷。 在研究中国的具体问题时,中国需要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及发展需要的更加适用、更加精细的社会发展指数的测评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评价中心通过整合多学科专家学者的学术智慧,于2007年2月首次编制和发布了专门由于测评中国社会人文发展状况的“人大中国发展指数(以下简称RCDI指数)”。本次发布是继《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发展报告(2006)》之后的第二次发布。 RCDI是对中国省级行政区的人文社会发展水平与差异进行综合测量及评价工具,它为科学制定宏观社会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中国地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型社会,进一步实施科学发展的战略,提供了客观、科学、可靠、完整的测评依据。它综合考虑了经济、社会、健康、环保、教育等方面的地区发展状况和差异,并使用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国省级行政区的地区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组,与HDI指数相比,RCDI指数对中国各省区的社会发展现状具有更好的反映和解读。 那么,RCDI之于HDI具有哪些比较优势和社会价值呢? 1、RCDI:一个全面有效地测评社会发展状况的指数体系 HDI指数只包括三个维度指数、五个测量指标复合组成;用以代表健康、教育和生活水平。而RCDI指数则是由四个维度指数,总计十五个指标构成。它不但在社会发展的测评中加入了环境测评这一重要的评价维度,而且在每一个维度的测评上更加精致和准确。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RCDI指数新引入的一个维度指数——社会环境指数,有利于实现对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监测;而这一领域,正是中国亟需关注和研究的领域。当前,社会和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中国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一方面,中国现在已经越过了经济发展为主的阶段,进入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并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阶段;另一方面,生产率增长水平的提高必须要伴随着自然资源的合理使用、环境质量的提高。基于这些原因,将社会环境指数引入RCDI指数,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RCDI: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具有更加强大的描述与解释能力 如果将RCDI指数与HDI指数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和实际问题进行描述和解释的能力进行对比,我们明显地可以看出RCDI的能够更为合理地反映中国各地区发展的实际。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每年发布HDI指数,并且每年针对其中一项单项指数进行专门分析,但是并非每年都进行各国分地区HDI指数的研究和发布。RCDI指数则是对于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总体发展状况和四个维度指数所进行的全面测算和排序。我们可以发现,RCDI指数与HDI指数在进行整体描述时可以大体取得一致,这反过来可以说RCDI指数排名已经得到了HDI指数排名的验证。而RCDI指数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在总体描述排序的基础上进行分维度上详尽解释,以便分析是哪些因素导致了造成具体排名差异的原因。显然,RCDI指数比HDI指数更加全面和详尽地反映中国社会发展状况,有助于我们发现中国各地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RCDI:为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供新的路径选择和施行模式 RCDI聚类分析的一个重要发现是,发展不是一个个社会指标的简单叠加,发达和落后,都具有一种社会发展结构上的类似性。换言之,同一类型内的省市区,无论是先进还是落后,他们在社会发展的结构性特征上,具有某种这一类组的共同特征。而这种共同特征的发现,无疑可以为我们的政策制定提供新的实施模式与运作空间。 以往我们的政策制定多是以空间地理上的划分为依据的,譬如,在我国,政策制定常常是基于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等地理上的划分为依据的。这种划分下的政策制定与实施尽管有他特点的意义和作用,但却忽略了同一地理区域内的省市区存在着的社会发展方面的结构性差异。有了RCDI的聚类分析,我们未来的政策制定就有可能根据不同省市区的发展类型的不同而施以不同的有针对性举措。这无疑拓宽了政策运行与实施的路径选择。 4、RCDI:长于发现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倾向性的重大社会问题。 RCDI在社会测评方面的全面与均衡,为我们发现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倾向性的重大社会问题提高了可能。譬如,我们在2006的报告中所提出的,在解决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的问题上,解决城乡人民之间的贫富差距较之解决不同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问题更突出,情势更迫切。因为这种差距不但更大,而且所造成的人们之间的“相对剥夺感”更为强烈,如果解决不好,更加容易引发社会不满及机遇这种不满的动乱。在本年度的报告中,RCDI的社会测评,我们发现,尽管我们近年来一直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的协同性,但现实的情况仍然是,经济发展的速度相对超前,而环境状况的改善速度仍然是4个社会发展的维度中最为滞后的一个。它为我们加大环境整治的力度提供了明确的政策信号。 如此等等,显然,在长于发现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倾向性的重大社会问题方面,RCDI较之HDI具有明显的优势。 总之,人大中国发展指数已经成功构建了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科学测评的系统形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作为一项探索性研究,在指数编制方法方面,指标体系构建方面,在对总指数和单项指数的研究分析方面,RCDI指数都做出了成功的尝试。相对HDI指数,RCDI指数在指标体系构建方面更加适应中国国情,更加符合研究中国发展和为政策制订提供参考的需要。我的发言就到这儿,谢谢。 主持人:谢谢喻老师。下面请翟振武老师就编制中间的性别平等和社会发展问题来谈谈。 翟振武:下面我汇报一下关于在测度中国发展过程当中,有关性别平和社会这样一些结果。 在人类发展指数里面我们都知道主要采取了三个方面指标,一个是健康寿命,一个是受教育水平,还有一个生活水准。 在现存的HDI里面并没有考虑社会性别的平等与公正问题,所以在联合国和国际社会都认为这是HDI指标的一个很重要的缺陷。人民大学的发展指数在它的设计和编制过程当中也考虑到了社会性别的视角,但是由于目前我们在统计上还缺乏分性别的、公开的统计资料,比如就业率方面,等等,还缺乏每年都有的分性别的统计资料。所以作为每年一度要进行发布的人大的发展指数,现在要把性别的视角纳入到我们每年一度发表的指数当中还有一定困难,所以暂时没有纳入我们发展指数。但是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所以我下面做的这样一个对中国各地区性别平等状况的考察,实际上是对中国社会发展程度和地区差异的一个补充。这个数据不一定是每个年度都能获得的。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