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中国石油业:丢卒保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3日 12:10 赢周刊

  □赢周刊记者 庞华玮

  《孙子兵法》云:“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意即战局发展到必然会有损失时,就要以局部利益来保全大局。

  1999年开始的中国石油新政,一边使得民营油企迅速衰落,一边也使得两大集团迅速扩张,在5年内为中国能源打下跨国石油巨头无法撼动的根基。

  “这是一个‘丢卒保车’的战略,即使对照当今最先进的管理经验,这也不失为最好的政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是不得已的选择。”

  “油老板”告别幸福生活

  “油老板”的好日子终结于1999年。那年,为了能在

成品油市场开放前“扶”大中石化和中石油,国家产业政策开始向两大集团倾斜。

  中外资在石油业的博弈,却似乎可以从民营“油老板”的好日子终结开始。

  “我们正等着新规则出台,就这几天的事了。”

  12月1日,广东一位民营油商张健(化名)接受赢周刊记者采访时语气低沉。

  李健所说的“新规则”,是指成品油批发市场准入规则。2006年12月11日,我国将完全开放国内成品油批发市场,但至今新规则的细则仍迟迟未能颁布。

  民营企业没有人看好这个讨论了两年的新规则,“我们随时准备转行。”李健说。

  “油老板”们也曾经有过幸福的时光。“10年前,我们的生意很好做。”回忆起那段日子,李健的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曾一度放松成品油批发市场准入限制。当时,老板们纷纷投入大批资金,拥有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的企业迅速达到8500家,而民营的“社会加油站”也一度占到总数的60%。

  也在那个时候,李健拿到了成品油批发权,并通过不断地收购和新建加油站拥有了十几个加油站。“那时我们最常做的是‘炒单’,将炼油厂的提货单转手,每吨成品油的利润可达上千元。”

  然而, 1999年,民营油企的好日子结束了。为了能在成品油市场开放前“扶”大中石化和中石油,国家产业政策开始向两大集团倾斜。

  1999年,国务院颁布“72号文”,规定民营石油企业新建加油站必须由两大集团控股或参股。此后,两大集团一方面以高价利诱,一方面以断油威胁,到2006年,90%以上的社会加油站被两大集团“招安”。

  同时,国家对成品油批发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理,成品油批发企业从原先的8500多家减少到2500家。并且,国务院 “38号文”进一步规定,国内各炼油厂生产的成品油要全部交由两大集团的批发企业经营。这一规定,把民营加油站的“命脉”——油源交到两大集团手里。此后,两大集团开始通过新的手段操控民营油企的生死,采用最多的是两种办法:在石油加工环节,让价格倒挂,让民营油企“赔死”;在成品油销售环节,限量供应或者干脆断油,让民营油企“饿死”。

  “加油站卖得越多,亏得越多。”李健不得不先后把10多个加油站卖给了虎视眈眈的两大集团。

  此后,李健不再做加油站和油库等的固定投资,专心于成品油的贸易,这两年他最赚钱的招数是“囤油”,低买高卖。但不料,最近这一招失灵了。现在距成品油批发市场开放不到10天,而油价已连续三个月看跌。“没人敢囤油了,”李健说,“我现在的生意,主要是从两大集团批发油再卖给广东的各个工厂,收入很少。”李健说。

  李健的苦恼,在民营油企中并不是个别现象。不甘心的“油老板”们自发组织起来。2005年6月29日,在龚家龙的带领下,长联石油突破石油巨头包围,横空出世,成为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民营石油集团。30多家民营油企签署长联股东发起人协议书,注册资金50亿元人民币。这是2005年中国石油业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然而,长联石油甫一出生,就陷入了内部争权夺利的倾轧中。而作为民营油企,它也生不逢时,受制国家政策,长联石油一直未能拿到石油业四证——成品油批发许可证、成品油零售许可证、成品油进口许可证以及国内矿产勘探开发许可证。因而成立至今,长联石油没有开展过实质性的业务,陷入亏损境地。

  民营油企似乎前路茫茫。中国成品油批发市场开放后,情况会否改观呢?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两大集团军的战争

  国内石油寡头的垄断仍然广受诟病,但是大部分的专家对国家的政策都表示理解。“无论如何,中国不能把

能源掌控权授之于人。”

  WTO的保护期一天一天过去。

  最先到来的冲击是在2004年12月11日,根据WTO协定,中国放开成品油零售市场。外资企业取得了独资建加油站的资格。

  目前,列入世界500强的大型石油石化公司几乎已全部在我国投资建厂或设点,且大多已全面进入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加油站是它们争夺的“桥头堡”。

  “外资巨头开始疯狂竞标抬价,与两大集团争抢中国的加油站。”一位民营加油站的老板告诉记者,广东的加油站平均收购价格在1000万元以上,而广州由于城市规划不再鼓励新建加油站,加油站成了可遇不可求的“香饽饽”,叫价在2000万~6000万元之间。而事实上,一个加油站的投入成本一般只有500万元。石油巨头们为了掌握最终的石油零售市场,根本不计成本。

  尽管成品油零售市场的放开,带来了争夺加油站的狂热,然而,这一天的到来并没有像人们在入世初期估计的那么惊心动魄,两年的近身肉搏也并没有让实力强大的跨国石油公司掌控中国的成品油零售市场。

  “不得不承认,这得益于中国1999年开始向两大集团倾斜的石油政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石油专家说。1999年开始的中国石油政策,一边使得民营油企迅速衰落,一边也使得两大集团迅速扩张,在5年内为中国能源打下跨国石油巨头无法撼动的根基。

  “这是一个‘丢卒保车’的战略,即使对照当今最先进的管理经验,这也不失为最好的政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是不得已的选择。”

  据介绍,1999年之前,全国的石油业都处在散沙状态。由于全国存在太多民营经营的成品油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直接导致了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出现50亿元亏损”。

  但是,为防止入世后成品油市场过多地被外资控制,国家政策迅速地调整了石油业的政策。最新的数据显示,2005年,中石化在控制了国内近3万座加油站的基础上,再收购加油站1200座,其国内零售市场占有率上升至约55%;中石油也强劲扩张,加油站总数达到18164座,零售市场占有率达到约32%。两大集团垄断了近90%的市场,而民营加油站2005年只剩下2万家,市场占有率还不到15%。

  至今,国内石油寡头的垄断仍然广受诟病,但是大部分的专家对国家的政策都表示理解。“无论如何,中国不能把能源掌控权授之于人。”

  继2004年底中国开放成品油零售市场之后,2006年12月11日,中国的成品油批发市场也即将开放。然而其准入门槛的新规,至今尚未面世,但从前两度的征询意见稿来看,业内一致认为,中国的石油政策仍是一贯的延续 “丢卒保车”的战略。

  

商务部出台的成品油批发市场的征求意见稿被质疑“为两巨头度身定做”,因为除了这两家,几乎没有民营企业能达到“拥有30座加油站”的标准,引来抱怨声一片。然而,也有一小部分油老板表示理解。“国家制定政策一定有它的道理,”李健说: “能达到新规则的要求,我就做;不能达到新规则的要求,我就不做。”

  没有人知道新规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但大家一致猜测最终的结局是:中国石油业走向开放的同时,中国石油行业的垄断程度还会越来越深。

  “成品油批发市场的准入细则将在近日内颁布。”广东油气商会的油品部长姚达明说,民营企业都在等待最后是否能入局。但业内人士估计,除“中”字号的国有石油公司外,可能只有极个别的大型民营油企能拿到批发牌照,目前绝大多数的民营批发油企将消失或投靠有牌照的企业。

  而开放之前,跨国巨头也在蠢蠢欲动,加紧在中国收购加油站、建仓储基地。

  “成品油批发市场开放后,短期内对国内石油业的影响不会太明显。”

  姚达明说,中国虽然承诺开放成品油零售市场和批发市场,但是至今没有承诺放开成品油进口配额。在可见的未来,国际成品油尚不能自由地进入中国,两大集团仍然掌握着竞争对手的“生死权”——外资油企和民营油企都要从两大集团拿油。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