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周小川设问:为什么要花资源改革金融机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4日 09:19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冉学东见习记者王春霞发自北京

  7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中国改革高层论坛”上发表了题为《在金融机构改革中改进政府的作用》的演讲,就政府作为管理者如何进一步在金融机构微观改革方面发挥作用的问题作了阐述。周小川在这个讲话中针对了当前金融改革中大家关心的一些问题:一是政府应进一步明确金融机构改革重组的目的;二是政府在强调公司治理改革时应进一
步明确公司治理的原则与指引。著名金融研究专家易宪容对此评价为:“颇具新意。”

  “我们为什么要花费资源来改革和重组金融机构呢?”周小川在谈到第一个问题时这样问到,“这个问题有两个完全不同的答案:一种是既然金融机构风险集中,可以把一些金融机构关了,关了就不会再出风险了;另一种是政府应该通过改革来使金融机构强健,使它们既降低风险,又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并以此促进经济。”

  周小川对前一种回答的评价是:目的似乎过窄和较重近期。他说,我们不能仅仅担忧风险,如果金融服务不足,经济必然会受到损害,而这个损害已经在以前的改革中有过教训,他举了农村金融改革中的例子。中国农村某类金融机构发展不健康,关闭后农村金融服务显得不足,有人评论说拖了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后腿。

  而对后一个回答周小川给予了正面评价。他说,后一种目的实际是强调金融业配置资源的功能,金融服务不足,储蓄资金作为一种重要要素资源就无法有效配置到经济中去,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对经济中长期增长的效率产生明显的负效用。另外,金融业本身尽管会产生风险,但它又是一种风险吸收机制。如果功能发挥得好,金融市场会起到吸收、缓冲和化解风险的作用。

  中信证券宏观经济研究员彭立新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建立市场化的金融机构改革重组手段是我们的目标,不过我国现在还没有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金融机构的关闭容易产生比较大的社会动荡,损害公众利益。特别是最近某些证券公司因为经营不善,挪用客户保证金,政府对这些金融机构的正确处理就显得很关键。在这些公司中有部分公司是发生了暂时的流动性风险,这些公司中有些还具有盈利能力,央行以再贷款的形式提供帮助,有利于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维护公众利益。

  对于第二个问题,周小川着重强调了现存的在公司治理的概念和理念上的一些遗漏,他认为,公司治理的概念和内容有待进一步明晰。

  他表示,在我国,各部门对公司治理的说法和要求不尽一致,可以观察到,这些要求中都有若干重大遗漏,对实践中的重大难点也未给出解决的指导。“对于OECD(经合组织)公司治理原则(1999年版和2004年修订版)我们没有正式的态度。因此,我们所说的公司治理改革很可能是一个没有定义或定义不清的改革。”

  为此他举了四个例子来说明:一是股东利益是公司治理核心内容之一,但现在存在大量侵犯股东利益的例子,且没有明确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二是OECD公司治理原则中注重stakeholders作用,我们将其翻译为“利益相关者”,有的翻译为“利东”,可以说尚不存在准确的、普遍接受的中文词,更没有关于stakeholders在公司治理中如何发挥作用的原则和指引;还有就是治理与监管的关系问题。中国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和转轨初期由行政主管部门作为“父母官”,它既代表所有者,又是监管者。现在尽管治理和监管大体分开了,但两者混淆交叉的现象依然十分普遍,各种例证不断。这方面也缺乏明确的原则和指引。

  易宪容对这段讲话评价道:“政府已经意识到最根本的一点就是重新理解《公司法》的基本含义。因为现行《公司法》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关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要求,应该重新建立起适合中国具体国情的《公司法》。”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