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三年:从预言到现实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6日 11:59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尔山

  随着3月30日临近,一个名字再次出现在许多分析员的文章里面。那就是Arjun N。 Murti。三年前,2005年3月30日,他以高盛分析员的名义指出,国际油价在2004年上升到每桶40-60美元的较高水平而没有对美国和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及其石油需求产生影响,他对此感到惊讶,并且认为,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石油需求高涨,世界就会进入“超高油价”阶段,国际油价将在2007年达到每桶105美元。

  要判断这个预言有多么出人意料,只要看两个事实就够了:一是当时国际油价约为每桶54美元,二是将通货膨胀因素考虑在内,历史最高油价出现在1981年,相当于在2005年达到每桶86美元。

  市场的反应同样迅速:当这个预言传到纽约商品交易所,油价随之上涨超过每桶一美元,一天后,首次触及每桶58美元的新高度。许多投资者非常生气,认为高盛想借这个预言操纵价格,为其能源交易业务谋求利益,甚至有人要求美国政府介入调查。事情闹得那么大,高盛的首席执行官Hank Paulson不得不出面为他辩护。

  不过,这个预言没能在2007年如期实现,只是国际油价在2007年年底触及每桶100美元之后,不到三个月就相继突破每桶105美元和110美元两个关口。3月14日,也是在纽约商品交易所,油价首次收于每桶110美元,离他的预言发表还不到三年。

  这段故事有两个有意思的细节。首先,对于这种来自业界的将价格上涨归咎于操纵价格的反应,现在看来并不陌生。恰恰相反,从去年秋天开始,包括欧佩克和一些著名的分析员在内,一直把目前的高油价归咎于市场基本面以外的因素,即投机行为。因此,欧佩克认为即使增产也未必可以有效遏制油价上涨,而他们也在最近三次会议维持产量不变。

  将价格上涨归咎为市场基本面以外的因素,比如操纵价格或投机,是一种安全稳妥的回避问题的做法。以欧佩克为例,他们作为石油生产者,在面临石油消费国的压力而又不愿增产之际,就可以把问题推给投机行为。偏偏谁也不能说他们错了,因为商品市场发展到现在,已经具备显著的投资保值的作用,而不仅仅限于供应商与消费者打交道。这也是许多银行积极参与石油交易的原因,即使它们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石油的生产者或消费者。

  其次,Arjun N。 Murti的预言在市场引起的反应,再次证明对价格波动趋势的预期足以对价格波动趋势产生影响。经济学已经指出,价格包含了人们对供求关系紧张程度的预期,因此带有主观判断的色彩。当时市场通过将油价推上新高度的反应,对这个预言投了一票,并且不是反对票。

  至于三年前出面为Arjun N。 Murti辩护的人Hank Paulson,不知道当时有没有预见到,等这个预言实现,他也会成为美国财政部长,而摆在面前的难题之一,就是如何确保由于次按危机而放缓的美国经济可以同时应付高油价时代的挑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