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刚两月内两次赴京 香港金融界加紧进军内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9日 01:36 中国经济周刊 | |||||||||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刘永刚/北京报道 在内地金融业加速对外开放之际,香港金融业已有了“边缘化”危机感;与内地金融业实现全面大融合,似乎是香港为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所作出的战略决策。 “香港的发展策略有必要与时俱进,居安思危亦有必要。否则,在内地加快金融体制
此次任志刚率香港银行学会代表团一行访京,除了“推销”香港包括支付清算系统在内的金融基础设施之外,另一重要目的就是拜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为香港银行申请QDII(合格的境内投资者)业务澄清疑问。 这是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任志刚为内地新出台的QDII这块“大蛋糕”二次赴京——汇丰银行中国区高级经济学家屈宏斌估计,内地居民可用作境外投资的资金高达4000亿美元,并且将以每年60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早在4月底,为询问QDII政策的细节,任志刚和香港金管局助理总裁就曾来过北京。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马时亨也表示,内地最近有关QDII的新措施,将有利于香港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资产管理中心的地位。 显然,香港认为,想要成为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就必须和内地金融服务业“互通”。“从与内地的关系看,香港金融业的定位正在从单纯扮演作为内地与国际市场交流的桥梁和中介,一步步转换成和内地金融业的全面大融合。”6月13日,香港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吴智辉对《中国经济周刊》分析说。 东亚、恒生、汇丰等正在申请QDII 6月5日,在拜会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后,任志刚对外透露,有国内商业银行资格的外资银行均符合申请QDII条件。也就是说,只要外资银行在内地设有分行,便可以申请QDII。内外资银行申请QDII的资格审批没有分别,只是因为银行性质不同,需要递交的资料可能也会有所不同。不过,对于没有在内地开设分行的外资银行能否与内地银行合作申请QDII,银监会尚未有明确表态。 银监会的解释澄清了香港银行业界诸多疑问。香港银行界已积极展开QDII业务的筹备。东亚银行主席李国宝表示,该行已向有关部门提交了QDII资格申请。恒生、汇丰也表示正加紧准备,将尽快递交申请。 李国宝还透露,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将于6月26日赴港参与有关会议,届时可能就QDII业务细节进一步向香港银行界作出阐述。 香港金融业与内地融合的“五个努力方向” 为香港银行争取QDII资格只是香港金融加速与内地融合的一个方面,在香港金融业掌舵者任志刚的蓝图里,有更宏大的计划。 在此次金融研讨会上,任志刚就香港未来的金融发展策略提出了五个努力方向:香港金融机构“走进去”内地;香港充当内地资金“走出去”的大门;香港金融工具“走进去”内地;香港金融体系加强处理以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的能力,以及加强两地金融基础设施的联系。 首先是香港金融机构要“走进去”为内地提供服务,扩大香港金融业的服务范围。香港汇丰银行执行董事王冬胜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汇丰未来会把更多的资源放在中国内地,除将与交通银行制订3年合作蓝图外,汇丰未来5年还将“在内地开40至50家分行,并计划增雇1000名内地员工。” 王冬胜的另一个身份是香港银行学会主席,该学会2005年在北京设立办事处,又与中国人民银行合作推出了金融专业英语证书考试。此举被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项俊波评价为,加深了内地银行业与香港银行业间人才的交流。 中银香港副董事长兼总裁和广北也表示,中银香港将积极推进跨境经营,进军内地,不排除准备收购内地金融机构的可能。 要“走进去”的还包括香港的金融工具,特别是内地企业在香港发行的金融工具。任志刚称:“在内地有关规定允许时,应考虑把香港的金融工具,引入到内地销售。具体的做法有很多,例如利用预托证券(CDR)或双上市的方式,便可使两地的投资者均可买卖香港上市的股票。” 香港正成为内地金融业“走出去”的大门 任志刚认为,内地的投资者对香港市场比其他市场更熟悉。香港要作为内地资金“走出去”的大门。 香港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吴智辉也认为,在加强内地与全球的金融联系方面,香港具有策略性的优势。香港现在已成为不少内地企业寻求上市的首选之地,内地企业通过发行债券、银团贷款及项目融资在港筹措资金的活动亦开始增加。 “事实上,中国国内金融企业及投资资金走出去的速度也在明显加快。” 6月9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徐智说,除了中国金融企业海外上市的步伐更加迅速外,金融机构设立海外分支机构的进程也次第展开。 2005年10月27日,中国建设银行成功在香港首发上市(IPO),筹集资金716亿港元,成为当时全球规模最大的IPO。在此之前,交通银行、平安保险、中国人寿、人保财险已先后在港完成了海外IPO。今年6月1日,中国银行在港上市,以754.27亿港元再次刷新IPO的全球融资纪录。紧随其后,中国工商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赴港上市计划也进入倒计时。 此外,包括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均已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另据公开数据,截至目前,内地已有近20家证券公司设有香港分公司或者国际业务部,与香港券商之间进行多个业务领域内的广泛合作。 谋划人民币结算中心 任志刚更雄心勃勃的计划是致力于将香港发展成为人民币结算中心,香港金融管理局也已就技术问题和央行进行了探讨。 “两地在支付、结算及托管系统这些金融基础设施方面,一些系统已经连接起来,香港也正在研究将来继续扩大包括两地的债券和股票中央结算系统的联系。”任志刚说。 据了解,在与央行行长周小川的会晤中,双方就谈到香港发展人民币债券及贸易结算业务的话题,而央行的态度是“一步步来”。 香港与内地在金融业上如何分工 不过,在资本市场全球化的趋势下,也有专家认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不应只盯住内地市场,而是要将自身的长处发挥出来。 “实际上,我们需要一个战略布局,不仅仅是对香港金融的定位,还需要考虑对上海、深圳的定位,以形成互补互利的金融战略格局。” 6月9日,曾受香港金融管理局之托研究“内地资本市场与香港资本市场互动”课题的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教授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吴晓求认为,上海应该成为像纽约交易所那样的国际金融中心,集中最主流的资产交易与金融交易;深圳可以发展成为类似纳斯达克的市场;香港则可以成为全球衍生品的交易中心。“基础资产交易在上海,衍生品交易集中在香港。” 吴晓求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