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谭晓东:公共卫生体制改革不能厚此薄彼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8日 01:53 第一财经日报

  专家警示慢性传染病领域必须予以重视

  赵杰

  一直以来,国家公共卫生领域的改革和协调引人注目。改革采取何种模式虽未有定论,但现有体制上存在问题已成共识。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谭晓东近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认为,在慢性传染病这一公共卫生领域最让人头疼的一块上,政府用力太少乃至有所忽略了。

  《第一财经日报》:一直以来,社会各界对中国公共卫生领域的改革探讨和争论不断,关于采用何种模式也尚无定论。在你看来,哪种模式比较适合中国国情?

  谭晓东:发达国家的美、英和日本、瑞典等几个国家的模式各有特点。英国以医学人员控制为主,注重学术研究;美国发展私人为主体的公共卫生机构,多部门、多机构地参与,以及多经费的投入方面做得很好;日本属于公共福利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福利差距缩小最快。而发展中国家的古巴所建立的家庭医生体系也很成功。中国应该走自己的路,建立起自己的一套模式,而不能是简单地说采用哪个国家的模式。

  《第一财经日报》:但走自己的路有两个问题应该考虑,首先是我们自己的国情究竟怎样?其次是这些模式哪些经验可取?

  谭晓东:我国国情的最大特点就是人口众多,且公众知识结构落后,对信息的甄别能力较差。2003年之前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设备和技术等硬件落后,不过“非典”过后这有所改变。但同样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是国家层面更新多,基层更新少;另一方面就是人员知识更新没有跟上。另外,在疾病控制中心的管理上也存在很多模糊不清的地方,需要理顺。

  至于经验,我们当然要博采众长。比如在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建立方面,吸取古巴经验;在疾病监测方面则主要参考美国做法。

  《第一财经日报》:其实疾病控制中心的管理机制问题是否暴露了现在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些体制性问题?

  谭晓东:体制是个核心问题。疾控中心的管理机制目前争论的焦点在于该机构是否可以实现直管,因为县级以上疾控中心多单独设置,而乡镇一级则多并入了医院,由医院来管理,现在有一种意见认为应专门成立疾控局来统一管理,但仍在争论当中。

  社区医疗保健中心的试点做了之后虽然搭起了架子,但还没有运作,问题就在于体制没有健全;新型合作医疗的实施引人注目,但医保政策的定位和实施同样也需要制度性设计和保障。

  体制不健全的一个相关问题就是行政过度干预。行政官员代替学术研究的角色,多数情况下行政说了算,会导致对专业性领域的重视不够。

  目前,突发性事件和医疗保健服务中心两个领域政府已经给予了较高的重视,但是对于慢性传染病如哮喘、肥胖引起的高血压、

糖尿病等疾病重视远远不够,对AIDS的重视这几年提高了很多,也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绝对数字很大(截至去年底为65万),感染率上升速度也较快,同时,它涉及到贫穷、毒品、社会伦理、法制等各方面问题比较复杂,所以政府工作还是任重道远。

  这个领域如不加以重视,20年后将会是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