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可再生能源法催生千亿市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4日 14:47 中国经营报

  虽然距明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正式生效的日子还有100余天,但随着制定其实施细则的最后期限的临近(今年10月底前),国内包括太阳能、风能等在内的新能源产业,正加紧扩产,以期抢占即将涌现的巨大商机。

  9月9日,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公司120MW(兆瓦)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的正式投产,不仅创下国内同类产品生产规模之最,而且跻身世界前十位。而今年以来,中国光伏产业(即由光
能转化为电能的产业)近20%的增长速度,也史无前例。无独有偶,风能方面,全国截至今年底的风电装机目标将到120万千瓦,预计到2020年,风电总装机为2000万千瓦,占全国总装机的2%。

  “在油价高涨的今天,新能源产业积极扩产,绝非巧合。一旦以‘新能源发电并网价格’为核心的《可再生能源法》实施细则最后敲定,那么,新能源发电产业将因有利可图而获长足发展。”中科院电工所马胜红对记者说。

  目前,全球能源市场中,仅规模最小的太阳能每年的市场价值就约70亿美元,大致占1%。而在中国,新能源利用领域的一片空白,使得其潜在市场价值约1000亿元人民币。

  寄“厚望”于“实施细则”

  其实,今年2月28日,《可再生能源法》已获人大通过,但由于其实施细则未最后制定,这部法律的正式实施日期被定在明年的1月1日。近半年来,国内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相关行业的专家、企业界、法律界人士,已就制定该法的实施细则工作进行了多方调研与讨论。目前,实施细则已基本成形,正待10月的最后审订。

  知情人士透露,实施细则中,有关太阳能发电的并网价格,约在4元/千瓦时左右,高出化石能源发电平均并网价格近10倍。而风能发电并网价格可能在0.5元/千瓦时。两价格均保证了两行业的合理利润。

  为什么以“并网价格”为核心的实施细则,对于《可再生能源法》及整个新能源产业的市场开发如此举足轻重呢?中国太阳能学会秘书长孟宪淦告诉记者,包括太阳能在内的新能源的真正产业化方向,主要是发电。而如果新能源发出的电力不能合法地、有偿地并网,那么,新能源产业自身将很难实现规模化、可持续的发展。

  对于这一点,尚德太阳能电力公司董事总经理施正荣博士也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目前,公司90%的产品出口欧洲和日本,国内市场销售非常有限。原因很简单,太阳能发电不仅成本高,而且国内不能有偿并网,公司的主打产品(太阳能电池)在国内很难打开销路。

  国内发电市场的狭小,也相应制约了新能源的产业化发展。目前,中国的太阳能电力企业几乎全部在为欧洲和日本的环保事业“打工”:从人家那里高价进口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原料),加工制成太阳能电池后,再返销回欧洲、日本。用中国宝贵的能源为他人的环保事业做嫁衣。以德国为例。2001年4月,其《可再生能源法》生效后,德国公司大量从中国进口太阳能电池板,以满足其国内太阳能发电市场的巨大需求。目前,德国以风能、太阳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的产量已占到其全部能源需求量的6.4%,超过了核能5.7%的比例。

  风电的状况如出一辙。只不过,由于风电的成本远低于光电,因此,风电并网的困难相对较小。但在《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之前,各地的风电并网也只是局部的、没有法律保障的尝试。

  “这一切,将在法律实施后彻底改观。届时,电网公司将被强制按照实施细则规定的价格,收购新能源电力。”中国太阳能学会光伏专委会主任赵玉文对记者说,“事实上,各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都是以政策扶持为先决条件的。只有政策明显倾向于新能源产业,这个产业才能形成规模效应,从而降低成本,进而走向普及。”

  国内新能源产业仍有“软肋

  事实上,当前中国的能源紧张形势已非常紧迫。石油方面,胜利油田最深的油井已打到地下7000米,而且,打上一吨油中,有90%的水,开采成本逐年提高,产量却很难再有所提高。同样,大庆油田在实现年产5000万吨的最高纪录后,近年来,产量不断走低。煤炭资源更是如此,几十年的高强度开采,已将浅层的优质资源挖掘殆尽。对这些不可再生资源的“涸泽而渔”式的获取,将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这也就体现出可再生的“新能源”及其产业的巨大优势。然而,虽然《可再生能源法》中对于“发电并网价格”的明确规定,为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由于技术空白及市场培育的不足,国内新能源产业的“软肋”也显而易见。

  在技术上,由于新能源发电领域各环节的科技含量高,目前,某些专有技术我国并不完全掌握。

  “以太阳能发电为例,我们可以造出世界上最好的电池,却连基本的电池原料都不能自给。”中科院电工所可再生能源研究部主任许洪华对记者说。据了解,太阳能电池板的原料——晶体硅——技术含量高,目前,世界上仅德国的BPSO-LAR、Qcell和日本的SHARP等公司有能力规模化生产。这使得中国太阳能电力企业获得廉价原料成为泡影。

  “今年以来,硅晶片的价格上涨了100%,而硅晶棒的价格更是从每千克70美元上涨到160美元。”施正荣博士对记者说。

  可以想见的是,明年元旦后,国内太阳能发电市场一旦启动,对于上游原料的需求将成倍释放。届时,因“技不如人”而受制于人的中国太阳能电力企业的日子,或许没有想象的好过。

  另外,在市场培育方面,由于“实施细则”在规定新能源发电“高昂并网价格”的同时,也规定了这一价格每年的下降幅度,因此,如何尽快占领传统的电力消费市场,成为新能源企业面临的棘手问题。

  这主要表现在,新能源发电设备的一次性投资巨大,难以在短期内普及到中国普通家庭。虽然日后电费零开支和并网发电的盈利可以逐渐弥补初期投资,但动辄上百万元的设备购置费用,还是令人望而却步。

  “因此,目前,新能源企业在急于抢占未来市场的同时,也应着手规划自己的市场开发蓝图,如:与银行联手,帮助客户建立融资渠道;为客户量身定做能源解决方案等等。”一位业内专家提醒道。

    崔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