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唐双宁的时间表:光大银行明年内上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1日 09:31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吴雨珊

  8月9日上午9点,光大银行30多位分行行长急赴北京总行,与总行的部门总经理以及集团10多家子公司的负责人一道,参加由集团董事长唐双宁主持的年中工作会议。

  由于国务院刚刚批复了光大银行的财务重组方案,这次年中工作会议实际上成了一场财务重组动员大会。光大银行大厦3楼的会议室里挤挤挨挨地坐满了人,许多人还是第一次见到上任不久的董事长。

  面对台下充满期待的陌生面孔,唐双宁的动员演讲多了几分激昂。“改革重组是当前全集团的工作重点,光大银行的改革重组是重点的重点。”他说,“我们要力争在9月底之前完成财务重组。”

  到此时为止,光大集团看到了国务院批复的重组方案的人寥寥无几。唐双宁第一次当面向这些中高层证实,光大集团将分拆成光大金融控股集团和光大实业集团,金融控股集团下辖光大银行、光大证券、光大永明人寿保险公司以及光大保德信基金公司等,实业集团则囊括其他10余家非金融类资产的子公司。

  但除此以外,唐双宁没有谈及更具体的重组内容——关于汇金入股金额、价格等事宜尚需进一步商谈。

  重组两大关键

  光大集团及光大银行的重组,堪称中国银行业改革史上最复杂的一例。其重组最关键的两点是,其一,是厘清集团内部复杂的股权关系,理顺管理体制,健全公司治理,避免混乱的产权关系干扰集团及其子公司的正常运营——光大集团在境内拥有全资企业6家,控股企业2家,参股和合资企业8家,在香港还拥有光大控股、光大国际2家上市公司,全资公司37家,合资及联营公司12家。

  光大这一复杂股权关系最大的症结在于其管理体制。唐双宁对此说得很透彻:“光大集团在香港和内地是两个独立法人,但又是一套领导班子、两个管理总部;资金往来密切但财务上又没打通,不能真正并表;同一集团、相同岗位但又实行多种分配体系。”

  只有厘清了产权关系和管理体制,光大才有机会彻底解决集团与各子公司之间纷繁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光大集团除与财政部、央行、外部银行及机构直接形成了一些债权债务关系外,还借由股权质押贷款、担保等形式,使光大银行为其背负了部分债务。迄今集团仍有超过30亿欠款未归还光大银行。

  在动员大会上,唐双宁曲折地透露了自己对光大金融控股集团的构想,那就是资本充足率达到10%以上。他说:“国际先进的金融控股公司的资本充足率都在10%以上,说明资本实力是金融控股公司有效运营的基础”。这正是重组的第二个关键点。

  光大金融控股要达到较高的资本充足率,首先必须使其最主要的资产——光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标。光大银行实收资本为82.17亿元,但经过扣减后核心资本充足率仍然为负。

  一旦光大高管层与汇金公司的谈判完成,汇金公司将立即为其注入200亿人民币左右,帮助其核销不良贷款并充实资本金,使资本充足率可以达到8%左右。

  唐双宁已证实光大银行准备明年内上市,这样更可拓宽资本金补充渠道,帮助光大早日实现资本充足率10%的梦想。

  与中信银行相比?

  “其实光大银行本身的经营还是不错的,如果不计对历史不良资产核销和拨备的影响,光大银行去年的利润增长达到了100%(未经审计)。”接近光大银行的一位人士称。他坚信光大银行经过本轮财务重组之后,将恢复盈利良好、增长强劲的本来面目。

  但光大银行2006年未经审计的损益表显示,其净利润为27.89亿元,与2005年相差无几(可见其历史包袱对利润的蚕食)。另一组令人诧异的数字是,去年末光大银行的实收资本为82.16亿元,资本公积为1.43亿元,未分配利润为77亿元,而所有者权益仅为3.7亿元。一位银行分析师认为,这表明光大银行将原股东权益的相当部分用于了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原股东的权益已经大大缩水。不过,经过调整和审计的财务报表尚未披露,最后的结果或许还有变数。知情人士透露,近三年光大银行每年都拿出大量的利润用于提取拨备,并大量核销历史坏账,仅去年就核销了20多亿元。

  “如果剔除历史包袱的影响,光大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近年来其实一直处于双降的态势。”上述人士称。

  记者根据其未经审计的2006年报表初步统计,光大银行2006年的不良贷款余额约为267亿元,不良贷款拨备约为180亿元,由此得出不良贷款的拨备覆盖率约为67.4%。这与其他几家股份制商业差距颇大——同期招商银行(600036)为135.61%、民生银行(600016)为116.6%、浦发银行(600000)为151%。

  与同样具备了金融控股架构、但重组路径不同的中信银行相比,光大目前的窘况尚可理解。中信银行在获得集团注资并上市之前,不良贷款的拨备覆盖率也长期徘徊在50%左右(不过,2006年末中信银行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已达到84.62%)。

  在业绩表现方面,光大则暂时居于下风。2006年度光大银行的资产总额为5951亿元,比2005年末的5293亿元增长了12.43%。同期中信银行的资产总额为7068亿元,比2005年末的5950亿元增长了18.79%,增长速度为光大的1.5倍。

  2006年,光大银行的手续费收入为8.81亿元,中信为9.65亿元,算打了个平手。但中信在国际业务上的领先地位在汇兑收益部分显现出来,其汇兑收益为5.03亿元,比光大的2.48亿元多出近一倍。

  2006年末中信银行的净利润为37.26亿元,比2005年末的31.48亿元稳步增长了18%。中信还公告,预计其2007年中期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80%以上。而光大同期净利润为27.89亿元,在拨备较低的情况下,这一数据还应打一定折扣。

  “由于资本充足率不达标,光大银行近两年的发展受到了一些限制。”知情人士称。比如,光大银行已经有至少两年时间没有设立新的二级分行,只设立了一些营业网点。即使在申请设立营业网点时,也遇到当地监管部门的监管问题。因而,早日进行财务重组已成为光大银行上上下下共同的期待。

  (本报记者蒋云翔对本文亦有贡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