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供暖制度退出红线划定 配套改革仍待破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1日 15:27 21世纪经济报道 | |||||||||
见习记者 王娜 北京报道 “‘暗补’变‘明补’,意思是不是除了公务员之外,其他供暖对象自己承担采暖费,只是效益好的单位给予一定的补贴罢了?”听到福利供热将在两年后取消的消息,家住北京市长椿街的一位姓张的市民对记者说出了自己的忧虑。张在企业上班,取消福利供暖后,取暖费还有没有补贴,他心里没准。
12月16日,国家建设部、发改委、财政部、人事部、民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国税总局、环保总局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意见》(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停止由房屋产权单位或职工所在单位统包的福利用热制度,改为由居民采暖用户直接向供热企业交纳采暖费,实行用热商品化。 “供热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保障北方地区居民采暖,而言下之意就是保证供暖费的到位。”清华大学热能系一位专家这样评价道,福利供暖取消的时限并不是关键,供需失衡才是供热体制改革的动因所在。 “暗补”变“明补”,补在何处? 从“暗补”到“明补”这是取消福利供热的核心主线。 《意见》规定实行采暖费补贴由“暗补”变“明补”。各地区在制定采暖费补贴政策时,应根据职工和离退休人员住房标准、收入水平、城镇化供热平均价格、采暖期限、企业和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总体补贴水平,统筹考虑各类人群的补贴标准和发放办法。 北京供暖管理部门有关负责人认为,这一改变将把供暖对象分为四类: 第一,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也就是泛公务员队伍。“暗补”变“明补”对他们影响不大,因为这部分人的采暖补贴依然来自各级财政,十分稳妥。 第二,自收自支的一些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从一些试点城市经验来看,基本上采取的办法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报销”,主要取决于企业当下的经济效益。“效益不好当然就发不出”,北京一家企业后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工资都要跟企业的效益挂钩,更别说补贴了。 第三,临时工等社会自然人。这部分人的福利补贴是含在整体工资中,取决于用工之前雇佣双方的协议。专家提出,在工资构成中这部分福利应该明示,但是可以想象的是,这个办法并不会提高工资的整体水平。 第四,失业人员和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等社会救济人群,这部分群体的采暖费补贴更多地依赖于社会保障。然而,记者从宣武区广外社会服务中心低保接待处了解到,在北京针对低保户暂时没有供暖费用的补偿和配套办法的出台。这方面,沈阳市采取的办法是,福利供暖以60平方米为标准,以下由政府承担,超过的部分自己承担,但“对夫妻两人都是下岗职工的暂时没有供暖补贴”。 值得关注的是,10月29日,在发改委主办的“资源价格改革研讨会”上,与会官员和专家们对“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达成共识,预料2006年将对水、煤、气、废水处理及城市公共交通的价格作出一系列政策性调整。 随着公共必需品在消费比重中增加,有专家认为,如果“明补”不能够真正到位,改革就有可能成了“甩包袱”。 而公众成了“热”真正的消费者之后,理应有权对“热”的质量提出要求。 供暖企业面临重整 虽然在2003年甚至更早,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河南等地区(以下简称“三北地区”)已经开始了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而直到目前,供热的服务质量、收费标准的公平性、社会保障配套等问题并没有完善的解决方案。 上述北京供暖管理部门有关负责人指着墙上挂着的“北京供热系统分布图”对记者说,《意见》中所列举的在福利供热制度下收费难、设施老化、能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在北京一样地突出。 据他介绍,目前北京全市有3984个供热单位,5000多个锅炉房,分散的运营方式,供热能力有限,供暖质量也不高,同时也产生了难以统一规范,资源的严重浪费等问题。 该负责人认为,具体到北京,供暖的商品化、货币化改革首先要解决的是3894个供热单位的合并、重组,使其企业化和社会化,独立自主经营问题。“企业经营自主化之后自然就有了节能的动力”。 但是,可以预见的是,所谓的“投资多元化、运营企业化和服务的社会化”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以完善的“市场准入机制”为前提和保障。 据了解,去年北京市供暖费上缴比例是73%,今年的收缴工作还没有完成,目前上缴率只有30%左右。北京最大的供热公司北京热力集团由于各种原因累计欠费已达4亿多元。“如此沉重的企业负担,在相关政策保障不到位的条件下,谁愿意来投资?” 此外,“理顺价格”是亟须解决的另一个问题,这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营的关键。《意见》中规定,城镇供热实行政府定价,并建立热价与燃料价格的联动机制。当煤炭等燃料价格在一年内变化达到或超过10%后,相应的调整热力生产的出厂和供热销售价格。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选择财政补贴。 在价格改革上,有专家提出由政府确定基准价的同时,也要有调价机制。当前供暖的价格构成已经发生较大的变化,主要是热源和劳动力成本,现在又加入了环保、法律咨询、后期维护等。更重要的是,价格构成要真正地反映市场规律,不但要解决“谁用热谁消费”的问题,更要解决“多用多交、少用少交”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