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武常岐牛文文曹章武作客新浪聊中国EMBA发展实录(3)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5日 12:09 新浪财经

  

武常岐牛文文曹章武作客新浪聊中国EMBA发展实录(3)

7月5日,《中国企业家》杂志主编牛文文作客新浪财经嘉宾聊天室。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你能够依靠大学,背靠大学,但是大学能给你多大的空间?

  武常岐:您提的问题很好。北美商学院基本是大学的一部分。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大学本身要培养基础的教育,要进行学术的研究。它在什么样的程度下,能够给专业教育,商学院,法学院,医学院有足够的发展空间,给他一个支持。

  北美的情况,包括州立的大学,都放在一起。回到刚才的问题。北大在国内大学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就是兼容并包,就是北大的环境相对来讲是宽松的。你刚才提到的,在北美那些大学里面,按市场的原则对大学里的教授的报酬进行调节,当然国家的教育,第一部分是基础教育,但是管理教育,特别是EMBA教育,是再教育。所以在北大里面,包括在光华里面,也是反映了市场的要求。

  牛文文:我觉得中国的大学的主管和校长,一定要给商学院多一点自由。

  武常岐:大学有一个好处,特别是EMBA项目,是培养领袖级的人物。就不仅仅要学习一些一般的管理知识,要学习中国的历史这些东西,还有其他的东西。实际教育一个高管,就等于教育了一个企业,教育了一个企业家,就等于教育了一家人,它实际上给社会做了一个典范,你要认真去学习。

  曹章武:如果北大和清华解决了制度问题,那么它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大的。为什么说中欧、长江在短短的时间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功,发展得那么好?换句话说,是不是我们本土的商学院具备一个更大的空间?

  牛文文:我在大学里总觉得商学院怪怪的。你们教的是企业家,你们是海归,你们收入高一点,就觉得商学院的人和其他学院的人不一样,就导致在关键时刻,就不愿意太支持了。我说这是一个过程,我那时上大学学经济的就是和文科的人不一样,就是比文科待遇好一点,包括毕业以后都不一样的感觉。早期我们学政法的人就是不一样,现在中国可能是需要商学院,现在我感觉到对商学院的教育还不是那么的重视。

  武常岐:我觉得

北京大学对我们是相当支持的。你说的商学院的核心竞争力,要有独创的思想,还有研究的成果才能支撑。这一点,学校的学术范围,可能是对培育这些经济学、管理学的思想的创新者是比较好的。

  比方说北大同时有研究和教学。因为有博士教育,有研究生。因为一个好的教授,假如他没有自己的研究,他就枯竭了。

  知名学者,他的生命力在哪?就是不断有新的思想,新的研究成果出来。另外两个商学院,他们也想办博士生,但是很困难。因为什么呢?因为它现在运作的模式,实际是不是要牺牲我的研究生的事业,去得到一些金钱上的利益,实际是两难的东西。假如把体制搞活,就是一个最理想的状态,使我们的教授有研究的环境,同时和商界,企业界有沟通的环境。

  牛文文:北大光华有独立的财政权吗?有帐号吗?

  武常岐:帐号不重要。我有自主权不一样吗?这个是管理上的规范。

  牛文文:比如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做广告,你这个财权要和学校申请吗?

  武常岐:不需要。

  牛文文:要限制你投多少吗?

  武常岐:没有。这个还是根据项目的发展需要。我们也是做了一些了解,因为现在媒体的形势,招生的形势,实际我们有一笔营销预算。我们觉得口碑、教学服务、课程质量很重要,现在我们对招生是更有心得。广告当然也是要考虑的。

  曹章武:光华这两年,广告是摸索调整的阶段,除了招生非常火爆是一个因素。还有学校毕竟是教学研究的地方,毕竟要把钱投入到教学和研究,还有服务学员上。

  刚才谈到EMBA是一个舶来品。中国的EMBA也是刚刚发展五周年。在创办的时候,无论师资还是设备资源,还是从项目的知名度来讲,我觉得和国外都是有差距的。光华管理学院EMBA在五年的发展当中,我们在课程设置还有师资建设方面遇到哪些问题?

  武常岐:可以说过去五年是中国EMBA教育突飞猛进的五年。实际上你自己想想,就是大跃进的五年。因为我们在1999年就开始有一个预热期。在北美的管理学会和那些年轻的老师就说,这种事情在全世界任何国家都不可想象。2002年,教育部允许30家国内大学举办EMBA学位教育,而且是高端管理层教育。30个项目是需要多少个师资,高水平的师资。即使是国内的经济发展快,有人说大的吊车全世界60%都在中国。我不知道全世界多少高端的教授和学者回来了。

  所以在课程设置和师资建设方面,对一般的学校来讲,挑战是非常大的。课程设置是一方面,这个东西相对来讲是比较容易学的。包括有一些模板,后发有优势,我可以从北美从欧洲学习。但是问题是课程的内部,你对中国的企业家讲什么?这是最重要的。

  你是舶来品,你是翻译过来的教材,这个东西是不是适合中国企业家的口味,能不能解决中国企业家的问题?这是一个大的问题。

  但是师资建设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早期,好多商学院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就开始全外教。但是经过了五年的发展,应该说师资是一个未来对于任何商学院的院长,对于EMBA项目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管理教育要求教授有研究的能力,对企业深入了解的知识,所以教授是全球性的奇缺,就是哈佛大学也感觉到不够。

  但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实际过去的五年,我是2002年负责EMBA的教育。实际有两方面。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我是希望中国的商学院一定要建立自己的师资队伍。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非常值得骄傲的,就是我们现在有107位教授,就是自己的全职的长期聘用的教授。现在我们的课堂里面,本校长期聘用的教授担任EMBA课程的比率,大概在全国是最高的。

  因为我们的企业要走向海外,所以有些课程,比如国际商务,我们也请海外的教授过来。而且特别是解决这个问题,中国的企业家走向海外,我们今年开始,在课程里面有一个海外模块。你有这个课程,你到海外的知名大学,比如西北大学,一方面了解当地的市场情况,再一个是希望学习借鉴当地的制度和国外的制度。

  我们未来要做的,现在已经下力气做的,就是我们课程设置好了,师资逐步的建设。课程的内容,一定要建立在对中国企业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和总结,然后再拿到课堂里来。

  这里我们有案例的中心,有光华的一系列的教材,进入光华的老师,在进行一系列的组织教材,包括EMBA的,这也反映中国的情况。

  曹章武:我们发现很多商学院曾经遇到类似的问题,很多学员觉得老师讲的课程离自己实际的差距太大,就不去上课了,这个是不同商学院遇到的问题,未来肯定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未来怎么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去研究需求。当然我们也不远远是本土化,我们更多是学国外的经验。

  EMBA学员可以成为一个阶层的人群,我想是比较独立的高端的人群。他们有一些特质,比如有很丰富的经营管理的经验,他们不管是失败还是成功的企业家,现在他们都有共同的愿望去学习,要自我突破。牛主编您觉得要从哪个角度去挖掘和报道EMBA群体?

  牛文文:《中国企业家》杂志是1985年创刊的。我们观察这个人群是EMBA教育出现之前观察的。在学习中的企业家是最真实的,最透明的,最可爱的。所以作为EMBA学员的企业家,的确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企业家阶层的新的视角。我觉得我本人因为也在商学院学过一段,我们后来发现,经过商学院培训学习的企业家的变化。我觉得我们自己还是从两个角度来说。

  我们在观察商学院在中国企业家成熟,在他的生意和生活方面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我们在观察学习过的企业家如何反思整理、总结交流他们实践中的一些得失成败。我们也在观察在商学院的这些企业家的生活和观念,和他的价值体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是好还是坏?所以我觉得,自打有了商学院,有了EMBA教育,《中国企业家》杂志的确把企业家和EMBA教育当成了很重要的报道对象。

  刚才我说了一堆大道理。具体来讲,我是2003年到2005年到商学院上学的。我在学习过程中间,我就发现,直接举例来讲,对这个阶层有了新的认识。那个时候是企业家集中在金融和资本市场犯错误和失败的过程。德隆和一个央企同时出现问题,那个时候我正好在学校。这两个例子相关的企业家和相关的处理人员,都是在同学里。

  金融是企业家成熟的一个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你不碰金融,你不可能在中国做大,做强。如果你要碰金融,那是非常危险的一个东西。所以我想,如果不是正好赶上了,这个商学院在金融工具做大量的培训的话,我相信,我本人和我们很多企业家们,未必能够得到这么切身的活生生的案例教学。

  从北大、从长江里面,我们得到了很多的经验,企业家、商学院、媒体实际就是成为链条了。企业家是实践者、商学院是教育者、我们就是传播者,是三个链条的互相的衔接。

  曹章武:武教授一直是从事EMBA或者是MBA教育管理的工作,也大量的接触了EMBA的群体,通过您给他们的授课和交流,您是怎么看待这个群体的?

  武常岐:中国EMBA和海外的EMBA的教育群体相比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因为主要是大的环境,中国企业的增长造成了大的环境。实际在EMBA群体的创新性和努力进取精神,是其他任何地方看不到的。这就是我为什么会到北大来的一个原因。你感觉到中国的企业家或者是高管人员创新的能力或者是拼搏的精神。

  光华管理学院的EMBA学员成分,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有外资企业。其中民营企业李宁是最早去光华读EMBA的学员,当然李宁是一个品牌,他要走向国际,他要做成国际性的品牌,要面对很多的挑战。原来他是运动员,是当时奥运金牌的得主,应该是说面对挑战,现在面对的问题是奥运的事情。整体来讲,在市场里面,我想李宁这个公司,希望能够成为一个第一个层次的品牌。

  在国际上最起码要有影响,要有很多的策划,很多的努力,这些通过EMBA的教育,使他的视野,商业的网络得到扩大。

  另外在国企的领导人,通过学习EMBA,使他们的视野非常的开阔。当时铁道部成立的中铁快运,李海峰是董事长,本来是国企的干部,现在变成了一个董事长,他把这个企业变成一个现代的企业。

  最近有一些企业,相当一部分是在光华管理学院早期EMBA的教育,这就提高了管理的层次,实际是为中国大的企业培养了一批高管人员。这批群体乐于学习,非常积极向上的群体,乐于承担责任。

  曹章武:当然还有一些学员,因为从事多年的管理工作,在企业最高层,有的学员带着助理和秘书在旁边记笔记,很多学院都碰到了这个问题,刚开始的目的可能是不一样的。您接触了很多的EMBA学员,从走进校门到心态的转变,给我们一些正要加入的企业家有什么样的建议,如何面对自己新的学业?

  武常岐:我把EMBA的定位,我们所有的安排和课程,是为中国的企业服务的。你一定要替我们的企业和学员设想。你刚才说的在我们这里没有发生过。包括有的公司,光华EMBA读过了怎么样?我送十个人过去。我说不好意思,我们不能接十个人。你假如一个公司的人在一个班级里面,实际很大程度影响了互动的程度,因为学员的背景不一样。一般来讲,一个班级一个公司只接收一个人,这实际是对学员好。

  我们比如有50人,有49人来自不同行业,你可以放开了交流,充分的交流。你说的这种情况在我们这里是不太存在的。我们办EMBA的出发点,就是怎么使学员在两年的过程当中受益最大。这是像学员的搭配,行业的搭配,实际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

中国经济热点的行业。早期的电信、金融、银行、地产、制药这些东西,但是某一个行业的人特别多的时候,就需要某种搭配。我们考虑怎么样使学员在两年之内受益最大。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