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将两个三角洲硬对比是落俗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1日 02:20 第一财经日报

  专访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惠武

  只有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东北老工业区以及中西部经济区等都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才可能让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本报记者 霍宇力 发自广州

  第一次经济普查导致的GDP数字修正,再次升温了区域竞争话题。日前有媒体报道,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惠武在由广东省社科院主办的“南方理论前沿论坛”上表示:“长三角落后珠三角10年”。作为广东省政府“智库”的高层,李惠武此言引起了普遍关注。

  李惠武果真如此认为吗?其依据何在?《第一财经日报》就此专访了李惠武。

  《第一财经日报》:有报道说你认为长三角落后珠三角10年,是这样吗?

  李惠武:这一报道的提法误解了我的意思,我已经要求有关媒体更正。我认为将两个“三角洲”进行硬性的对比是没有意义的“俗套”,因为两地的资源禀赋和地理位置不一样,说谁超越谁,是没有意义的事情。

  但是,近年来不少经济界人士提出“珠三角竞争力落后于长三角”,因此我认为需要指出——广东近年来面临经济增长放缓的问题,但这应该看做广东经济告别“高投入、高消耗、高增长”的增长模式后,进入一个经济增速平稳,发展模式更加理性的全新阶段。

  当前长三角、山东等地,则仍然处于“高投入、高消耗、高增长”的发展阶段,因此从经济发展模式来说,这些地区仍处于广东大约10年前的发展阶段。

  《第一财经日报》:广东经济近两年增速放缓,其中固定资产投资、GDP等经济指标都在放缓,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李惠武:从统计数字来看,现在广东以占全国6.2%的人口、1.8%的土地面积,创造出占全国九分之一的GDP、七分之一的财税收入以及三分之一的出口贸易。所以尽管今后一个时期资源投入仍将对经济增长起主导作用,但依靠要素投入和资源消耗,其边际效率必然递减,边际成本必然递升。高速增长是不可能永远保持下去的。

  同时,广东并不是资源大省,近两年来广东煤、电、油、运等都绷得很紧。根据测算,1979~2003年,广东以投资增长翻7.5番,能源消耗增长翻2.5番,支撑了GDP总量翻5番。所以,要实现GDP到2020年翻2番的目标,至少需要增加10多番的投资、4万亿吨的标准煤和相当于目前深圳、珠海、东莞三市面积总和的土地(6000多平方公里),或相当于珠三角七市总量的耕地(645万亩)。以广东这样一个自然资源匮乏和经济规模很大的实体来讲,这是难以为继的。这表明广东已经到了需要主动放缓经济增速,告别粗放式增长的时候。

  因此广东2004年将GDP增长预期目标调整为14%,2005年的预期目标调整为9%,是一种理性认识经济发展速度的做法。

  《第一财经日报》:有人预言,广东经济第一大省的地位面临被山东、长三角等省份和地区赶超的威胁,这种威胁存在吗?

  李惠武:目前广东的经济增长除了面临资源约束以外,还有多方面的原因,这包括过去粗放型增长模式带来的经济欠账,如环境污染、社保体系缺口等需要解决。同时,广东从粗放型的思维走出来以后,还面临着产业需要进一步转型的问题。另外,广东在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以后,也将面临类似于“拉美陷阱”的各种社会问题,比如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收入差距拉大、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等。

  这些问题,都需要广东慢下来,认真思考和解决。因此,在这个阶段,广东的经济增速放缓,是一种理性选择,同时也有利于为广东探索跨越“拉美陷阱”,建设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所以,仅从经济增速作比较,不能得出珠三角和长三角谁赶超谁的简单结论。

  《第一财经日报》:你如何看待目前较为盛行的“长三角可能取代珠三角成为

中国经济增长龙头”这一说法?

  李惠武:我认为,即使广东经济的增速慢下来,广东也不需要、不应该有失落感。中国这个巨大的经济体,单靠珠三角或者长三角充当“龙头”,都是拉不动的。只有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东北老工业区以及中西部经济区等都成为经济增长的“

发动机”,才可能让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广东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0年间,得益于中央的“政策倾斜”,经历了长期的经济高速增长阶段,但也走过一些弯路,探索了一些经验。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等地,以后发优势进入高增长的阶段,在“广东经验”基础上,将能少走弯路,更好地完成工业化阶段。而广东在完成了这一轮的重

化工业化产业转型和经济调整后(这个阶段需要3~5年),也将会迎来“规模大、结构优、效益好、增长快、后劲足”的新阶段。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
010—58685866(北京)
021—52132511(上海)
020—34254460(广州)
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