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直面过劳死 政府企业个人一个也不能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9日 01:23 中国经济周刊

  采写:《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雪莲

  嘉宾:

  杨清河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院长

  张聪沛

  哈尔滨第一专科医院代院长心理学专家

  陈杰平

  全国总工会保障工作部劳动处处长

  宋波

  《现代保健》杂志社社长

  关注“过劳死”,首先要关注“过劳”

  杨清河:过劳死早期在西方曾经存在,但是最严重的国家应该是日本,日本经济长期排在世界第二位,其主要原因就是:作为资源匮乏的日本来说,可以调动的资源并不多,而人力资源是它可以充分利用的主要生产要素。可以说,他们通过劳动投入,靠拼人战术,支撑了其经济发展。

  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在许多大城市、大企业等,人们的竞争意识都有了极大的增强,危机意识、地位和生活水平下降的威胁都促使人们以更多的精力、体力来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从而产生了一大批过度竞争状态下的过度疲劳的人群。而我们却长期忽略了对这些人的关爱。

  目前,可以说还没有哪些机构对“过劳死”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尤其是疲劳研究、生理学和工作的关系、心理学和工作关系的研究等。

  宋波:“过劳”现象近年来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我们关注“过劳死”的时候,一定不要仅仅停留在每个个案的分析和争论上,而是要关注已经长期“过劳”的人群,研究他们“过劳”背后隐藏的社会和制度因素,并且有针对性地实施干预,才能避免悲剧的一次次发生。

  呼唤“带薪休假”

  张聪沛:劳动者一般都处于弱势地位,要面临人际、晋升、批评甚至下岗等各种职场压力,如果这种压力得不到释放,就会产生一系列问题。

  目前几乎每个从业者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过劳”的现象,可是更多的人只有已经发病的时候,才会去找医生。且“过劳”过程中的心理因素更是被人们长期忽略。中年正值人体的转轨阶段,是具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背景疾病发生的危险时期。据统计,50%的心肌梗死病人平时只会偶尔出现胸闷和胸痛的现象。这一时期,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只要遇到过度疲劳等诱因,就容易产生严重的后果。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树立这样的新观念:以损害劳动者的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和事业发展,是对生产力的破坏,更是对人性的摧残。作为个人来说,如果不能享受带薪休假的话,一定要学会在工作中懂得放弃和忙里偷闲。完全放下工作的休假,在一个月内一定不能少于两个空白天。更不要把工作带入每个长假。应该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学会心理调节,让神经放松。

  宋波:带薪休假制度80年代中期提出后,因特殊情况曾经暂停,直到1991年得以恢复,1994年才被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很长一段时间内,传统思维习惯占据主导,休假观念没有被完全接受,谁都不好意思或者说有点害怕提出休假,怕领导和同事对自己有看法。从现在的情况看,要真正实现带薪休假这一目标仍然有难度,但希望适应时间不要太长。

  杨清河:人工作是为了什么?大多数人不就是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吗?而这种提高一方面体现在工作之内,一方面体现在工作以外,如果工作内外不分,努力工作的初衷也就违背了。半个月的带薪休假制度,完全可以让人们用15天脱离社会和工作,最好是去山林放松,然后才能回来更好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

  中国的全民激励可以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越是这样,我们越应该超前的意识到问题的另一面,对这些贡献大的人群给予更多的关怀,不要让人才干到30、40岁就不行了。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做法不仅会对个人和家庭造成损失,还会造成人力资本的可持续工作能力的下降和丧失,对经济的发展也会起到破坏的作用。

  加班文化损害了谁?

  陈杰平:欧美国家对加班是有严格的限定的,在下班以后,几乎看不到任何一家公司亮着灯。而我国,一边是大量的人找不到工作,一边却是大量的在职人员以透支生命的方式工作,可以说,这是和我国的基本国情极不相符的。

  面对着劳动力的供求矛盾,一个人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就等于占用了两个人的工作岗位,加大了劳动力供给。本来我国的就业岗位就是稀缺的,创造就业岗位亦不容易。而之所以习惯性加班正成为常态,与时下劳动力价值与价格的扭曲不无关系,如果单位和企业都依照法律规定成倍给付职工加班薪酬,那么从正常的成本考量,单位与企业并不会选择成本更加高昂的个人超时工作。

  如果每个在职人员真的能享有劳动法所规定的权益,而不是不惜以透支生命来获得上级认可或是保住职位。习惯性加班就没有道理成为职场的常态。劳动者一定要有这样的认识,在经济学意义上,全部选择不加班和全部选择加班相比,更可以使劳动力价格得到很好的体现。

  杨清河: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要追求人的发展,基于此,“以人为本”就必须成为这一发展的前提。而要实现这一点,既不能靠利润至上的企业,也不能靠相对弱势的职工。唯有法律和制度堪此重任。中国的劳动力市场还不成熟,因为有时的加班只是临时性的工作,如果公司可以在人才市场的人才库里找到这样的临时人员,那么就可以临时性雇人完成这项工作,而不必让自己的精英人才透支体力,造成损害。对于加班的补偿企业执行不够,我们在这方面也没有监管到位,政府应该肩负起应负的责任。而造成“过劳”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有什么样的解决办法,我们将在近期制定课题进行系统的研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