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去年灾害损失5年之最 慈善立法普惠制提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6日 02:01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常菁 季谭 发自北京

  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昨天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透露,2005年各类自然灾害造成2475人死亡,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2042.1亿元,达到5年来的最大值。与此同时,各级民政部门接收捐款21亿元,接收各类衣物5350多万件。

  李立国总结,2005年中国自然灾害比较严重,洪涝、台风、地震、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其中珠江流域、淮河流域、辽河流域、福建闽江和长江、黄河的主要支流都发生了大洪水;另有8个台风在我国东部、南部沿海地区登陆;海南、云南等省局部地区旱情严重;我国大陆地区发生13次5级以上地震,其中江西九江5.7级地震造成了严重损失。

  虽然中国的自然灾害这样严重,但是在减灾救灾方面,中国的企业只有1%参与到捐助活动当中。李立国表示,中国的慈善事业和社会捐助活动确实客观存在着捐赠数量和水平不高的现实。

  对此,民政部倡导慈善立法的声音也越来越响亮。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在昨天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表示,慈善立法的事情,民政部目前已向全国人大报告,全国人大要求民政部尽快起草完毕。因此,现在不是像过去只是计划了,慈善立法虽然还没有正式列入全国人大的立法立项,但已进入“工作层面”。而具体起草工作,民政部将广泛听取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

  另外,目前我国享受慈善捐助的税前全额抵免的优惠机构只有12家,很多慈善机构呼吁要受到平等对待。“税收优惠的范围肯定要扩大,争取能尽快实行‘普惠制’。”王振耀说,民政部正与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协商解决这个问题。“今后我们政府部门会更好地做好服务工作,继续增加政策透明度,做更多的表彰来鼓励他们。我们将更好地规范慈善组织,帮助他们建立更有影响力的慈善项目。”

  而对于中国下一步应该如何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李立国表示,中国政府将尽可能使灾害应对和救助工作形成比较完善的应对体系。这主要包括,基本完善灾害管理机制,国家减灾委员会和地方政府的减灾救灾组成协调领导机构,充分发挥应对灾害的组织作用;健全救灾预案体系;建立灾害预警预报体系,要求并基本能够做到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最快捷地发布灾情信息;建立救灾物资储备体系,中央本级和地方都建立了救灾物资储备库,储备了紧急转移安置灾民的相当数量的帐篷和衣被等生活用品。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
010—58685866(北京)
021—52132511(上海)
020—34254460(广州)
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