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2007年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新年报告会实录(13)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5日 15:18 新浪财经

  主持人:

  一个专业说一个专业的话,咱们搞法律的讲劳动法讲的很清楚,我们从来没学过法律,让我对它进行任何评论都没办法评论。

  听众提问:

  程教授您好,我想问一个问题,在企业和员工,也就是劳资上面对现在工作岗位,可能企业要变更对员工的工作岗位,他们没有协商一致的情况下,从劳动合同法的角度应该怎么处理比较妥当?

  程廷园:

  如果没有协商一致的话,单方面的变更合同实际上是无效的,无效的话也等于是违法的。怎么处理单方面不能协商一致,对于变更合同不能协商一致你可以当作合同接触处理,可以给劳动者进行赔偿。

  听众提问:无固定期限呢?

  程廷园:

  一样的,无固定期限和有固定期限是一样的,总的来讲变更合同岗位调整一定是双方协商一致,如果没有双方协商一致单方面变更是无效的。

  听众提问:

  我们是一个学院的,但是我对您的报告非常感兴趣。刚才我注意到你列举劳动关系的两派,在你主题的最后有一个总结,即不要偏向于劳动者,又不要偏向于企业,要找到一个和谐的中间道路。但是我们知道在表态的时候,如果说既偏向这个,又不偏向那个,最后很可能导致没有观点。就您个人来讲怎么把握这个度?还有一个劳动派遣押金的问题,这5000块钱派遣对劳动企业成本是比较高的,我们算一个帐他派遣一个人要押五千块钱成本很高,他如果想存活下来,他一定要转嫁到他能转嫁的方面。比如说我们现在在各个渠道了解到一些所谓的黑中介,就是多数针对农民工,你交一百块钱,二百块钱押金我给你介绍一份工作,你干两个月,被辞掉了,你找到工作了,但是我这200块钱不退了,如果大量劳动派遣企业都把成本转嫁到找工作人的身上,比如说中国电信以劳动派遣的方式在人民大学招聘,比如说你交两万块钱的学生才有资格,如果你不交两万块钱就不能到我们中国电信工作。但是在整个行业当中都采取这种方式转嫁到劳动者的话,会不会把就业的环境变的更为恶劣?或者真正把这个社会推到阶级对抗的边缘?针对这个问题在现在的

劳动合同法里怎么规避?

  程廷园:

  非常感谢你的问题,实际上是反映现在立法当中的一些普遍的担心。第一个问题,如何找平衡。实际上我觉得如何在双方之间找到一种平衡,我觉得不能抽象,要具体。在中国目前如果抽象的说找平衡没有特别的意义。就是说这些平衡应该渗透在具体的条文当中取得一种平衡。所以整个我个人的一个看法,劳动合同法第一次的稿子对劳动者偏的太多,对企业并没有好处,本质上最终对劳动者也没有好处。包括劳务派遣,包括劳动关系的成立,到管理,甚至到裁员都是由劳资双方共同决定,或者劳动者说了算。实际上目前对劳动关系运作的这样一种游戏规则是一种根本性的改变,所以我觉得在第一次稿子里面,为什么还会发生这么激烈的争论,实际上对现行运行规则是一个非常大的改变,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并没有好处,对劳动者实际上立法初衷是想保护的,但是最终实际上并不一定能保护,这是我对一审的评价。

  在这一次新的修改当中,我觉得总的来讲应该说从大的原则方面又回归到现有的制度框架当中了。关于你刚才说的劳务派遣五千块钱备用金的制度在二审的稿子里已经取消了。关于劳务黑中介,或者中介的问题,实际上现在也在想做一个调整,这个调整是什么呢?他就是想把劳务派遣和劳务中介区分开,你中介就是中介,你如果做劳务派遣,他现在在新的稿件里面,劳务派遣员工要跟劳动者签劳动合同,而且劳动合同期限不能少于两年。在这两年当中即使你派不出去你也要给他发工资,所以这样把单纯的劳务派遣给劳务中介区分开。

  主持人:我们第一场报告会到此结束了,非常感谢常凯教授和程廷园老师的精彩演讲。程老师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她前为了把这个讲稿写的更好,我们是通过一个电话,她说她已经找到了最新的材料,她说在第二次审议的材料已经出来了,她把她的讲义又改了一下,所以今天大家看到讲义上可能有不一样的地方,所以我们对程老师的敬业精神表示衷心的感谢。

  接下来请北京市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北京市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陈建领先生给我们做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在他做演讲之前我做简单的评论,第一个北京市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和我们学院是很好的合作伙伴,他们成立两年多来,我们年会总共办了三年,他们跟我们合作了两年,而且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巨大和丰富的资源,像今天来听课很多的朋友是通过组织系统邀请过来的,所以要表示感谢。第二个,他是北京市委组织部的研究室主任,组织部是做干部工作的,研究室主任是为干部工作出谋划策的,我们现在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陈建领先生演讲。

  陈建领: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们北京市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全体同事,向各位来宾的光临表示欢迎和感谢!向莅临这次报告会指导中国人民大学领导和市委组织部的领导表示感谢!向对这次报告会做出不懈努力,取得很大成果的劳动人事学院和各有关单位表示中心的感谢!今天我报告的题目就是构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主要讲三方面的内容。

  一个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第二个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要求相比,首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第三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思考。其实也谈不上报告,我们主要想借个机会,把我们人力资源研究中心搞的一些市委的重点课题,加强北京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关于一些调研成果跟大家分享,向大家汇报。

  第一个,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古往今来,纵观中方和西方,人类社会对社会和谐安定、平安、平等实际上是人类的美好的追求。从我们国家古代思想史上看,孔子提出来“和为贵”,“和而不同”,到墨子的“兼相爱”、“爱无差等”,再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表达了社会和谐的主张。从西方思想上看,从古希腊的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有一个概念“整个天是一个和谐”,柏拉图的“理想国”,到空想社会主义者博立叶的“全世界和谐”、欧文“新和谐公社”,也都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憧憬。大概是这个意思。

  作为我们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科学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从确保夺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部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进一步发展为保证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宏大的人才队伍。其中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才,高级企业经营人才,国际化人才,社会化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一样,都是我们人才工作面临的重要战略任务。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个或隔夜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的核心骨干,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也是构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理由如下。国际劳工组织研究表明,经济全球化和技术变革使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成功,越来越依赖于新技术的掌握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近年来我们从智者党的角度,对高级人才队伍的建设,应该说是越来越重视。首先是在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上,胡锦涛同志有一个重要的讲话,他作为党的领导人,第一次对高技能人才在党这么一个重要会议上提出来,叫做各级各类高技能人才在党和国家中,在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有着不可替代重要作用,必须纳入总体规划,认真抓好队伍建设。在同一年,我们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才工作决定中,第一次以党中央的文件,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出部署,提出着重培养造就大批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温家宝同志在这个会上也有专门讲话,他其中提到没有这么一支高技能,专业化的劳动大军,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也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除了这一系列的论述之外,真正对高技能人才重要性的表述是在2006年四月,中办、国办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这个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培养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稳步提升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的必然要求,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我们在围绕报告会的主题,在考虑向大家汇报这个题目的时候,研究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和谐社会到底是什么关系。通过分析我们提出这么三点,有的还没有经过广泛的认证,给大家分享,也是供大家批评。第一,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按照大多数工业化国家发展的经验,这一段是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增加的阶段,加快培养一批掌握精湛技艺和高潮技能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具有更还的竞争优势,才会整体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比如说当时谈到这么一个问题,我们火箭发射有几次失败,主要原因不是设计问题,而是发动机的焊接点,在上天后经受不了高压,后来由于我们自己年轻工作技师运用自己的技能解决了焊接问题,保证了火箭发射成功。而且现在据我们了解,航天部他们有一两个高级焊接师是享受相当高级别的待遇,就说明高技能工人,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性。目前世界上支撑观点一个重要的方面,实际上从总体上看,我国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不能适应经济的需要,全国许多地区和行业普遍存在“技工荒”。根据劳动部,2006年第二季度全国99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全国中高级技能人才依然供不应求。其中,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和高级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最高,达到了2.08、1.96和1.71,持续多年的“技工荒”依然严重。

  第二个方面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促进各类人才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这实际上也可以简单理解为,我们任何一个生产线,任何一个创意,任何一个先进的理念要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没有一个环节能离开我们高技能人才作用的发挥。同时,提出这个观点,实际上在现实社会中,我们高技能人才这种薪酬偏低,地位日益低下,这种现实无论是对人才队伍的和谐发展,还是对社会发展的进步,都是非常不利的,这个我后面还要专门讲。加强高级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他们地位和薪酬水平,对落实社会公平争议的要求也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第三点,因为组织部门,从讲政治的角度,实际上高技能人才建设一个非常必然的逻辑,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保持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内在需要。胡锦涛同志在一次讲话中强调,“我国工人阶级之所以是先进阶级,是因为它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引领着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善于顺应社会前进的潮流不断发展自己的先进性。”

  下面我们看看首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一些数据,一些案例都是我们在市劳动局密切配合下,对全市进行一次规模比较大的课题调研。另外作为首都人才部,这几年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先后制定贯彻中央决定意见,制定实施,实际上在我们劳动人事学院制定首都人才实施发展战略,劳动人事学院很多教授参与了我们这个课题的调研和认证,最后帮我们一块儿制定了首都人才发展战略。在这个战略中,提出了三高一画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当时三高一画实际上没有包括高级人才,这个战略实施之后,当时给三高定位主要考虑,首都这一块知识分子高度密集,如果把工人和高级知识分子并在一块儿,他有些东西不好适应。后来研究发现,实际上他完全应该和高级公共管理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完全可以相并列,我们就把它作为这三高之后又加了一个高技能人才队伍,和国际化一并列就是四高一化。这样我们全市相关系统和部门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不断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力度。“三年百万”职业技能培训工程和技能振兴行动,“三年两万”新技师培养计划、“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等项目先后启动实施。取得这些成绩是非常明显的,但构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要求相比,与北京市经济发展需要相比,应该说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是存在着不少差距和问题。

  第一个问题,首都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的问题还是突出的。在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4%,而企业需求是14%。根据我们连续两年多追踪调查,我们有一个统计的数字,高技能人才缺口实际上在14.7万左右,当然这里面有一系列的推导。

  第二个问题,高技能人才队伍老龄化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其中有一半高技能人才年龄在45岁以上,年龄老化的现象是比较明显的。造成这些高技能人才供给不足,和老龄和趋势主要因素是什么呢?我们通过研究发现主要有这么六个方面,一个薪酬水平偏低,薪酬结构不合理。在我们调查的时候又一项数据能说明这个问题,高技能人才平均年限在2.67万元,社会当时平均工资是2.84万元,高技能人才薪酬水平低于社会平均薪酬水平。在这里技师和高级技师差距470,这样调查2/3以上高技能人才人才对薪酬不满。第二个因素,高技能人才队伍社会地位低,缺乏职业认同感,有61%的高技能人才认为自身的价值得不到社会承认,50%的高技能人才认为重新选择职业时不会考虑选择同样的职业,只有11%的高技能人才支持子女选择与自己相同的职业,所以高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低,已经称为制约高技能人才队伍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三个因素,培养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布置不足。第一个是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不能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第二个企业职工培训经费仅占职工工资总额0.2%,远没有达到国家法定的1.5%的比例。另外61.9%骨干企业没有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管理职位与生产职位,培训经费之比为4.97:1,这什么概念呢?按照1.5比例进行职工培训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把培训钱提出来用在高技能人才的培训上,而用在企业经营管理培训上,有的没提足这个钱,有的是提足之后没有把钱用到刀刃上,或者没有让更多高级人才受到应该有的深化培训。

  第四个因素,因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改革也在艰难的探索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体制间壁垒分明,高技能人才流动的意愿比较低。甭管是引进还是流动都存在着很大的障碍,一方面是大量高技能人才,尤其是国有企业高技能人才不愿意流动,不愿意流动有这么两个因素,一个是我们当时座谈的时候都谈到,我们这些高技能人才都是我们企业多年培养出来的,他们本身具有很强政治责任感,对企业感情很深,不愿意流动。另外,刚才跟我说的现象有关系,我们高技能人才队伍老化的确实非常明显,包括现在在进行流动调查的时候,流动意向最高是年轻人,他有竞争的活力,他有发展的潜力。到了一定年轻之后,人们是不愿意承担流动带来的风险,尤其有的在国有企业干了一辈子,高级职称也有了,住房、子女和企业都是息息相关,他一流动这些东西就完全不好拥有了,重新让他闯荡,他是有顾虑的。但是高技能人才正是因为不能流动,他体现不了他应有的价值。

  第五个因素,评价不及时,使用不到位,缺少职业晋升的通道。首都地区高技能人才认证率只有54%。第二个很多国有企业经营效益差,开工不足,大量高技能人才没有用武之地。一方面大量社会企业发展需要高技能人才,一方面由于企业开工不足,国有企业效益不好,大量高技能人才存在严重浪费现象。

  第六个因素,管理体制不完善,工作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我们教育行政部门与劳动部门做双证互认的问题上没有现在形成一致的意见,使职业学校毕业生在教授专业或专业教育不能直接获得专业资格证书。教育管理的基础薄弱,没有建立高技能人才科学的需求预测系统。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我们根据问题提了六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个提升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为突破口,重新树立高技能人才社会地位,进而带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主要的举措是引导企业建立基于技能水平支付薪酬的分配体系,完善高技能人才工资指导价制度,建立政府、行业和企业多层次高技能人才评选奖励体系。

  第二以创新培养模式为途径,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主要举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企业培训高技能人才的主渠道作用。建立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分担的技能人才培养投入机制。

  第三以促进高技能人才的合理流动为手段,优化技能人才配置。

  第四以健全人才评价体系为支撑,拓宽高技能人才成长渠道。

  第五以搭建高技能人才基础信息平台为载体,及时掌握高技能人才需求信息。

  第六以加大高技能人才宣传为武器,营造尊重高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

  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展开,首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正确认识高技能人才的地位,着力解决存在的问题,需要体制创新和机制完善,需要社会环境的营造,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可以肯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一定是高技能人才资源会聚、人才资本增殖的过程。包括首都高技能人才在内,各支人才队伍发展壮大且发挥重大作用之时,也一定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成功之时。这时候离我们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就会越来越近,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