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资本只贷不存探试生存空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2日 23:48 金时网·金融时报 | |||||||||
直至今年5月,央行正式将陕西、四川、贵州、山西四省确定为实施小额信贷的试点地区,“只贷不存”这一新鲜概念首次跃入公众视野。 “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捐赠资金或单一来源的批发资金形式,不吸收存款,不跨区经营。”一位参与试点方案设计的央行官员表示,催生这一完全由民间资本构成、股东最多不超过5个、贷款利率可由借贷双方自由协商、但需遵循有关法律规定的小额信贷组织,直
在今年5月召开的一次NGO小额信贷试点工作会议上,央行要求四省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出不同模式,并再次强调其共性特征:一是“只贷不存”,二是利率上限不超过同期银行利率4倍,三是主要服务“三农”。 作为一类新生的民间贷款公司,“只贷不存”模式的大方向已经明确,四省也正积极加快试点步伐,但是,放贷资金何以为继?政府能满足民间贷款组织多高的期望值?归根结底,“只贷不存”的生存空间到底有多大? 江口试验:向国际国内招标 不论来自民间还是官方,发展商业性、可持续的小额信贷组织一直呼声甚高,当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只贷不存”模式“花落四省”之后,贵州的试点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之中。 2004年5月,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在贵州调研期间,就提出在贵州省进行小额信贷试点的意见。一年之后,贵州铜仁地区的江口县成为当地民间资本正规化的首片“试验田”。 “前期市场容量的调研工作已经完成,形成了一系列农村金融市场容量的调研报告,下一步就是招标工作,现已进入标书设计阶段,如果顺利,不久就可以发标。”该项目的直接参与者、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金融研究处副处长孙涌告诉记者,贵州试点的最大特点是面向国际国内进行招标,希望借此引进外来投资者组建小额信贷机构,并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 据悉,前期调研和制作标书的工作由亚洲开发银行提供技术援助,在发标之后还将对中标机构在江口组建的小额信贷组织提供部分启动资金。 在2004年下半年,亚洲开发银行为贵州省提供技术援助之时,就提出希望以批准营业执照的方式,挑选一个全新的小额信贷机构为江口县农村家庭提供信贷服务。 不久前完成的江口县“金融环境和资金供给状况”、“社会环境状况”、“金融需求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当地农村信贷市场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农户未来资金需求较大,且多数农户自有资金不能满足未来的资金需要,需要通过向农信社、亲朋近邻借款来满足。 “作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贵州江口这样的地方在中国还很多,如果试点成功将具有特殊意义,证明这一模式在其他很多地方都可以推广,这符合我们以扶贫为主要目的的工作宗旨。”亚洲开发银行驻华代表处副代表汤敏如是说。 除了面向国际国内招标以外,江口试验的重点是以服务“三农”特别是个体农户为主要目标,而不仅仅是为了使民间资金合法化。 “小额信贷国际专家罗伯特多次来贵州调研,据他介绍,有5个专门从事小额信贷的国际机构对贵州项目表示有兴趣。”孙涌介绍,目前焦点在于市场准入和运作规则,给投资者一个长期稳定的经营环境。“如果营业执照和金融许可证这些问题不解决,试点没有办法操作。” 核心之变:市场准入的"期权制" "目前设计的'只贷不存'形式一定是一个进入的、初期的、过渡的模式,如果小额贷款永远只能是只贷不存,或长期限于只贷不存,那它和私人投资公司仅仅是名称不同而已。" 汤敏认为,如果是公益性的机构可以这么操作,因为有大量外部资金不断进入,然而,在中国已经开展的300多个小额贷款项目的经验说明,受资金的限制,公益性的小额贷款很难大规模推广。现在试点的商业化的"只贷不存"的小额贷款机构等于是全部拿资本金进行投资,很像风险投资。但是又因为是利率的回报,比真正的风险投资回报低得多,作为商业的可持续性不存在。 要让"'只贷不存'的小额贷款机构能大规模推广且有可持续性,一定要给它一个未来的发展空间。" 这也成为当前投资者关注的问题。据人行贵阳中支得到的反馈,投资者建议,作为初始状态的"只贷不存"投资机构,应当给予适当发展预期,待条件成熟时转小额贷款银行,进行更大范围的融资,如此才能吸引真正的投资者加入,而且在项目试点开始时就必须规范。希望金融监管部门根据农村金融实际设定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比例等指标,以此作为小额信贷机构转变为银行的门槛。 央行的意见已经非常明确,强调应以市场化为导向,发展商业性、可持续性的小额贷款组织。针对业界存在的这些期待,央行参与此方案设计的一位官员回应,"今后这个口子一定会放开,但在初期出于防范风险的考虑,暂时只能这么操作。"鉴于该试点是农村金融制度的创新,没有现成的管理规定和经验可循,难免会在一些问题上存在争议。"但可以肯定,运行一段时间后会进行一系列的考核,通过了才能在政策上进一步放开。" 这无疑给投资者一个预期,建立市场准入的"期权制",将成为"只贷不存"模式最核心的变革。与此相对应,规范化发展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在山西龙水头村从事了十多年小额信贷试验的经济学家茅于轼认为,待民间资本积累一定经验、相关部门总结出一套有效的监管办法之后,应当允许"只贷不存"成长为"少量吸储",或是提供批发性的贷款资金,使之能发展壮大。一个重要的条件是必须要规范化发展。 "当然,在试点初期,小额信贷组织拿的是自己的钱来投资,风险不大。"中国银监会政策法规部人士称,今后在动用公众资金和批发贷款时,一定要非常审慎,要看监管能力和法律环境是否达到相应要求。 承担贵州江口试验前期市场容量调研的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何广文表示,试点初期在监管上需要有一种超常规思维,不能仅仅是为了好管,定出一大套脱离实际的条条框框,就会把它管死,好不好管并不取决于股东人数,也不取决于资金规模,关键要设计好监管机制,这应是一种非审慎的监管,因为他目前并不吸储。 另据人行贵阳中支建议,在试点初期还需要加强对小额贷款机构管理人和借款人保护。 "理想的方式是三、四家小额信贷投资机构联合,其中一家提供管理,由3至4个国际国内专家具体负责,其他小额信贷机构的雇员由当地录用,员工应有最基本的录用标准,并参加系统培训。"这是贵州的思路。 新政之忧:"笼子"要有一定空间 作为"只贷不存"的试验田,山西平遥、四川广元、贵州江口和陕西已经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尽管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但共性特征在于农村正规金融供给不足,民间资本需求旺盛,"只贷不存"的机构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如果给出的笼子太小,苗子长不大,或者枯萎,或者很快被掐死,那我们就会又失去一次非常好的机遇,反过来可能再造成农村金融发展的徘徊,所以笼子要有一定空间。小额贷款在我们周边国家里很多都能取得成功,中国是全世界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没有理由小额贷款在中国不能成功。" 视"只贷不存"为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突破口的汤敏,称目前最大担心是"一刀切"式的监管办法,使小额贷款组织没有灵活性,不能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模式。他解释道,这不像在温州地区,扔一把种子就可以长出苗来,也不像山西平遥,民间金融已经有几百年历史,工商业亦发达,在贵州江口这样极端贫困地区生存的小额贷款机构,需要浇水和上肥,所以环境的不同需要允许试点各种方法,有问题可及时调整。 此前,亚洲开发银行小额信贷咨询专家走访了欧美一些小额信贷投资机构,就贵州江口试点情况获得了一些反馈,首先,潜在的投资者希望能够尽快确认下来小额贷款机构营业执照的法律形式,特别是谁有权来批准营业执照;其次,希望能清晰看到长期的发展"路线图"以预测未来的盈利程度;再次,贷款利率如需设上限,希望能设成固定的一个高于央行基准利率多少个百分点的形式,而不是以倍数的形式;另外,在服务区域上希望能有更多的灵活性,不仅服务于农村,也可在部分城镇运作,理由在于中国县与县之间的人口和经济基础差别很大,而江口县经济总量较小,结构较单一,不足以支撑一个成规模的小额贷款机构生存,故希望能同时在铜仁地区其他一些县运作;最后,希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能有机会扩大资金来源,包括利用商业银行贷款和吸取存款。 据央行某权威人士介绍,目前看来,山西平遥试点重点面向农村中小企业放贷,而贵州江口则侧重于服务农户个人,都由各地区根据自身经济结构及特征而决定。"在这次试点中,我们没有统一的模式,只是提供一些原则性的意见,比如,试点期间,不允许跨区经营,最多扩大到县。" 在服务区域的问题上,几方面形成共识尚需时日。贵州的意见是,在江口县使用一个渐进的方式,即第一年允许小额信贷机构在县城开展10%的贷款业务,第二年允许在县城开展20%的贷款业务,直到第三年的30%封顶。随着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小额信贷机构服务县城的比例还可提高。 "目前,央行和银监会方面就四省'只贷不存'试点具体实施与监管办法的指导意见还没有正式公布,我们也在等待。既然国家已经把小额贷款机构定位为商业性的试点,就一定要给出商业运作的空间,否则很难吸引到好的投资者,这在极贫困地区尤为重要。"汤敏表示,作为一种长期投资,如果政府制定的政策比较明确,能够给投资者一个长期的预期,有助于其作出决定。 "为什么我们看中这次试点,把他当作一个契机?就是因为金融的推进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它是所有改革的核心,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从自给自足迈向了商业化发展,在商业化发展过程中,有没有金融是大不一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