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价破百顺理成章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5日 12:18 21世纪经济报道
广州报道 特约记者 王尔山 "油价破百了!" 星期四早上,在世界最大能源信息供应商美国普氏工作的朋友发来这样的信息。"油价什么时候破百"曾是我们热烈讨论的话题之一,没想到答案出现在2008年1月2日,也就是2008年的第一个交易日:在当地时间这一天的中午时分,纽约商品交易所的WTI期货价格突破100美元/桶的大关,收于99.62美元/桶。 话说回来,"油价破百"这件事其实早在许多市场交易员和分析员的预料之中,唯一的分歧在于什么时候发生。事实上,早在2007年10月里,普氏已经开始要求其分析部门准备有关"油价破百"的分析专题,起因就是当时WTI期货价格一路走高,随时都有突破100美元/桶水平的可能。而在WTI以外,两种原油的价格早已先后突破100美元/桶,分别是2007年11月下旬的马来西亚塔皮斯原油,以及上星期的轻质路易斯安那低硫原油,只不过这两种原油的市场地位没有WTI那么举足轻重,具有风向标的作用,因此未能成为头条新闻。 同样在1月2日,伦敦洲际交易所的布伦特原油作为另外一个重要的价格基准,同样逼近100美元/桶,收于97.84美元/桶。 现在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是,既然油价一直在接近100美元/桶的水平小幅波动,大家也接近取得共识,认为它早晚就要突破这个关口,那么,在1月2日这一天,推动油价最终突破100美元/桶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 当天发生的可能影响油价的新闻至少有这样两条:一是美元继续疲软,伦敦洲际交易所的美元指数下跌79点,报75.911;二是尼日利亚作为产油国,国内局势出现动荡,但还没有收到石油供应中断的报告。 而在这背后,是陆续公布的一些统计数据:世界7大石油公司在2007年第三季度的总产量为每天10.338万桶,与2006年第三季度相比下跌6%;按照国际能源署的统计,2006年的全球石油供应为每天8527万桶,而在2007年头三个季度轻微下跌0.2%到8506万桶,与此对应,预计2007年的全球石油需求将从2006年的每天8470万桶上升至每天8570万桶,增幅接近12%。 换句话说,一边是2007年的需求出现双位数的增长,一边是供应在2007年的大部分时间基本维持在2006年的水平;如果按照截至2007年第三季度的数据计算,存在每天64万桶的缺口。 这就难怪英国一家投资银行的石油分析员会说,(石油输出国组织)一边宣布产量下降,一边又把高油价归咎为投机行为,实在有点难以理解。 正在广州访问的美国智库CATO的一位分析员同样觉得"油价破百"很正常:美元持续疲软,而你继续用美元结算石油,石油价格怎么可能不上涨?现在大家那么激动,无非就是第一次看到油价显示屏上出现三位数而出现的反应。 对于美元疲软对油价的影响,美联储达拉斯分行是这样计算的:1980年4月的WTI价格为39.5美元/桶,相当于今天的101.7美元/桶。与此同时,普氏也给出了油价必须达到104美元/桶才真是创出历史新高的说法。 回顾之前石油输出国组织的石油大臣多次表达目前油价偏离市场基本面的看法,以及一些权威分析员也认为"真实市场价格"应该在5-60美元/桶,超出部分源于投机,一度也觉得很有一些道理。然而,经过差不多两个月的观察,现在看来只能证明这样说话的人忘记了什么是"真实市场价格",以及它到底是如何形成的。什么是真实市场价格?简单说它就是市场参与者基于自己的感觉而用货币选票选出的数字,至于有没有投机的成分,只要我们仍然同意所谓自己的感觉本来已经包括作为市场参与者对于未来价格走向的预期,就会知道这个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汇其实未必有助于我们理解市场价格的形成,反而容易造成干扰。 供求关系趋于紧张的背景,加上美元疲软的事实,油价突破每桶100美元,实在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 新浪财经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