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资产损失将追究到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8日 07:10 东方早报 | |||||||||
早报北京专稿 陈利华 编者按:2004年12月,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国航油因从事投机交易,导致亏损554亿美元。 尽管时有国有资产蒙受巨大损失但相关责任人逃脱国资监管机构的追究,似乎也司空
昨天,国资委又在北京召开中央企业不良资产责任认定和处理工作经验交流会,下属央企的财务总监和纪委书记出席这次会议。在会上,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讲道,国资委正在组织力量研究制定《中央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并抓紧修改完善,力争尽早出台实施。李荣融说,要坚持违规必究、过错必追的原则,对责任人进行追究和相应处罚,建立起不良资产管理的约束机制。要认真落实资产损失责任,对每笔资产损失都要弄清事实,查明原因,认定责任。李荣融强调,对于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造成资产损失涉嫌犯罪的责任人要按规定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于未履行职责和未正确履行职责等过错行为造成资产损失的,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相关责任人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和经济处罚。 这是国资委在清产核资工作完成之后的重大举措。2004年进行的清产核资工作摸清了中央企业的家产,国资委同时发现,中央企业各类资产损失已达3521.2亿元。李荣融分析说,这些资产损失中,可清理和可追索的债权、投资和实物资产损失所占比重较大,如果追索得力,有相当一部分是可以收回的。这一制度尚在酝酿之中,并没有明确的时间表。国资委一位局长对记者表示,目前还无法确定出台的时间。 随着顾雏军的落马,国有资产流失的大辩论似乎有了结论。 有专家对记者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亏损不可避免。他认为,国资委的这一制度显然意不在此,而是对人为因素导致国资流失的规范。社科院经济所左大培研究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应该把这看成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流失的“亡羊补牢”工作。“在国资法缺位的情况下,‘亡羊补牢’总比任由资产流失而不弥补好。”左大培说。 这一酝酿中的制度只是针对国资委管理下的169家中央企业。左大培指出,国资管理的体系决定了国资委对地方国资缺乏足够的约束力,“不过,这一制度出台之后,有关部门可以明确将其作为地方国资委的指导性意见,也能在部分上作为全国性统一政策的替代。” 在左大培看来,国资法缺失成为国资管理的最大软肋,“即使这一制度出台,也只是行政管理,依然缺乏法律基础。不过它将为《国有资产法》提供立法基础和蓝本。” 不过,这一期待短期内显然无法实现。一位接近决策层的人士对记者表示,由于关于《国有资产法》的争论很多,一时还无法出台。 相关文章一:不良资产处理将纳入任期考核 据新华社北京电 国资委纪委书记黄丹华7日表示,国资委将根据企业财务决算中反映出的不良资产处理工作结果,结合企业负责人任期考核工作,作为考核企业负责人任期工作的一项重要财务指标,督促企业做好不良资产清理回收工作。 黄丹华在此间召开的在中央企业不良资产责任认定和处理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说,无论是已经从账务上核销的不良资产,还是计入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的不良资产,大多还没有最终形成事实损失。中央企业要加大不良资产处理的工作力度,坚持按照市场化规则去挖掘不良资产的价值,在盘活资产上下功夫。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此次会议上也强调,加强不良资产管理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有效手段。 他说,中央企业产生大量不良资产,有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企业内控机制和管理体系不完善的原因,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少数企业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和个别人员以权谋私造成的。通过加强对不良资产的管理,认真分析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如实客观认定不良资产责任,一方面有利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及时堵塞管理漏洞,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中发现个别不法分子腐败和犯罪行为的线索,进行严肃处理,挽回经济损失。 不良资产管理存4大问题 国资委纪委书记黄丹华表示,不良资产管理工作目前主要存在4大问题: 问题1:部分企业思想认识还不到位,有的企业片面理解为“一核了之”的销账和销案。 问题2:一些企业的责任意识不够明确,缺乏责任落实和监督检查措施,贯彻和执行的力度不够,工作成效不高。 问题3:少数企业的工作不够规范,随意性较大,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有的企业对不良资产的清理收入不入账,形成新的账外资产或“小金库”。 问题4:部分企业责任认定和责任追究工作还没有开展。 相关文章二:子公司隐瞒财务情况 一次警告两次换人 据新华社北京电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7日表示,提高中央企业集团公司对下属子公司的控制力,尤其是加强集团财务的集中管理,是下一步中央企业改革的重点工作。 “集团公司必须牢牢抓住整个企业的账本。”李荣融在当日召开的中央企业不良资产责任认定和处理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强调。 他说,财务资金管理薄弱,内控机制不健全,是一些中央企业形成不良资产的重要原因。李荣融表示,应进一步强化总部对各级子企业的资金管理和资金使用预算控制,特别要加强内部投融资决策、大额资金管理、预算管理、采购销售管理等制度建设,以发挥集团公司整体优势,控制经营风险。 国资委一位官员告诉记者,李荣融在内部会议上多次强调,强化集团公司控制力,是国资委继启动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试点工作后,“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 李荣融说,找好总会计师,提高信息化管理,是加强集团财务集中管理的关键手段。下一步,中央企业总会计师的“地位还得提高,责任还要更大”。同时,子公司必须使用总公司的财务软件,以便总公司随时监控子公司资金流动情况。 他强调,集团公司必须控制下属公司大额资金管理,各个子公司的财务情况必须向集团公司公开,若出现财务隐瞒情况将“一次警告,两次换人”。 国资委刚刚结束的第三轮公开招聘中,新聘的20位企业高管中有12位是集团公司的总会计师。李荣融在跟他们集体谈话时说,大量聘用总会计师正是为了尽快缩短中央企业的管理链条,提高集团公司的控制力。 下属企业过多,管理链条过长,主业不突出,长期以来影响着中央企业做强做大。今年上半年,仅中石油就清理和处理下属法人企业728家,而这只占中石油去年末法人总数的17%。 李荣融同时指出,忽视经营风险控制、缺少决策制衡机制,也是中央企业形成不良资产的重要原因。下一步要对央企从事股票、外汇、期货等高风险投资业务进行严格控制和规范管理,并加快推进董事会试点工作,完善央企决策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