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首页 | 新闻 | 体育 | 邮箱 | 搜索 | 短信 | 聊天 | 天气 | 答疑 | 导航

·财经首页 ·银行专题 ·保险专题 ·外汇专题 ·期货专题 ·基金专题 ·非典与中国经济 ·封面秀 ·股市 ·个人专栏 ·论坛 ·科技
  迹象显示,这一世界上增长最迅速的经济体可能正处于经济过热危险中。悲观人士称中国钢铁生产过剩,地产业泡沫膨胀……。经济学家估计,在近2万亿美元未偿还贷款中,有5000-7500亿美元贷款可能得不到偿还,与日本坏帐规模相当。----《华尔街日报》10月6日
 
  一季度,我国经济“高速启动”,2003年4月17日《南方周末》刊发了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高辉清的文章“经济过热?还是过虑?”,这是今年较早的评述“经济是否过热”的文章。着实值得一读。
  文中称:“伊拉克战争几乎未战而速决的结果让人不踏实。连美国股市也对战后经济复苏缺乏信心。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国内人们开始担心的却是一个相反的问题:当前的经济到底是热?还是过热?”   [发表评论]
今年以来,经济的强劲增长使人们陷入对中国经济是否过热的担心中,您认为:
中国经济总体过热;
中国经济局部过热;
有过热苗头,需重视;
没有过热,恢复性增长
  钢铁的价格到2004-2005年就会下跌,理由是一般钢铁项目都需要一到两年的建设期,如今新建、扩建的产能届时将释放出来;水泥的产能在2003年登上了“十五”期间新型干法水泥项目投产的高峰期;玻璃行业2003年新增的产能将超过以前历次产能扩张之和;全国汽车产能已达550万辆以上,轿车产能已达250万辆以上,已大大高于市场容量……[全文] [发表评论]
  “通货紧缩以及SARS的气氛还没有完全褪去,满世界都已是工业机器的轰鸣声。”一位经济学家描述当时的投资热度。局部地区“圈地运动”、全行业“大炼钢铁”、遍地开花的“汽车城”项目上演。这些行业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的背后,显示出盲目、无序和重复,政府高层也开始担心行业结构调整,及给银行带来的风险。
  
  有专家警告中国经济正在面临过热危险:今年上半年尽管有非典影响,我国GDP增长仍达到8.2%,工业增长则达到16.2%。6月份钢材价格较上年同期上升11.2%。一些地区电力资源出现短缺,建材、化工产品、煤炭等生产资料价格出现了大幅度上升,且上升的态势还在加速,加之房地产的投资结构失衡和汽车生产旺盛。
  国内市场投资膨胀的结果是,让央行的官员和专家们看到了从未见过的触目惊心的数字:2003年以来贷款普遍上涨,上半年全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7810亿元,已接近去年全年贷款的总额,预计全年新增贷款将大幅度超出年初确定的贷款增加18000亿元的调控目标。央行面对通货膨胀压力的难处被经济学家们看在眼里,于是一场关于中国经济是不是出现过热的争论展开。争论的焦点基本归结为——通胀压力和通缩压力哪个更大?而这个判断将影响今后宏观调控的摆向。[全文]  [发表评论]
过热:
  樊纲:警惕经济过热苗头
  樊纲是今年最早提出中国经济有过热苗头者,在北京科博会演讲中,他再次警告,有过热苗头不等于热得不行了,只要政策微调,便可防止经济大起大落。
  
外国著名研究机构:中国经济呈无通胀过热状态
  “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过热,但症状为过度投资,而不是通货膨胀。我把这种现象叫做‘无通胀的过热’。”
  
《经济学家》中国部主任:中国经济出现投资性过热
  助长经济过热的因素是重复生产建设的问题。政府已经意识到并开始解决重复建设的问题。
  高辉清:通货紧缩似在离我们远去 防范新型经济过热
  持支持意见的人大多来自经济主管部门,他们对经济实际情况的了解通常比别人要更清楚,之所以还会在争论中陷入窘境,并不一定是他们的感觉出了错,更多的是因为传统理论出了错,他们找不到合适的理论来为自己辩护。
没有过热:
  
周天勇:中国经济没有过热 仍在过冷区间中运行
  从收入、消费和物价角度看,无论如何也看不出有强大的压力压迫价格上升,可能会导致经济过热的未来趋势。
  诺贝尔奖经济学家约瑟夫:中国经济并未过热
  在我看来在中国目前这个阶段并没有出现通货膨胀,也并没有出现经济过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说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不足
  IMF总裁称中国的汇率政策负责任 经济尚未过热
  目前没有必要因为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而开始担心出现经济过热。“中国保持8%至10%的高经济增长率是完全有可能的,并且这一增长势头将持续很长的时间。”
  萧灼基:经济没过热 房地产无泡沫
  基数比较低,如果保持同样的增长速度,那就永远缩小不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目前经济属于恢复性增长。
  宋国清:经济过热的判断依据
  防止未来的过热并不意味着现在已经过热。。
  每当中国经济保持比较快速增长的时候,总有人问中国经济是不是过热。每当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相对减慢的时候,总有人担心是否会出现衰退,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存在着许多复杂因素,不能简单地用热与不热来判断。整个经济运行中间确实有“热”的方面,但也有“冷”的方面。>>邱晓华:整体形势近年最好 [发表评论]
  当前这一轮紧缩政策不大可能引起硬着陆,和10年前不同,根本不会出现消费膨胀。因此我们相信中国会完成软着陆。>>不会出现硬着陆
  高辉清最新文章:紧缩银根的滞后效应已开始显现
有专家称:中国经济已进入新一轮黄金增长周期,至少持续五年,您是否同意这一说法?
同意;
不同意;
不好说。
  新浪财经观察第一期:《人民币迷雾》
  新浪财经观察第二期:《中国富人》系列之一:百位精英身世揭底
  新浪财经观察第二期:《中国富人》系列之富人该不该被特赦
  新浪财经观察第三期:日本能否战胜“中国制造”
  新浪财经观察第四期:公务员带薪下海是不是过分
    新浪财经观察第五期:京沪深谁是中国未来的金融中心
    新浪财经观察第六期:中国1000名MBA今日去向
    新浪财经观察第七期:京沪铁路猜想--日法德三国相争谁能胜出?
    新浪财经观察第八期:推出“酒后驾车险”是否荒唐?
    新浪财经观察特刊:中国地级市电子政务研究报告

  欢迎各媒体合作,来电:010-82628888-5607;来信至:finance2@staff.sina.com.cn
  欢迎网友投稿 信箱:finance@staff.sina.com.cn 策划、制作:晓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