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乐
中国经济运行数据的统计方式即将有重大调整。
5月19日记者获悉,国家统计局正考虑直接对地方经济运行数据进行核算,试点工作正在酝酿中。虽然最终涉及哪些统计科目尚未确定,但GDP将肯定包含其中。有关方面希望此
次改革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地方统计数据失真问题。
筹谋直接核算
记者在国家统计局内部得到证实:该局目前打算先选择几个试点城市,由国家统计局代替地方直接进行试点城市关键经济运行数据的核算,并形成统计结果。
为推行这一酝酿中的试点工作,国统局实际一直在进行技术上的准备,目前正在若干城市推行城调队直属国家统计局的工作。知情人士透露,日后的直接核算工作将通过这些完成直属改制的城调大队完成。
据悉,直属改制后的城调大队人事任免权将直接归国家统计局,其调查统计经费也将直接由中央财政负担。目前的主流模式是,地方的城调大队归地方统计局管理,业务方面垂直领导,而人事权、财权则接受地方政府的平行领导。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公开资料,目前全国已经有27个省完成了城调大队直接隶属的改制工作,这样一来,直接统计技术手段和基础都已具备。
“城市司和农村司的业务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业务职能变化最大的是调查中心。”国家统计局调查中心的一位人士说,企调队以前的业务主要做企业景气调查和企业家信心指数调查,但现在主要变为服务业调查这一块,涉及交通、邮电等29个服务业种类。
据介绍,调查量和调查方式也随之明显改变。以前主要依靠地方企调队进行调查,由于现在地方企调队基本上撤了,变为服务处,或放在地方城调大队里面,或并行放在地方城调大队之外。现在国家统计局调查中心主要从政府各部委,如交通部、商务部等处取得数字。
“改变后有些不适应。调查中心的工作正在起步阶段,但是服务业的统计是今后的统计重点,各界也很重视,随着与各部委的磨合,这一块会很快上来的。”这位人士说。
挤干统计水份
国家统计局之所以试图进行直接核算的试点,其核心原因仍在于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挤干可能存在的水份。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存在的以GDP考量地方官员政绩的习惯,在地方关键经济运行数据统计核准中,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注水”。
一位国家统计局内部人士告诉记者,2004年地方核算的GDP总量实际上就与中央最终核准的数字存在一定的差异。当时,2004年各省区市上报的全年GDP总数据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增速相比,竟然高出3.9个百分点,造成的GDP总量差距高达26582亿元。而上海市也曾出现过由行业GDP比例倒推与GDP总量不符的情况。
此外,在一些敏感的数据上,国家统计局与地方统计局所得出的数据也经常差距巨大。对于今年一季度北京房产的增幅的统计,两者就曾有明显出入。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和建委联合统计的数据,增幅为17.3%,而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数据却只有7.3%,两者竟然相差10个百分点。
按照现行《统计法实施细则》,国家虽然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但是推行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恰恰由于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为地方干预统计数据打开了一道口子,因而出现地方政府为凸显政绩,给GDP注水等统计虚假现象。
对于这一问题,前任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曾专门曝光了30多起地方主要经济运行数据统计“失真”案例。李德水甚至表示,虽然国家统计局不会掀起所谓“统计风暴”,但对地方统计数据的不准确问题也不会“只下毛毛雨”。显然,正在酝酿的“直接核算”试点,既不是“风暴”也不是“毛毛雨”,而是改革统计核算体制的切实之举。
实际效果待考
如是思路究竟能在纠正地方统计数据“失真”问题上起到多大的作用?多数专家向记者表示,在尚未执行试点,且不知道执行范围的情况下,难以评价该思路可能取得什么样的效果,不过他们表示,统计失真的问题仅依靠这一项制度层面的改变显然稍欠力度。
实际上,在去年进行的经济普查当中,实际上就已经施行了由国家统计局直接核算省GDP的模式,据称取得的效果得到了认可,基于此,国统局对于这项制度和模式有足够的信心。
不过,更多的专家提到的还是《统计法》的修改工作。原国家统计局局长贺铿就表示,去年5月起开始修改的《统计法》现在还在国务院审批阶段,还没有到人大常委会立法阶段。由此可见距离正式颁布还有一段的时间。所以他表示:“没有完备的《统计法》,仍然会有很多问题。”
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在今年3月17日履新时曾公开表示,“今后的统计工作要纳入法制轨道”,对于修改后的《统计法》,邱晓华十分期待。在更多专家看来,统计制度的变化固然值得期待,但根本上杜绝地方统计数据失真的问题,还应把更大的希望寄托在修改之后的《统计法》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